忠心輔政的霍光

霍光字子蓋,西漢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名將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兄弟,十幾歲時跟隨哥哥霍去病來到京城。霍去病先保舉他入宮,擔任宿衛宮廷的郎官。因為霍光為人端正,辦事機靈嚴謹,深受漢武帝的喜愛。後來逐步提升為侍中(在內廷侍衛皇帝)。過了幾年,霍去病死了,漢武帝就提拔他擔任光祿大夫(皇帝身邊的官員),經常伴隨皇帝車駕出行,回宮時就在皇帝的左右侍奉。

霍光就這樣在漢武帝身邊工作了二十多年,平日為人忠厚可靠,端正嚴謹,辦事又一貫小心謹慎,從來沒有什麼閃失。在他擔任侍中時,謹記自己的職責就是侍衛皇帝,所以他每次出宮、下殿時,起止步都有固定的點,有人曾暗中跟隨做出記號,事後再算絲毫不差,可見他辦事的周密、審慎。這些好的品質得到了漢武帝的嘉獎。

漢武帝七十多歲時,已經體弱多病了。又因太子衛在「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太子虛懸未定。漢武帝自知活不長了,對身後事非常憂慮,其中頭等大事就是要早立太子,免得死後國家大亂。當時漢武帝還有三個兒子,燕王劉旦和廣陵王劉胥是親兄弟,他們平日驕橫不法,不能立為太子。可是小兒子弗陵還只有七歲,漢武帝卻想立他為太子。因此就想先為年幼的太子物色一個忠實可靠的大臣來加以輔佐。

善於識人、用人的漢武帝認為,朝中大臣只有霍光可擔此重任,所以就想把國事托付給霍光。漢武帝想起了古代周公輔佐年幼成王的故事。周公曾背著小成王臨朝,會見諸侯繼承大統。漢武帝讓人根據這個故事,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這是用圖來暗示霍光將來要像周公輔成王一樣來輔佐幼主弗陵。

霍光為人深沉、鎮靜,根本沒去想漢武帝送給他那張畫的用意是什麼。

過了一年,漢武帝病危,霍光流著眼淚問漢武帝:「如果陛下有個三長兩短,由誰來繼承皇位呢?」漢武帝這時明確地說:「立我的小兒子弗陵為太子,由你來履行周公輔成王的職責。去年我送給你的那幅畫,你到現在還沒有領會其中的意思嗎?」

霍光叩頭推辭說:「我才德淺薄,不如金日磾呀。」

漢武帝在病床上下令,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磾任車騎將軍、太僕上官繼任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任御史大夫,讓他們在霍光的領導下,共同輔佐幼小的太子,管理好國家大事。

第二天,漢武帝就死了。太子劉弗陵繼承皇位,他就是漢昭帝。

公元前87年,霍光受漢武帝遺詔,擔負起輔佐幼主、治理國家的重任,他工作更加勤懇謹慎,時時刻刻關注朝廷的安危。如有一天,宮中出現了怪異現象,晚上群臣百官都驚恐不安。霍光擔心宮中出事,就召見保管皇印的郎官,要他把皇印交出來自己保管。但是,這位郎官也忠於職守,不肯把皇印交給霍光。霍光想強奪皇印,郎官手握劍柄,按住皇印,對霍光說:「要我的腦袋可以,要皇印絕不可能。」

當時霍光雖然碰了釘子,很生氣,但是事後,霍光對這位郎官忠於職守的精神很欽佩,第二天就下令給這個郎官提升兩級。他這種不計私怨、秉公辦事、賞罰分明一心為朝廷辦事的精神,受到朝中官員的敬佩,威望日漸提高。

昭帝即位的第二年,輔政大臣、車騎將軍金日磾病筆。他有兩個兒子叫金賞、金建,和漢昭帝是好朋友,經常在一起玩,有時還住在一起。漢昭帝看他們的父親死了,就想按私情來照顧他們。昭帝與霍光商量說:「金家現在只有兩兄弟,不妨都封他們為侯吧!」

霍光說:「長子金賞已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被封為侯了,這是按制度辦事。至於次子金建就不能封侯了。」

年幼的昭帝不把霍光的話當回事,笑著對霍光說:「我是皇帝,想要封他們為侯,還不是我一句話,這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

霍光立即正色地說:「無功者不得封侯,這是高祖皇帝立下的規矩,皇上怎麼好輕易更動呢!」

接著他又陳述了不能封金建為侯的道理,終於把漢昭帝說服了。

霍光乘機教導昭帝要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皇帝,並對昭帝說:「百姓至今還在想念著漢孝文帝和漢景帝。」漢昭帝不大明白就問:「百姓為什麼想念他們?」霍光說:「因為他們待老百姓好。」

於是,漢昭帝也懂得了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好好地愛護老百姓。他們兩人就開始商量安撫百姓的辦法。第一,要各郡縣推薦賢良的人才;第二,查辦失職的官員;第三,為受誣陷的人申冤;第四,安撫孤獨疾苦的貧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每當春耕時,霍光就派人到各地去查看生產情況,政府把種籽和糧食貸給缺糧少籽的貧民。秋天還下詔:「春天借給貧民的種籽、糧食,不再收回了,今年的田租稅也一概免了。」

貧苦百姓接到朝廷的詔令後,喜出望外地奔走相告,說;「又一個漢文帝來了。」百姓都知道這一切都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輔佐朝政給百姓帶來的實惠,因此他的聲望隨之增高。

霍光在宮中位高權重,引起了上官桀、桑弘羊等官員的不滿,他們設計要陷害霍光,但目的沒有達到。他們並沒就此罷休,還是經常在昭帝面前說霍光的壞話,昭帝不僅不聽他們的,反而大發脾氣,警告他們說:「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臨終前托他輔佐我治理國家。他幫我辦了很多好事,這是臣民有目共睹的,以後再有人譭謗他,我一定要從嚴懲處了。」這樣上官桀等人想借皇帝的手來除掉霍光的陰謀也破產了。

可是他們還不甘心,又心生歹計,策劃謀殺霍光然後奪取帝位。上官桀等人密謀由長公主出面請霍光去家中喝酒,在廳的四周埋伏下武士,待長公主向霍光敬酒時,刺殺霍光,進行宮廷政變。但是,紙裡是包不住火的,上官桀等人的陰謀詭計還沒有來得及動手,就被霍光發現了。霍光將他們政變的陰謀,奏告昭帝,然後把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都殺了。燕王劉旦和長公主也畏罪自殺。一生嚴謹、端莊的霍光在朝廷安危的關鍵時刻,冷靜、果斷地幫助昭帝平定了政變,保持了西漢王朝的穩定和政策的連續性。

霍光平定了這場政變後,請大臣推薦德才兼備的人到朝廷來任官,以補官員的不足。霍光嚴懲違法犯罪的人,而對百姓卻盡量寬和,避免過多地使用武力,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遺憾的是年輕聰明的漢昭帝,21歲就死了。霍光輔佐昭帝十三年,為朝廷費盡了心,現在昭帝死了,又沒有生下太子,該由誰來繼承皇位呢?這是朝廷的頭等大事。霍光責無旁貸的擔當起了這個重任,為穩定西漢大局再次做出了貢獻。

昭帝死後,朝中許多大臣主張立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廣陵王劉胥為帝。但是霍光知道因劉胥品行不端,所以漢武帝才不選立他。現在由自己輔政,反而選立一個失德的皇帝,怎麼對得起死去的漢武帝呢?霍光只得再冒得罪許多大臣的風險,決定另選立繼承人。

他和皇太后商量,迎立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等把昌邑王劉賀迎到宮中後才發現,昌邑王是一個荒婬無道的浪蕩公子。霍光又氣又愁,自感錯立了皇帝,對不起漢武帝。他悄悄地和好友大司農田延年商量怎麼辦。

田延年對他說:「大將軍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既然知道昌邑王不配做君主,那就稟報太后把他廢掉,另選一個賢明的人當君主好了。你應該向商朝的伊尹學習(伊尹曾立太甲為君,後又因太甲殘暴而關押太甲三年,自己親自主政,待太甲改正後又將政歸還太甲)。做一個安定漢室社稷的重臣,你也就是漢朝的伊尹了。」

霍光一貫忠心謹慎,怕田延年的意見不合禮法,所以又和其他兩個重要大臣商量,大家一致決定要廢掉這個無道昏君。霍光和群臣一起去見太后,陳述廢掉昌邑王劉賀的理由,於是只當了27天皇帝的昌邑王就被廢黜了。

封建朝廷不可一日無君,現在昌邑王被廢掉了,又怎麼才能選擇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呢?忠心輔政的霍光,日夜為此焦急不安。光祿大夫丙吉上書給霍光,推薦寄存在民間的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說這位皇曾孫有德有才,可接回宮中繼承皇位。霍光和大臣們商量後,稟報皇太后,就把劉病已接回宮中,擁立為皇帝,他就是有名的賢君漢宣帝。

霍光作為輔命大臣,在處理朝廷廢立君主的大事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穩定了國家的大局。宣帝即位後對霍光又進行了嘉獎。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輔佐年輕的宣帝,教他如何才能做一個賢明的君主。漢宣帝在他的輔佐下,繼續遵照「與民休息」的方針來制定政策,處理國事,使西漢王朝再次興盛,史稱「昭宣中興」。這和霍光從漢武帝末年到昭、宣兩朝輔政二十餘年的功績是密不可分的。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三朝元老霍光病逝。漢宣帝和皇太后親自為霍光主持喪禮,並用極其隆重的禮儀,把這位忠心輔政安定社稷的重臣,埋葬在茂陵漢武帝陵墓的旁邊,以示對他的尊重。

《中國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