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四日,這是一個令曾國藩悲痛的日子。15年前的二月初四,他的父親去世了,這天,他拜過父親的牌位,讓兒子紀澤扶他去花園散步。他對紀澤說:「我這輩子打了不少仗,打仗是件最害人的事,造孽,我曾家後世再也不要出帶兵打仗的人了。」父子倆拉著家常,不知不覺走近一片竹林。忽然,一陣大風吹過,曾國藩連呼「腳麻」,便倒在兒子身上。扶進屋時,曾國藩已經不能說話了。他用手指指桌子:那是他早已寫好的遺囑。曾紀澤雙手把紙展開,以顫抖的聲音念道:

「余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

二曰主敬則身強。

三曰求仁則人悅。

四曰習勞則神欽。

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待兒子念完,曾國藩努力把手伸起,指指自己的胸口,紀澤紀鴻一齊說:「我們一定把父親的教導牢記在心!」曾國藩臉上露出一線淺笑,便溘然長逝了。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要是選出一個最有影響的人,選擇曾國藩的應該不在少數。毛澤東年輕時,對曾國藩佩服備至,曾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中年毛澤東於1942年在延安時,曾勸黨的高級幹部說:「要讀一點曾文正公的家書。」晚年,毛澤東於1969年1月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介石多次告誡他的子弟僚屬,要多看曾國藩的東西,並稱曾國藩的文章和家書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審訂《曾胡治兵語錄註釋》時說:曾氏已足為吾人之師資矣。在黃浦軍校,他以曾國藩的《愛民歌》訓導學生。他說,我認為曾、左能打敗洪、楊,是他們的道德學問、精神與信心勝過敵人。近代名人中,梁啟超、蔡鍔也崇拜他。

曾國藩一生,總結起來可以由這幾件事來概括:組建湘軍;倡導洋務運動;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遵從並克己實踐理學。在近代歷史上,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征程裡,曾國藩是有開創之功的。他不但親自創辦了安慶軍械所等軍需或民用工業,更重要的是,他提拔了一批在洋務運動和晚清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如左宗棠、李鴻章、郭嵩燾等等,湘軍重要將領在一段時期內更是極晚清政壇之盛。湘軍興起以後,更出現了無湘不成軍的局面。所有這些,與曾國藩都有密切的關係。

盡避如此,國內多數史家卻長期視曾國藩為歷史的罪人。他們的理由有兩條:一是說他是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劊子手;二是說他處理天津教案「賣國投降」。

在近代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維護國家獨立,一直是個決定歷史進程的基本問題之一。癥結在於怎樣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基本問題。曾國藩的對策不外兩個要點:一是師夷長技,奪其所恃。二是要求整飭自身。用他自己的話來概括,則是「以忠剛懾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竊製器之術,國恥足興。」當然,歷史證明,曾國藩也沒有找到救國的正確道路。

曾國藩歷任禮部侍郎、湖北巡撫、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並加兵部尚書和太子少保銜,還曾奉命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太平天國覆亡後,朝廷褒功,封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有清一代漢官中,無人能出其右。

曾國藩居官治軍尤重整飭吏治、端正人心,曾作文勸戒州縣:明刑法以清訟,重農事以厚生,崇節儉以養廉。江南任內,他在江西、江蘇、安徽等省實行減賦、緩徵、免征;從太平天國手中重新佔領安慶、蕪湖、南京等地後,即籌復書院、課試士子,對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統治秩序起了一定作用。

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又主張兼取鎊家之長,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於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後期領袖。

曾國藩逝世後,清政府贈其太傅,謚文正。後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又有影印《曾文正公手書日記》行世。

《中國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