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

蘇武牧羊

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為求得漢與匈奴兩國的長久和平,漢武帝回應匈奴單于求和的願望,派中郎將蘇武為正使,副中郎將張勝為副使,及隨從常惠、士兵百餘名出使匈奴。

臨行,漢武帝親手將代表漢朝使者身份的旌節授予了蘇武。“旌節”是一根七八尺長的竹竿,頂部略彎,上面掛著一串毛絨球。蘇武接過旌節,深感責任的重大。

到匈奴後,蘇武的工作進行得還算順利。就在即將完成出使的任務時,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漢與匈奴交戰時,有一個叫衛律的漢使投降了匈奴。衛律的部下虞常早就對衛律投降匈奴之舉不滿,認為蘇武的到來是殺衛律歸漢的好機會,恰好副使張勝與他是老友,便將殺衛律的計劃告訴了張勝。張勝讚賞虞常的行動,拿出許多錢物支持他。不料,計劃洩露,單于逮捕了虞常,交給衛律審問。

張勝見事情敗露,才將真情告訴蘇武。

蘇武哀歎著說:“我是必定要受牽連了。可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讓我上匈奴的大堂去受審,等於侮辱了漢朝,還有什麼臉面回去見家鄉父老,不如死去。”說罷,拔出刀就要自殺,張勝、常惠趕緊將刀奪下。

虞常經受不住衛律的酷刑,供出了張勝。張勝是漢朝副使,自然連累到正使蘇武。

單于命衛律去叫蘇武受審。蘇武見自己要被漢朝的叛臣押去受審,不願受辱,拔出佩劍向自己身上砍去。衛律忙抱住蘇武,奪下刀。可蘇武已受重傷,昏死過去。

蘇武醒來後,單于欽佩他的骨氣,想叫他像衛律一樣投向匈奴,便派人伺候他,勸他投降。

一日,衛律提審虞常、張勝,叫蘇武陪審。衛律當庭先殺虞常,又逼迫張勝跪地投降。隨後,衛律將劍指向蘇武,厲聲道:

“你若不投降,就殺掉你!”

蘇武迎著劍鋒冷笑道:“你有膽量殺漢使,就殺吧。”

衛律一驚,在蘇武凜然的目光下只好收起寶劍。“先生,”他堆起笑容對蘇武道,“降了吧,像我一樣,封王封地,雖身在大漠,仍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你若死在匈奴,葬身荒原,關山萬里,漢天子又如何知道你的一片忠心呢?”

蘇武輕蔑地:“你身為漢使,卻投降匈奴,我羞與你這樣無德無義的小人說話。”

蘇武寧死不失氣節的精神震動了單于的心,他決心要降服這個不屈的漢朝臣子。

蘇武被投進了地窖,沒有食物,沒有棉裘,只有北國荒原漫天的風沙和飛雪。他睡在冰冷陰潮的地下,渴了吃被風吹進來的雪,餓極了就嚼吞氈毛。

蘇武沒有死,更沒有屈服。單于震怒了,將蘇武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去牧羊,他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漢朝去!”

北海荒無人煙,奇冷無比。單于不給糧食,蘇武就掘野鼠洞裡的草籽充飢。無人與他作伴,他就與羊兒對語。他所不能忘懷的是武帝授予他的旌節,日夜握著它,艱難地捱度著漫長的歲月。

公羊生不出小羊,單于等的是蘇武的投降,但是直到他死也沒有等來這個消息。

漢武帝曾多次征伐匈奴,要救回蘇武,但都沒有結果,直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匈奴分裂,幾經交涉,蘇武才握著旌節回到闊別十九年的漢朝都城長安。

旌節早已禿了,但漢朝使者的精神依在。

漢昭帝下令為蘇武備下祭品。蘇武執旌節到先帝廟祭拜漢武帝靈位,將旌節鄭重地交到漢武帝靈前。

蘇武牧羊,守節十九載,傳承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永守節操的美德,成為我國最為流傳的民間故事之一。

《道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