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何必有始終

倘若信才寫了一半,圓珠筆突然沒有油了,你是隨手拿起另一支筆繼續寫下去呢?還是四處找一支顏色相同的筆,在尋找時思路又轉到別的方面去了,而丟下沒寫完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間諜小說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個重要會議,也要讀到凌晨4點仍不釋卷?

趨合心理和蔡戈尼效應

心理學家說,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內驅力。可是,這種內驅力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喜歡拖延,有人非一口氣把事做完不可。

請試畫一個圓圈,在最後留下一個小缺口,現在請你再看它一眼,你的心思會傾向於要把這個圓完成。據心理學家的解釋,這種「趨合」心理作用,是「如果起初不完美,到最後不免要導致完美的神經模式」的張力。

關於趨合心理,曾有過這樣一段佳話:一位愛睡懶覺的大作曲家的妻子為使丈夫起床,便在鋼琴上彈出一組樂句的頭三個和弦。作曲家聽了之後,輾轉反側,終於不得不爬起來,彈完最後一個和弦。趨合心理逼使他在鋼琴上完成他在腦中早已完成的樂句。

1927年,心理學家蔡戈尼作了這樣一個試驗:她讓138個兒童做一連串的工作,要求其中一半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另一半則在中途停止。一小時後,她測試那些兒童,發現有110人對未做完的工作比對已完成的工作記得更清楚。其結論是: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心態叫蔡戈尼效應。

你應該強化自己的意志

對大多數人來說,趨合心理和蔡戈尼效應的組合是流暢、和諧地發揮作用的。可是,有些人會走向兩個極端:不是慢騰騰地永遠不能完成一件工作,就是非得一口氣把事做完不可。這些人都需要調整他們的完成內驅力。

由於害怕完成,因而做事拖沓,永遠不能把工作做完的人,其特點是家裡儘是做了一半的事情。他們也曾一再試圖自修,但結果都半途而廢。

一個人做事半途而廢,也許只是因為害怕失敗。他永遠不去把一件作品完成,以避免受到批評;同樣,只願永遠當學生而不想畢業的人,也許是因為這樣就可不必到社會上去工作;也可能由於他在潛意識中就不相信自己會成功,於是害怕(而且避免)成功。

當你知道了自己為何不能有始有終的一些原因後,你應該怎樣改變自己的作風呢?

編一個時間表,把必須做的事以及要花費的時間都寫下來。努力培養出一種較合實際的意識,把期限定在要求辦妥的時間以前。如果有筆賬必須在12月1日前繳付,那就預訂在11月25日付出。

一點一滴地強化意志力,強迫自己完成一件簡單的工作,例如剎車,可使你的完成內驅力逐漸增強。

泰克醫生說:「如果你精力集中的時間限度是10分鐘,而工作要一小時才能做完,那麼,你的腦筋一開始散漫你就要停止工作,然後用三分鐘的時間活動筋骨,例如跳幾下,去倒一杯水,或是做些靜力鍛煉的肌肉運動;活動過後,再把另一個10分鐘花在工作上。」

你應在洗碗槽裡留幾個髒碟子

一個從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夠擴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豐富多采,可是一個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生活卻可能不太有規律、太緊張、太狹窄。

將過強的完成內驅力減弱,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樂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完不罷休的人可能是個工作狂。如果把這種態度緩和一下,不僅使你能在週末離開辦公室,你還有時間去應付因工作帶來的問題:自我懷疑,感覺自己能力不夠或不能應付緊張等等。

非做完不可的人為了避免半途而廢,很可能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上的危險。

興趣一旦變成狂熱,就可能是一個警告信號,表示過分強烈的完成內驅力正在漸漸主宰你的消遣活動。「我有個朋友強迫自己織完一件毛衣,」華爾德說,「現在,她雖然不喜歡那件毛衣,但卻覺得非穿它不可。對於某些事,不應該害怕半途而廢。」

怎樣才能把脫韁之馬一般的完成內驅力抑制住呢?只要你能認識到趨合心理和蔡戈尼效應能夠制約你,那你在這場戰爭中就已打贏了一半。但即使做到這一步,要把完成狂擊敗也很不容易,因為只要你正在做一件工作,你就會覺得一口氣把工作做完並沒有什麼不對。

「你必須在看事物的時候加上一個價值觀,」傅勒說,「你必須告訴自己,『這個工作計劃值不值得做。』」

至少先從一件小事開始。「不妨強迫自己在洗碗槽裡留下幾隻碟子不洗,」華爾德說,「看一本書的時候,嘗試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費時間和精力,如果是的,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尤其要緊的是必須培養幽默感。當一件看來迫切重要的工作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完成時,花一分鐘的時間向四周看看,享受這短暫的休息。同樣,隨遇而安地過日子,可能比用牙籤搭一座泰姬陵模型更重要!

《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