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學習最有效

講到成功學習,我積累多年教學及研發的經驗,發現有三個部分很重要,我稱為「戴維思學習金三角」:首先,是建立適當的心態,以正面思考、樂觀、遠見為主;第二,是正確的方法,指的是系統、技巧、訓練;最後,是環境,代表地方、時間和習慣的改變與安排。學習金三角,是成功學習的三個策略。

從「心」出發

令人記憶猶新的經驗發生在阿根廷山區滑雪訓練營。在初級訓練時,一位叫作漢斯的瑞士籍教練指導我的基礎課程,他不大好相處而且脾氣很急躁。

我一絲不苟地遵照他的指示,一點不敢大意。可是滑雪技巧不大容易掌握,有次練習時,我因「剎車」不及時幾乎撞上了別人。他立刻大吼:「我告訴過你,絕對不要急停在別人的面前,這樣非常危險!」他說得沒錯,這樣做很危險,但我並不是故意的。我越害怕讓他失望,就變得越緊張,表現也就更糟糕。

我的第二位私人教練是當地一位作風樸實、隨和親切的阿根廷教練,他讓我覺得非常輕鬆自在。我滑完一趟後,對自己的表現不太滿意,出於習慣性的謙虛作風,我立刻告訴他我的失望,並為自己的不佳表現道歉。或許這也是一種降低雙方期望值的心理戰,最後教練對我的滑雪表現反而打了較高的分數。

這位阿根廷教練聽到我責備自己,大概覺得我孺子可教,略過了我的缺點,把重心放在我正確的部分。教練稱讚我手臂的位置幾乎是完美無缺的,還滔滔不絕地指出我哪個地方做對了,等等。聽了教練鉅細靡遺的稱讚,我真的增添了信心。

我得到了鼓勵,更專注於繼續練習,並不斷改善技巧。當我練習表現較差的動作時,我不再緊張了。我的滑雪水平因而得到大幅提高。

其實,很多人像我當年一樣都有學習盲點,不單是在學習方法上,更多的是在心態方面。因為我每天接觸很多學生,我發現,無論是多優秀的學生,都可能碰到同一個問題——心態問題。其中有個碩士研究生,雖然別人覺得他很聰明,可是私底下他常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他說:「我就是因為不聰明,別人很容易理解的我卻不會,所以我才努力拚命。」像他這樣,無論是預設立場或是自我設限的心理障礙,如果不事先予以克服,那就很容易自己打敗自己。所以應多花時間來尋找更好的方法,然後接受正確的訓練。只要朝這兩個方向走,每一點努力都會轉向正確或者樂觀、正面的精神。

用對方法,事半功倍

那麼有效學習的方法究竟是什麼?有效學習的方法就是學習過程所用的技巧和工具。

比方說,有一個人看到朋友打字的速度比他快,他想,這是什麼原因?結果,他發現原來他是用兩個手指打,而且沒有指法,但是朋友用五個手指。於是他也改用五個手指,果真比以前快一點。雖然用五個手指打,但手指跳的方向卻是隨自己高興,他發現別人還是打得比較快,為什麼呢?原來五個手指的指法是固定的,他覺得比較習慣自己的用法,記固定的指法太麻煩了。如果只是打一點點文章沒什麼差別,可是如果要打幾千篇文章時,還是經過訓練比較有效率,因為指法應用是通過統計而確定的,初學時很麻煩、記不住位置。沒有遠見的人可能就放棄了,有遠見的人則認為忍耐過這個過渡期,將來打字時可以節省許多時間。

當一個人打字已經很熟練,一分鐘可以達到三四十個字時,可能會想為什麼有人可以打七八十個字?深入研究後他發現自己用拼音輸入法,別人是用五筆輸入法,所以他也改用更快速的輸入法,當然也就容易達成他的目標。我覺得這是個很棒的例子,因為任何項目的學習方法都有提升空間,只要策略應用得當就可以提升。在學習方法這個大領域裡有什麼樣的應用投入就可以達成什麼樣的效果。

通過任何學習方法的訓練,都可以同步處理很多事情,因為潛意識已經記住很多自然的命令,自然會有反應。

我們要通過什麼過程才能達到自然反應呢?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從打字的經驗發現,它就是「重複正確步驟的訓練」。而很多人雖然努力練習,但是一直練習錯的動作。所以說心態、方法、環境缺一不可。心態對了,願意放棄以前的錯誤,但是找錯了方法,或是不願意用對的方法,也是沒有用的。現在有很多人沒有標準的學習方法,卻很努力很拚命,我覺得這個代價太高,而且回報率太低。

自己創造一個好環境

心態對了,學習系統建立了,技巧也訓練好了,但只是因為環境不對,就沒有機會來練習正確的動作了。環境包括三個部分,首先是生命的環境,也就是地方的環境,其次是時間的環境,最後則是習慣,三者相輔相成。

再看游泳的例子,我找最好的教練學到正確的動作後,開始考慮怎麼練習的問題。練習要有場地,如果每個禮拜去一次社區游泳池,這樣要練到什麼時候?所以我租了一個有游泳池的房子,好在美國也比較容易租到這樣的地方,然後我每天游泳,嘗試所學的技巧,有問題就問教練,然後練習、改善。後來我甚至在夏威夷參加了鐵人三項比賽。可以在大海裡游泳,對我來講這是很大的突破。

學滑雪也是一樣,當我學完標準的動作之後,我心裡想,學完又怎麼樣,滑雪場地不容易找,不是每天可以練習的。於是,我費盡心機,終於找到在一家滑雪度假村做分析專家的工作,住在雪山頂,一年可以滑雪60天,一般人最多一年一兩次,我是一般人的60倍。

再以我學鋼琴為例,18歲的時候我以為愛上了一個彈鋼琴的女孩,後來發現自己真正愛上的是那個女孩當時所彈奏的音樂。我從來不知道,通過音調準確、完美動人的鋼琴演奏,會製造出如此強烈的情感衝擊力。由鋼琴彈奏出的每一個音符和振動,都深深地與我的靈魂之弦共鳴著。從那天開始,我就想學會彈鋼琴。在大學裡我選修過鋼琴課,但因為把主要精力放在必修課程上,沒有堅持下來。之後,我經常去聽音樂會,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學會彈琴;每次遇到擁有鋼琴的人,我都會熱切地挑選曲子請對方彈奏。27歲時,我為朋友租了一台鋼琴,「強迫」他為我彈奏,自己偶爾也摸索著學習。顯而易見,自學的結果並不成功。而接下來的數年,由於旅行和工作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更使持續練琴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到了34歲,我想,要不就放棄彈琴的夢想,要不就認真改變這種狀況。如果說現在沒時間,恐怕五年以後還是沒時間,難道50歲再來後悔以前沒想辦法嗎?心態一調整,我問自己要不要學。答案是一定要。那方法呢?就請一個老師每個禮拜五固定一個時間來教我,無論多忙都不放棄。最後就是環境,如果學了沒有練習也不行,於是我買了一架鋼琴。

然後,研究我的休閒時間浪費在哪裡。我研究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電視上,然後控制這個環境,所以我沒有電視,客廳中央只有一架鋼琴,其他就是書架和CD,花瓶裡插著鮮花,環境有美感,讓我想坐在那邊彈一彈琴。沒有電視看,我就看書聽音樂。我有很多關於古典音樂的書和CD,它們也會讓我想彈鋼琴。我創造了一個適合的環境,達成了我17年來的願望。

很多人在學習新的東西時容易抱怨或放棄,只要碰到困難就覺得沒辦法,這樣一定會打敗自己。我建議讀者可以借用以前的經驗,剛開始學騎自行車是不是很困難?剛學計算機是不是很多功能不會用?大家回想一下,如果以前也是這樣,那麼跨過去變成自然反應,為什麼這次會不一樣呢?所以不要懷疑,只要心態調整好,尋找最好的方法,再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活用學習金三角的力量,相信各位就已經踏進學習這個大領域了。

《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