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聯丟官

妙聯丟官

咸豐年間,海州有一衙役,略通文墨,三十幾歲,仍在布政手下當差。此人姓孫,名恩科,官欲很強,做夢都想在府內謀個一官半職。而布政這個部門,屬於衙門裡的虛設機構,除了海上絲綢在此地登岸,可收取為數不多的官稅外,常年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孫恩科又屬於布政裡頭的小三子,看似整天忙忙碌碌的,盡做些不長臉面的事,竟然連接觸到知府大人的機會都不多。

一日,孫恩科聽說新來的知州蔡大人的夫人喜食鄉間的野薺菜,當地人土稱過寒菜。顧名思義,此種野菜,生長在冬季,很稀少。孫恩科為討好新來的州官,每天帶著妻子,頂著凜冽的寒風,到鄉間尋覓那種野菜,並於晚間,與夫人一道,如同飯後散步一樣,路過知州大人的家門口,順便將籃中的野菜,遞與蔡大人家中。

如此數次,頗得蔡夫人的喜歡,兩家人由最初的見面時點點頭,到孫恩科成了知州大人家中的常客,也不過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

再說那孫恩科,天生就是個做奴才的料,他每次到蔡大人家裡去,眼尖手快,見僕役們煮茶、掃地、洗衣、喂鳥,他都搶著做幫手。很快,孫恩科成了蔡大人的心腹。

可巧,那年秋天,海州鹽政主管犯事,被上面革職查辦了。空下的「肥缺」,一時間成了衙門內大小辟員的「搶手山芋」。

孫恩科抓住時機,選在一天晚飯後,給蔡大人捧茶時,提出這個問題。

蔡大人沉默片刻,心想:眼前這個孫恩科做事倒是勤謹,對主子也忠誠,只可惜他胸無點墨,怎麼能勝任鹽政一職呢,蔡大人敷衍了一句,說:「這差使,需要一定的學問,以後再說吧!」

一向善於察言觀色的孫恩科,看出了蔡大人嫌他沒有文化,「撲通」一下跪在蔡大人腳下,苦苦哀求說,當年雍正皇帝起用家奴李衛做兩江總督時,李衛同樣是大字不識幾個,可他憑著對雍正皇帝的一片忠心,不是照樣把江浙兩地治理得國泰民安嗎?

言外之意,他孫恩科對蔡大人是萬般忠誠的,一旦起用他出任海州鹽政一職,他會像當年李衛孝敬雍正爺一樣,孝敬蔡大人。蔡大人輕捋著鬍鬚,自然高興!尤其是想到孫恩科這幾年對他的孝敬,確實值得信賴。

再說鹽政一職,雖然隸屬海州府管轄,可此職,可大可小,上可通京城,下與蘇北沿海各州縣的鹽政司、鹽務所都有瓜葛,若將此職務放給他人做,有朝一日,對方的翅膀硬了,或許就不聽他蔡大人撥弄了。乾脆,送個人情,就讓孫恩科出任鹽政主管。但有一條,讓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擔當如此重任,其手下必須配有幾個幫手。於是,蔡大人把孫恩科叫到跟前,告訴他:「州府裡,等缺的秀才、貢生中,你可挑選一二,留在身邊幫你。」

孫恩科明白蔡大人的苦心,可蔡大人沒料到,孫恩科此時提出了教政主管趙千秋家的女兒秋棠兒。

那個小女子,自小在教政大人趙千秋的調教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孫恩科不知從哪一天起,看上秋棠兒嬌柔美麗。此時,自己陞遷了,竟然想借知州蔡大人的金口,收那小女子為妾。蔡大人笑笑,說:「好你個孫恩科,艷福不淺吶!」

但蔡大人並不反對孫恩科那樣做,原因是教政大人趙千秋為爭得鹽政主管一職,也曾向知州蔡大人送了大額的銀票。而今,雖然沒有讓他趙千秋擔當鹽政一職,可讓他未來的女婿出任,也算是肥水沒流外人田。

接下來,盡避在說合秋棠兒嫁給孫恩科的事情上,知州夫婦倆如同為自家兒子選親一樣,頗費了一番口舌,最終,趙千秋還是礙於知州大人的情面,將女兒許配給孫恩科了。

可誰又料到,那個孫恩科在衙門裡苦熬了數年,上任之初,如同麻雀鑽入穀倉,野狼落入羊群,大肆貪財貪色。有賄必納,見美女必動心思。閒來無事,便大肆敲詐當地鹽商的竹槓。前後不到兩三年的工夫,孫恩科便在蘇北淮海地區有了他個人的綢莊、錢莊、藥堂、酒店,先前的鹽政大人,一下子成了鹽百萬。

此時,有人向皇上告了孫恩科的御狀。刑部接此奏本後,一看是處治地方上的一個小鹽政,沒有驚動諸位大臣,只派來一位叫鄭裕彪的翰林,出任欽差,查辦此案。

這個鄭裕彪,考取寶名後,窩在刑部多年不被重用,可謂兩袖清風。此番讓他到蘇北鹽區來查「鹽案」,總算揀到一個「肥差」。此人聽說孫恩科在當地被稱為「鹽百萬」,心中暗想,若將此案妥善了結,沒準還能發上一筆橫財。鄭大人傳來孫恩科問事時,神態怡然,先怔唬他:「有人向聖上呈遞奏章,告你的御狀,經御批,已列入要案。」

孫恩科一聽,嚇得額頭冒汗,「撲通」跪在鄭大人跟前,磕頭如搗蒜,連呼:「冤枉!鄭大人,下官實在是冤枉呀!」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