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間,鄧州城裡有個五十多歲的剃頭匠,名叫張宗順,此人自小投師學藝,盡得師父真傳,加之他聰慧伶俐,刻苦鑽研,而立之年便在城裡小有名氣。幾十年過去,他的剃頭手藝日臻精湛,刀法嫻熟,爐火純青,特別是他操刀刮鬍子那一手漂亮活兒,更令人拍手叫絕,不但讓人覺得是一種心曠神怡的享受,而且就連滿臉硬茬子的絡腮鬍顧客,都感到愜意非常,再加上張宗順每每在給客人剃頭刮臉之後,還給人家掏掏耳屎,捶捶肩窩,按摩腰眼,那真叫人爽之又爽,舒坦不已。因此,一年四季他都是個大忙人,活路應接不暇,甚至連地方上一些達官貴人紳士名流,都不惜屈尊放下架子,親自登門光顧。
且說這天早上,張宗順剛剛下掉鋪板門,外面就湧進來四五個老顧客,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自覺地坐在板凳上等候。張宗順吩咐徒弟給他們一一端上茶水後,滿臉堆笑地問:「今天哪位爺先來?」坐在板凳頭起的老趙頭當仁不讓地走過來,坐上了理發椅子。張宗順拿起白生生的圍裙「啪啪」一抖,便搭在了老趙頭身上,剛要端起黃銅洗臉盆給他洗頭潤發,忽見老趙頭猛地跳起身離開座位,三兩下子扯掉了身上的圍裙,畢恭畢敬地站立一旁,其他幾個坐在板凳上的顧客也「刷」地站起身,垂手而立,張宗順奇怪地轉過身,就見門口走進來兩個人,一個是本州父母官李大人,一個是陌生的中年漢子。李大人進得門來,不等張宗順開口問候,就開門見山道:「張師傅,今天我給你領來一位貴客。」接著,他介紹說,「這位是京城的一位王爺,公幹到此,王爺聽說張師傅剃頭手藝是本地一絕,特來見識一下,你可要小心給王爺伺候好了,本官有賞!」張宗順一聽說是王爺駕臨,頓時心中一緊,這可不是一位好伺候的主兒,萬一手頭上有個閃失,砸了招牌封店舖是小事,弄不好連吃飯的傢伙就得搬家!驚慌之餘,張宗順連忙躬身抱拳,拱手施禮,將王爺扶上座位,並叫徒弟從裡間房屋拿出一副新圍裙,搭在王爺身上。
一切準備停當後,張宗順這才敢抬頭正眼看王爺的尊容。豈知他不看還好,這一看,又使張宗順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咋?這位王爺長得倒是相貌堂堂,濃眉大眼,只是他的那顆腦袋與常人不同,說圓不圓,說扁不扁,說光不光,說凹不凹,就像是河灘上的料礓石似的,反正不是一顆好剃的頭。另外還有王爺右邊的那隻眼睛,讓人看了也心驚膽戰,眼珠子歪斜不正,黑的少白的多,嘴角還幾乎被拉到了右耳朵上,半張臉不時地微微抖動,顯然,這是一副面部中風留下來的後遺症。對於這樣的顧客,張宗順也曾經遇到過一些,沒少練過手,所以剃頭的活路,對他來說並不算是什麼難事,難就難在刮鬍子這道工序上,要是一刀不慎,就會將人家的臉皮刮破,因此,幹這種活時必須小心謹慎,方能萬無一失。好在張宗順藝高人膽大,只見他凝神屏氣,推、理、梳、剪,不消半袋煙工夫,就把王爺這一顆難剃的頭,侍弄得有模有樣。
接著,張宗順把一個乾淨的毛巾扔到熱水中浸泡片刻,然後貼敷在王爺臉上,趁這當兒,他將剃刀在黑糊糊的蕩刀布上「噌……」來回磨了十幾下,揭開毛巾開始下刀刮臉。不料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張宗順的剃刀刀刃剛剛接觸到王爺的臉皮,王爺卻不由自主地猛一抖動,張宗順頓時驚得心慌意亂,手一哆嗦,竟刃走偏鋒,生生在王爺的右耳朵後邊割開了一個二指多長的大口子!只聽王爺「啊」地一聲慘叫,頭一歪,就昏迷過去了。這一下非同小可,不僅張宗順嚇得面如土色,當即跪地頻頻叩頭,就連李大人也嚇得魂不附體,一個勁斥責張宗順:「你是怎麼搞的,不想要脖子上的六斤四兩啦!」此時的張宗順也被嚇得迷糊了,竟然不知如何是好。還是他徒弟腦瓜機靈,連忙端來一盆加入細鹽的清水,給王爺清洗傷口,哪知道越洗反而越不乾淨,鮮血越流越多,頃刻間洗臉盆中一片血紅,王爺疼得像是殺豬一樣號叫不已,李大人站在一旁急得直搓手。這工夫,張宗順有點清醒過來了,他急中生智,跑到灶火間裡,伸手從鍋底摳出一把黑糊糊的煙灰,按到王爺的傷口上。說也奇怪,這黑糊糊的鍋底灰往王爺傷口上一按,倒真的很快就止住了流血,不過王爺還是疼得忍不住發出「唏唏溜溜」的呻吟聲。
張宗順見王爺稍微好了些,便又「撲通」跪到他跟前,頭磕得就像是搗蒜一般。好在這位王爺是個善良之輩,他揮了揮手,說:「算了,算了,你也不是故意的嘛,以後幹活時小心一些就是了!」李大人見王爺沒有怪罪張宗順,便也賣了個順水人情:「王爺大人大量,不追究你,你還不趕快謝謝王爺?」張宗順這才連聲道謝,之後戰戰兢兢地從地上爬了起來。又過了一會兒,王爺覺得不太疼了,就與李大人一起走了。直到王爺走後兩個時辰,張宗順還是滿身冷汗未干。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可是張宗順只要一掂起剃刀,仍然心有餘悸,生怕再出現這樣偏差,讓自己的聲譽毀譽一旦,所以幹活的時候就格外的細心。
轉眼幾天過去了。這天早上,張宗順的店舖剛剛開門,就見一個衙役打扮的人走進門來,對張宗順拱手一禮,然後說:「張師傅,小人奉李大人之命,請你去衙門一趟。」張宗順一聽,心想不妙,定是王爺那事出麻煩了,唉!是福跑不掉,是禍躲不過,伸頭縮頭都是一刀,咱小小一介草民,此時只能聽憑人家宰割了,再說禍事是自己闖出來的,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敢做敢當,去就去,大不了就是掉腦袋嘛!
張宗順來到州衙,卻沒有被送上公堂,而是被領到了客廳。他一進門,就見李大人滿臉是笑地迎上前來,熱情地拉著他坐下,說:「張師傅,你可是為本官長臉啦,本官一定要好好地犒賞你。」張宗順莫名其妙,迷茫地看著李大人,不敢接話茬。這時,只見客廳裡頭傳出一個人的聲音,說:「不但你要犒賞張師傅,本王爺也要給予重賞!」隨著話音,側門處走出一個人來,張宗順一瞧,這不是王爺嗎?就連忙下跪叩頭。王爺一邊說著「免禮,免禮!」一邊親自上前扶起張宗順。張宗順起身致謝後,就想看看王爺耳朵後邊的傷口怎麼樣了,哪知抬頭一看,把他驚了個目瞪口呆,王爺的右眼珠子不斜視了,嘴巴也不往右耳朵那邊歪扭了,臉皮更不顫抖了,跟正常人一模一樣!這下子張宗順傻眼了,難道前幾天王爺是拿自己尋開心,故意裝中風捉弄自己的?王爺彷彿看透了他心思,哈哈笑著,口齒清晰地說:「張師傅,別再猜疑什麼了,我真的是中風兩年多了,御醫們都沒有治好我這個後遺症,沒想到被你這一刀給矯正過來了,你說我能不重重地犒賞你嗎?」張宗順老老實實地說:「王爺,小人根本不懂什麼醫術,沒有治病的手段,這一刀確實是歪打正著,王爺您不治小人的罪就算福氣了,哪裡還敢要王爺犒賞啊。」王爺親手給張宗順封了五十兩銀子之後,又叫人拿出來一塊長五尺寬三尺的木製匾額,手握狼毫,凝神斂氣「刷……」寫下了四個金色大字——神刀一絕。張宗順伸頭一瞧,落款竟是載灃。
且說張宗順接受了王爺和李大人的賞銀,抱上匾額回家之後,卻沒有敢將匾額掛到門楣之上,為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次失手惹禍又因禍得福,真的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醫術豈能是這樣簡單這麼容易的?可是話再說回來,王爺親賜的匾額,要是不往外掛,王爺會不會怪罪自己呢?也是事有湊巧,就在張宗順左右為難的時候,他老家裡托人捎來口信,說他哥哥中風了。張宗順連忙回到老家,仔細一看,哥哥左邊已經半身不遂,但是面部的症狀居然與王爺一模一樣,眼珠乜斜,嘴巴吊歪,臉部肌肉不停地顫抖。張宗順猶豫再三,終於從身上掏出了刮鬍子刀,按照當時割破王爺耳後的部位在哥哥耳後下了刀,流血後,他又用鹽水將傷口清洗一遍,按上鍋底灰,然後坐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事態變化。第一天第二天沒見有什麼反應,第三天早上,張宗順還沒有起床,嫂子就在堂屋裡咋咋呼呼地叫了起來:「二弟,你快來看,你哥哥他……」張宗順以為哥哥出現了什麼不良反應,心裡「咚……」地直敲鼓,跑到哥哥跟前一瞅,頓時一塊石頭落了地,原來哥哥扭曲的的臉和歪斜的眼睛嘴巴,全部回歸了原位,但癱瘓的半邊身子卻依然如故!盡避未能全部治癒,僅這面部成功的試驗,就足以讓張宗順驚喜不已!張宗順對於這樣的治療方法思來想去,說不上來是什麼道理,於是決定耐心地等待機會,再做一次試驗,如果再次成功,那麼就可以大膽地用於實踐,為病人解除痛苦了。說著說著,機會就又來了,張宗順的嫂子是屬於農村那種心直口快的婆娘,她把小叔子治好丈夫面部中風的神奇事兒在外邊一說,很快就傳播開來,當天下午就有兩個病人找上門來要求診治,張宗順一一給他們實施了「手術」,三天後兩家家屬都跑來向他謝恩,說病人的面部嘴、眼全恢復了原狀。
幾次試驗的成功,增加了張宗順的信心,回城之後,便掛起了王爺親自手書的那副匾額。剛開始時人們半信半疑,心說,你一個剃頭匠發什麼神經,竟敢充當起郎中來了,這不是糊弄人嗎,可是幾個大膽的病人接受過「手術」之後,頓時便使張宗順在穰城內名聲大噪,十里八鄉的病患者蜂擁而至,一時應接不暇,好在這個「手術」用時短暫,刀子一割,鹽水一洗,鍋底灰一按,即可起身走人,所以病人不需等待候診。就這樣,張宗順「神刀一絕」的名聲越傳越遠,方圓百十里地的病人紛紛上門求治。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張宗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一個剃頭匠,就因為一次意外的失手,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後來,他索性改行從醫,專門矯治中風口眼歪斜後遺症,並把他的這個手藝傳給了子孫後代。後來,他有一個曾孫子出國留學,進修西醫外科,這才弄明白了張宗順當年歪打正著的原因,是因為刀子割破的部位,正好是一個面部的牽制神經,大凡口眼歪斜的症狀,都是由於這根神經的收縮而致,只要割斷了這根神經,五官便會恢復原位。至今,他的大多數後裔們還在從事著這個外科手術的職業,但載灃王爺賜予的那塊匾額卻沒再現世,有人猜測說,也許木製匾額因風吹雨淋早就壞掉了,也許是被他的後裔們作為傳家之寶珍藏起來了,總之,張宗順的這個絕招手藝是被繼承了下來,但「神刀一絕」的匾額卻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