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皇甫謐,從小餅繼給他叔父。已經二十歲了,從不知道學習,每天游手好閒,大家都說他是個傻子。
他的嬸母任氏,看到眼裡,急在心頭。雖然猶豫,但最後還是下決心要和侄兒談一談。
嬸母對皇甫謐說:「你今年已經二十歲了,眼裡沒有書籍,腦子裡不裝道理,對此我特別難過。古時候,孟母三次搬家,用好的環境影響孟子,讓他學好,後來孟軻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曾參把豬殺死,以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教育兒子,後來他的兒子也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莫非因為沒有像孟母那樣選擇鄰居,沒有像曾子那樣講究教育方法,才使你這樣愚笨不懂事理嗎?學好知識,掌握道理,是你生存自立的本錢,我和叔父並不希圖得到什麼。我講的這些話,不知對你起不起作用,你總得好生想想!」說完,嬸母痛心地哭起來。
皇甫謐聽了嬸母苦口婆心的勸告,很受感動。從此痛改前非,勤奮讀書。家裡生活貧困,他常常邊幹活邊讀書。不管走到哪裡,也總要帶著書卷,稍一休息就打開來看上一段。他讀了許多書,從春秋戰國以來的諸子著作,到秦漢時代的各種經典,毫無遺漏地加以閱讀,成為西晉時代很有學問的名人。
後來,皇甫謐專心致志地著書立說,即使得了中風病,手腳麻痺,仍不中斷寫作事宜。他寫的書內容廣泛,有古代經典著作的註釋,有禮樂論述,有醫學專著。《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部。這部醫書,論述了中醫的基本理論,系統地講述了針灸原理和具體技術,對今天的中醫研究仍有可貴的參考價值。
【大視角】
一席話即可促成某種巨大的嬗變,原因僅僅在於,言者先是內省了的,聽者接著內省了的。如果只有板著面孔說教的成份,或者只有表面事理的邏輯推導,誰也不易於感染他者,誰也不易於為他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