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足球也瘋狂  唐代皇帝多「球迷」

劉太公行樂圖

2015年亞洲杯各國正在激烈交鋒,中國男足雖止步8強,但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外界的廣泛認可,也再一次點燃了球迷們的熱情。

足球是當今全球最受歡迎的一項體育運動,其實,在中國古人的血脈裡,早就流淌著滾滾的足球基因。在中國古代,蹴鞠這種最早形式的足球,一直深受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的喜愛,人們對蹴鞠的激情,也絕不亞於現代人對足球比賽的狂熱。

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

2004年初,國際足聯確認足球起源於中國,“蹴鞠”是有史料記載的最早足球活動。

《戰國策》和《史記》是歷代公認的最具權威的史學文獻,都記載了同一個歷史故事:公元前3世紀早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當上了趙國的宰相,為了共同抵抗秦軍,他來到齊國的國都臨淄,在他對齊宣王口吐蓮花的遊說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著名的話:“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踘者。” 這裡的“蹋鞠”就是“蹴鞠”,這是中國開展“蹴鞠”活動最早也是最明確的記載。

漢代是蹴鞠運動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在漢代,由於漢高祖劉邦這位“超級球迷”的推行,蹴鞠逐漸發展成為一項非常專業化的運動,不僅有比較健全的比賽規則,皇宮內還開始出現專業足球場,即所謂“鞠城”,設有圍牆和看台。漢代的鞠城一般挖在地下,為的是不讓球滾到很遠的地方,免得撿球時耗費體力。比賽分兩隊,雙方各有隊員十二名,以踢入球門的球數多少來決定勝負,是現代足球的雛形。漢代比賽的激烈程度也很高,其中衝撞甚至比今天的足球更為激烈,為了擺脫對手的攻擊,還允許有推摔等動作。

在漢代,由於蹴鞠是一項重體力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力,還可以培養勇敢耐勞的精神,因此也是軍事訓練一種很好的手段。

霍去病曾是“足球先生”

漢武帝時青年英雄霍去病就是一個喜愛蹴鞠的將軍。霍去病出身貧苦,母親衛少兒是平陽公主家的家伎,沒有結婚的權利,與平陽縣吏霍仲孺私通生了霍去病。缺少父親管教的霍去病,少年時沉浸於街上蹴鞠的生活之中,練就了健壯的軀體和勇敢無畏的精神,直到十五六歲,他的小姨娘衛子夫選入皇宮成為漢武帝的皇后,他才被挑選當上了宮中侍衛。到了18歲那年,霍去病被派到邊塞他舅舅衛青的手下當票姚校尉,率領800名輕騎兵勇士脫離主力大軍幾百里路,深入到匈奴軍的後方斬俘敵人二千餘,是漢代對匈奴軍作戰第一次成功的反擊戰。其後,他又三次率領漢軍攻入祁連山的匈奴王庭,大獲全勝,被封為冠軍侯驃騎將軍。

霍去病最大的愛好便是蹴鞠。《漢書 衛青霍去病傳》中說,霍去病即使出征在塞外,糧草有斷絕的危險,他仍然率領兵士們在草地上築起球門來比賽蹴鞠。

中國古代第一個有記載的瘋狂“球迷”:項處

漢代還出現了世界上第一位因迷戀足球而喪生的狂熱球迷,名叫項處。他是臨淄人,這也是臨淄成為世界足球起源地一個重要的證據。

根據《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記載,項處患病,名醫淳於意為他把脈,診斷為“牡疝”,並吩咐“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可項處是一位蹴鞠運動的狂熱分子,他不屑醫囑,依舊我行我素蹴踘去,因此隨即發生了淳於意大夫斷言的“要蹶寒,汗出多,即嘔血”的病象,複診之後,淳於意大夫搖搖頭歎息:“當旦日日夕死’。蹴鞠是一項極耗體能的劇烈運動,項處卻明知患“牡疝”之疾不能從事勞力的運動的,卻最終因為蹴鞠而喪命,可見項處是一位真正的超級球迷。

唐宋時期的蹴鞠門

唐代皇帝多“球迷” 文宗爬樓偷看蹴鞠

蹴鞠運動延續到唐宋時,迎來了第二個發展高峰。 唐朝的皇帝中,鐵桿球迷大有人在,唐太宗、唐玄宗都愛看蹴鞠,唐文宗甚至常常爬上“勤政樓”去居高臨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等到幾代之後的唐僖宗,親自加入足球隊,衝鋒在前。僖宗還曾放話,如果辦個大唐足球大滿貫比賽,自己准拿第一名。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溫逼迫著從長安搬遷到洛陽的路上,生死不棄的,是一班惡少出身的國家足球隊員,可見皇帝和球員平時不論尊卑,感情深厚。李白、杜甫、劉禹錫、韋應物、王維、白居易等著名詩人,都是足球運動的FANS。李白高歌:‘鬥雞金宮裡,蹴鞠瑤台邊’;白居易吟唱:‘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王維驚歎:‘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杜甫則說:‘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這一行行文采飛揚的詩句,描寫出足球的魅力四射,更表達了詩人們對足球運動的熱愛。

唐朝球場已出現真正的“球門”,時稱“毬門”。唐朝“足球”至少有五種踢法,有的是一邊一個的“雙毬門”,向對方進攻;有的是“單毬門”,單毬門設在球場中間,上面有一個門洞,雙方都竭力往裡面踢,誰踢進誰得分。其中的雙毬門踢法,已與現代足球十分接近。 唐代足球還發生了一個重大變革,就是把唐以前的用毛髮填充的實心球改成了充氣足球。人們用八片尖皮縫成圓形球殼,並且在球殼裡放一個動物尿泡,“噓氣閉而吹之”,成為充氣的球,這使得足球的各種性能都表現出來。

古代女子蹴鞠圖

唐代“女足”成為一道風景

由於球體輕了,又無激烈的奔跑和爭奪,唐代開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門的,以蹴鞠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 唐康駢《劇談錄》中有一則“潘將軍失珠”的故事,裡面便提到了一位善踢球的唐朝女孩。長安城收藏家王超到住在光德坊的潘將軍府尋寶時,一天,“過勝業坊北街。時春雨初霽,有三髫女子,方年十七八,衣裝襤褸,穿木履,於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丈。”當時圍觀者都看呆了,想不到這位身穿破衣、腳踏木屐的女孩,腳下功夫竟如此厲害。 唐代宮中“女足”整體水平很高,被視為“皇家女子足球隊”。宮中會定期舉行“女足”比賽,王建《宮詞》中“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一句,說的就是在寒食節這天,宮中舉行“女足”比賽的情形。

“女足”與“男足”有所不同,其踢法時稱“白打場戶”,球場上不設球門,人數也不定。可以二人對踢,叫“白打”;也可以多人對踢,稱為“場戶”。除了對踢,也可以一人單踢或眾人各自單踢,叫“打毬”。 為何“女足”在唐代這麼流行?這可能與大唐的文明有直接關係。由於經濟發達,生活自由開放,女性得以參與過去男人才能參與的社會活動。而在唐以後,“女足”則走向落沒。特別是五代以後,由於纏足惡俗的出現,直接剝奪了女性踢球的權利。

宋太祖蹴鞠圖

宋代“足球”職業水平最高

唐宋時期宮廷都供養過專業球員,為皇家貴族表演,其中,以宋朝的“皇家足球隊”最受關注,水平最高最專業,這些皇家球員時稱“築球供奉”。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北宋皇家球員的水平之高。在公元1127年發生的“靖康之難”中,金人將徽宗,欽宗二位北宋皇帝和大量妃嬪、皇子、宗室人員擄去的同時,還特別擄走了12名球員,其中7名馬球運動員,5名“足球”運動員,就是因為他們腳下功夫不一般。

“球迷”宋太祖最擅“花式足球”

宋太祖趙匡胤也是個瘋狂“球迷”,這從現存的《宋太祖蹴鞠圖》中便可以看出。《宋太祖蹴鞠圖》寬28.6厘米,長56.3厘米,原作者為北宋的著名畫家蘇漢臣,畫面設色淡雅,用線古拙,踢球的是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宋太宗,觀看的是大臣趙普、楚昭輔、黨進、石守信等四位宋朝開國功勳。趙匡胤踢球的高超技藝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他尤其擅長“白打”,也就是現在人們口中的“花式足球”,即踢球時,用頭、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觸球,靈活變化,隨心所欲,可使“球終日不墜”。

宋代最臭名昭著的“球星”:高俅

宋徽宗趙佶也可稱骨灰級球迷,不僅親自上場踢球,還利用公權力規定:凡朝廷有大型宴會,必須有足球表演賽;喝到第6杯酒時,足球運動員必須上場!

有比賽就有球星。《水滸傳》中那位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的高俅,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到底他的水平有多高?史書的說法是有將“這氣球似膠粘在身上”的本事。高俅原本是駙馬家的一個門人,有次到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家裡辦事,而徽宗當時正在和下人們玩蹴鞠,球落到了高俅面前,只見高俅抖擻精神,使了一個漂亮的“鴛鴦拐”,把球踢還給端王。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高俅憑這個鴛鴦拐,一下子把全場的人都給鎮住了。端王就向駙馬要來了高俅。後來端王繼位,成了宋徽宗,而高俅也一躍進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場,平步青雲,官至太尉,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長。

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

宋代是蹴鞠發展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其中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出現了全國性的蹴鞠行業組織——齊雲社,以及全國性的蹴鞠比賽——山嶽正賽。宋人撰《蹴鞠譜》開篇即說,“蹴鞠初興黃帝為,王孫公子戲相宜。世間子弟千般戲,惟有齊雲實可奇。” 齊雲社又叫圓社,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足球專業組織。齊雲社是對外的正式名稱,圓社則是自己人之間親切的稱呼,在當時還流傳著“不入圓社會,到老不風流”的說法。 當時,到齊雲社踢球可不是想進就進的,齊雲社的社員入社規矩嚴,要求高。在生活上規定社員“十禁戒”,比如不准多嘴多舌,不准賭博,不准惹是生非,不准花天酒地等。還規定比賽“十不踢”,燈光下、宴席前、文廟裡,甚至風大的地方都不能踢球。在道德修養上也有“十緊要”,要求球員尊敬師長,謙讓誠實,穿著端正;不能球員相輕,得見面有禮(節),注意身份。 齊雲社還譜寫了自己的社歌。《事林廣記》說,該社社歌套用中呂宮《縷縷金》、《好女兒》、《大夫娘》、《好孩兒》等9支曲牌,採用通俗唱法,內容緊扣足球,契合時代精神,自唱自誇,廣告性強。

齊雲社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組織全國性的比賽,山嶽正賽就是齊雲社組織的,每年舉行一次,目的是對蹴鞠藝人的水平進行評價和考核。比賽時,通過二人白打蹴鞠的方式確定藝人的技術等級,裁判則由齊雲社派人擔任。那時,有些身份的,都會帶上妻兒老小看球。 山嶽正賽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評定等級,相當於現在運動員過關、考級。在山嶽正賽當中,他們事前要發通知,比賽有參賽費叫香金。他們還有等級證書,叫名旗。比賽完了之後,贏者得名旗下山,輸者無名旗下山。這是我們國家古代蹴鞠發育完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一直到一千多年之後,世界上才出現這樣的比賽。

蹴鞠史上最早的“首發名單”

南宋《武林舊事》曾列出了“築球三十二人”競賽時兩隊的名單與位置:“左軍一十六人:球頭張俊、蹺球王憐、正挾朱選、頭挾施澤、左竿網丁詮、右竿網張林、散立胡椿等;右軍一十六人:球頭李正、蹺球朱珍、正挾朱選、副挾張寧、左竿網徐賓、右竿網王用、散立陳俊等”。這恐怕是歷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發名單”了。

明清時期蹴鞠沒落 現代足球在英國誕生

明代之後,蹴鞠仍流行於貴族與官吏間,其中許多貴族與官吏過度沉迷而不理政事。當時青樓的娼妓知道男人愛玩蹴鞠,便開始打著玩蹴鞠的旗號招攬客人,使得蹴鞠逐漸趨於下流低俗。明太祖因此下令官吏、武士等禁止蹴鞠,“鞠圓者卸腳”。清兵入關後,滿人延續明朝做法,全面禁止蹴鞠,蹴鞠就此沒落。 我國古代的蹴鞠活動,自戰國起經歷了幾千年,在漢、唐、宋時代,曾經象彗星一樣,發出閃亮的光輝,投入清代社會的水中,只留下一點泡沫,終於暗落了。1863年,現代足球運動在英國誕生,才揭開了足球發展的又一歷史篇章。

經多方考證,我國古代蹴鞠是現代足球的前身已不容置疑。中國古代蹴鞠雖早在300年前就消亡,但其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各種文化的熏陶和充實,無論是在踢球方式還是踢球理念上,都對現代足球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今,足球正以其強大的氣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球迷,國人當然不能僅僅滿足於從史料上回味中國“足球”曾經的輝煌,但是卻能從其中領悟到古人對足球運動最本真的熱忱與尊重,能從曾經的輝煌中受到鼓舞與激勵,也許當中國足球開始回歸足球的本真時,真實的戰鬥力也就自然回歸了。

央視網綜合報道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