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濱期思的妖怪洞

期思鎮的古跡傳說很多,“妖怪洞”就是其中一個。

據說,宋朝年間,期思這個地方遭遇了一次特大乾旱,百日不見雨水,溝塘無滴水,土地乾裂了,莊稼枯死了,鄉吏老財們卻偏偏火上澆油,整日裡催糧逼債,奪田霸產,可把老百姓給害苦了。到處都是賣兒賣女,逃荒要飯的人群,那真是衰鴻遍野,怨聲載道,一言難盡啊! 就在這個時候,大宋朝開封府尹包拯來期思放糧,一聽說是老包來了,路上攔轎喊冤、告狀訴苦的老百姓啊,一群接著一群,像流水一樣不斷線,老包一住下來。就辦起了公務,他訪情不分日夜,理事清白,一心秉公,對那些貪官污吏、害民老財該免的免,該懲的懲,該罰的罰,老百姓的冤屈一一得到了昭雪,接著老包又打開糧倉親自坐鎮放糧,救濟貧民百姓,放糧的告示一貼出,老百姓們就一個個背著布袋、扶老攜幼,高高興興來領糧,從早到黑,來來去去穿梭一般,就在這些人群中卻有一個穿灰布衣裳,領著十多個孩子的中年婦女,他們都是一樣的打扮,肩上都背著條灰布袋,奇怪的是他們晌午領走了糧食晚上又來領,今天領走了糧食明天還來領。這件事引起了老包的注意,他訪問了好多村民都說不認識她,於是老包就派王朝暗中跟著她,看她究竟是哪家民婦,以防貪官污吏從中搗鬼,當天下午,那婦女又領著一群孩子來領糧,她前腳剛走,王朝後面就跟上了,跟著跟著,誰知剛一出城他們就不見了,王朝趕忙回來向老包回告,老包感覺這婦女和孩子來歷蹊蹺,於是又和王朝暗中定下一計。

第二天,那婦女和孩子又來領糧,王朝接過其中一個小孩的口袋,趁進倉裝糧的功夫,就把這條口袋藏了起來,而把預先淮備好了的一袋裝有石灰的灰布袋遞給了小孩,因這個口袋和小孩的一模一樣,小孩背起來就和那婦女慌慌張張地走了,誰知那口袋下面有個小破洞,裡面的石灰一點點的都順著破洞撒落在地上,王朝順著石灰線找去,這下可找著了,原來城牆外面有個深洞,石灰線一到這洞口就斷了,王朝急忙秉報老包,老包一聽,知道這是妖精作怪,就決定滅掉這幫妖怪,為民除害,他一邊宣佈暫停放糧,一邊發出佈告,招集遠近鐵匠,一共四十八人,帶著工具,一發開到洞口,鐵匠們一齊生火開爐,把煉出的滾燙的鐵汁,一爐一爐地往洞裡灌,就這樣煉著灌著,灌著煉著,一直干了六八四十八天,鐵匠們都熬得筋疲力盡,不少人都累病了,可洞還是深不見底,老是灌不滿,這可把老包給急壞了。

眼看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大伙正愁沒有辦法時,這時從南邊路上過來一個老頭,只見他年邁蒼蒼,銀髯飄灑,衣衫襤褸,腳步蹌踉,挑著一副破爛不堪的補鍋擔子。老頭來到跟前,把擔子一放,上氣不接下氣地說:聽說除妖怪,老漢來幫忙,大夥一看他那老朽的樣子,感到好氣又好笑,心想,我們這些年輕力壯的人幹了這些天大爐小爐都用上了也不濟事,咋少你這一破耳挖子。因此,沒有一個理會他,老頭子好像猜出了大伙的心思似的,自言自語地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怕洞兒深,就怕功夫淺,別瞧傢伙破,能補地和天”說完,也不理眾人,理了理小火爐,坐在地上就不緊不慢地拉開了風箱,大伙交頭接耳暗暗發笑。

整整一晌午,接著又是一個晚上,大伙都煉了九爐了,可老頭一小爐還沒煉好,還在那閉著眼慢慢拉風箱呢,等大伙練完第十爐,這老頭才慢慢騰騰地站起來,拿起了補鍋耳勺,從爐裡舀了一勺鐵汁,搖搖晃晃向洞口走去,邊走,嘴裡邊嘟囊著:管它沾不沾,倒勺試試看,說著對著洞口倒了進去,這一倒非同小可,只聽得洞裡咕咕嚕嚕吱吱亂叫:仙師饒命!仙師饒命!原來這洞內藏的是一窩老鼠精,接著洞口象開了鍋一樣,煙火翻騰,直衝雲霄,熾熱逼人,鐵汁象泉水一樣從洞口湧了出來,大伙又是驚歎,又是高興,可回頭再找那補鍋的老頭,卻是不見了,只見半空中一道人跨鶴而去。大家都說是太上老君。帶著他的八卦爐下界除妖來了。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這個洞叫“妖怪洞。”至今,洞口四周還到處是象鐵一樣的殘渣碎塊,據傳說,就是那次除妖時鐵匠們及太上老君留下來的。

《聊齋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