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回 集巴黎欣逢盛會 爭膠澳勉抗強權

  卻說外交總長陸徵祥,奉命赴歐,參與和會,嗣又有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依次續發,同充巴黎和議全權委員。陸徵祥到法國時,各協約國所派專使,先後馳集。既而顧、王、施、魏各委員,亦皆踵至,共計列席會議,得二十七國使人。全權大使,約有數十,代表及秘書等,不下數百,好算是五大洲中,空前絕後的盛會。當時會中議定各國列席委員,多寡不一。中國指定兩人,除陸總長外,余四人得輪流出席。小子聞得和會組織的大略,開列如下:美國專使列席得五人。英國同上。法國同上。意國同上。日本同上。比國三人。波利維亞一人。巴西三人。中國二人。古巴一人。厄瓜多爾一人。希臘二人。危地馬拉一人。海地一人。漢志國二人。即阿剌伯國。哄都拉斯一人。裡卑利亞一人。巴拿馬一人。秘魯一人。波蘭一人。葡萄牙二人。羅馬尼亞二人。塞爾維亞三人。暹羅二人。捷克斯洛伐克二人。烏拉圭一人。

  [[和會中正副會長]]

  會長 法人克勒孟沙

  副會長 美人藍辛 英人勞合喬治 意人歐蘭都 日本人西園寺侯爵

  [[協約國最高議會中會長會員]]

  會長 法人克勒孟沙

  會員 美總統威爾遜 藍辛 英人勞合喬治 貝爾福 法人克勒孟沙 畢勳 意人歐蘭都 沙尼諾 

  日本人 西園寺侯爵 牧野男爵

  據上所列,已見得和會大權,實為美、法、英、意、日本五大國所把持。中國專使,雖得列席,已等諸自鄶以下,無足重輕。就中對於德、奧兩國,如何賠償損失,如何割讓土地,如何放棄權利,如何撤除兵備,統歸五大國主張,中國專使,幾無容喙餘地。堂堂古國,如此倒霉,豈不可恥?惟關係中、德事件,始准中國與議,但也須由五大國決定,大致如下:

  (一)德國對華,放棄由一九○一年拳匪條約而得之各種特別權利與賠款,與其在天津、漢口德租界,及其他中國境內,除膠州外,所有之房屋碼頭營房炮台軍火船隻無線電台及其他產業,惟使署領署不在其內,並允將一九○○年與一九○一年所奪取之所有天文儀器,一律歸還中國。

  (二)中國未經署名於拳亂條約之各國同意,不得施行處分北京使館界內德人產業之計劃。

  (三)德國承認放棄漢口與天津之租界,中國允准兩處租界,闢為萬國公用。

  (四)德國對於中國,或對於任何與國之政府,不得因在華德人被幽禁或被遣回,及因德人利益於一九一七年八月十四日被沒收或被清理之故,而有所要求。

  (五)德國放棄其在廣州英租界內之國有產業,讓與英國。

  並放棄上海法租界內德人學校之產業,讓與中、法兩國。

  這五項條約,講到平允二字,已不甚合。德國既放棄在華權利,為什麼除開膠州?北京使館內德人產業,例應歸中國處分,為什麼應得署約各國同意?漢口與天津租界,為什麼要闢作萬國公用?廣州英租界及上海法租界內的德國產業,為什麼讓與英、法?這豈不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明證嗎?大聲疾呼。又有一種關係山東條件,由日本專使西園寺侯爵等提出和會,硬要占利。美、法、英、意諸國,明知日本恃強欺弱,但與自己無損,哪個肯替中國幫忙,代鳴不平?弱國無公法。當由日使擬定約文道:

  (一)德國以膠州各項權利所有權特別權利,與因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與中國立約及其他關於山東條約而得之鐵路礦產海底電線,讓與日本。

  (二)屬於青島至濟南鐵路之德國各項權利,連同器用礦權開掘權,一併讓與日本。

  (三)自青島至滬及煙台之海底電線,亦讓與日本,免償其值。

  (四)膠州德國國有之一切動產與不動產,亦歸日本所有,免償其值。

  膠州是我中國的膠州,青島是我中國的青島,從前清光緒二十四年間,為了一個德國教士,在山東曹州地方,為華民所害,德國政府即派兵來華,佔據膠澳,清政府無法拒絕,不得已將膠澳租與德國,定期九十九年。嗣是德人築路開礦,竭力經營,至歐戰開手,中國宣告中立,日本獨不顧公法,破壞我中立國章程,竟出兵攻奪膠澳,且將德國所有路權礦權,悉數佔領。彼時日人曾向中國聲明,謂將膠澳租借地移交日本,以備日後交還中國云云。木屐兒專使此等伎倆。中政府一再抗議,均歸無效。後來袁項城熱心帝制,乞援東鄰,駐京日使,遂提出二十一款的要求,包含膠澳全境在內。袁項城自討苦吃,沒奈何與他簽約,但約文中尚有交還膠州灣,待諸戰後解決字樣。此次戰事已了,各協約國為公道主義,組織和平大會,理應將德國租佔地,歸還中國,方算得公正無私,為何日使眈眈,竟視膠澳為囊中物?曩時尚聲言交還,到此竟說出「讓與」二字,不但有違公理,並且自食前言。美、法、英、意諸國,作壁上觀。那時中國專使陸徵祥等,忍無可忍,只好當場抗議,先提出山東問題說貼,繳入和會,憑諸公判。說帖中文字甚繁,小子不便直錄,但撮舉大要,臚列如下:(甲)德國租借權,暨其他關於山東省權利之緣起及範圍。

  (一)租借之緣起。(二)租借地之範圍。(三)德國之路礦權利。(四)中國之鐵路警察權。(五)德國對於鐵路借款之優先權。

  (乙)日本在山東軍事佔領之緣起及範圍。

  (一)日本之對德宣戰。(二)日本軍隊在租借地,及百里環界以外之龍口地方登岸。(三)中國宣言劃出特別行軍區域。(四)日本收管青島之中國海關。(五)日本對中國二十一條之要求,暨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關於山東省之條約。(六)沿鐵路之日本民政權。(七)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之鐵路借款草合同及換文。即濟順及高徐兩路草合同。

  (丙)中國何以要求歸還?

  (一)膠澳租借地,素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拆之一部分。

  從前中德租借條約中,本有主權仍歸中國之明文,今德國既放棄權利,當然歸還中國,以彰公道。(二)膠澳居民,種族語言宗教,均完全屬於中國,既得脫離德國關係,自不願再屬他國。(三)山東為中國文化所肇始,孔、孟兩聖賢,誕生此地,人民稱為聖域。膠澳為山東屬境,既得由德國收回,何能輾轉讓人?(四)山東居民稠密,不能再容納他國人民。前時德國逞橫暴勢力,據有膠澳,今彼既遭天忌,自棄權利,山東百姓,方慶其蘇,不堪再受他國朘削。(五)山東一省,備具中國北部經濟集權之要則。膠澳地居海口,尤關重要,將來必成為中國北部外貨輸入土貨輸出之要路。若植立外國勢力範圍,適與門戶開放主義,互相背馳,中外通商,必交感不便。(六)膠澳為中國北部門戶之一,膠濟鐵路,至濟南接津浦,可以直達北京,即自旅順大連至奉天,直達北京之鐵路,亦與膠澳相近。中國政府為固圉計,久欲杜絕德人之蟠踞青島,今經德人放棄,中國深願收回此地,自鞏國防。(七)和平大會中,以該租借地及附屬權利之問題,悉還中國,不特德國肆意橫行之罪惡,藉以矯正,且各國在遠東之公共利益,亦藉以維護。否則山東人民,前拒後迎,勢必不樂,或致激成劇烈之行動。即他國亦必與將來移轉權利之國,互相齟齬,是與日本攻擊青島時,宣言鞏固東亞長久穩固和局之用意,難以相容。亦與英日同盟之宗旨,所謂護中國之獨立完整,守各國在華商工業機會之原則,亦不相符合。

  何以彰中外之大信?何以保遠東之永久和平?

  (丁)何以應直接歸還?

  (一)程序簡單,不致滋生枝節。且中國參戰以後,得向德國直接收回青島,及山東權利,既足以增我國家之光榮,復足以彰友邦維持正義公道之原則。(二)中國政府,非不知日攻青島所損失之生命帑款,為數亦巨。

  但日本固宣言戰爭之目的,在使遠東和局,不為德人所危害,目的既完全達到,則雖有所犧牲,亦必不惜,寧有加惠中國反自取怨之理?(三)日本以軍事佔領青島及所有權利,不過暫時辦法,究不能因此而終得所佔土地或產業之主權,以與共在戰事中之中國權利相抗。

  (四)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國與日本訂立關於山東省之條約,中政府本所不願。經日本送遞最後通牒,勉強承認,以待和平會議為最後之修正。況所訂條文,日本並未獲得關於山東租借地與鐵路暨他項德國權利。

  不過得有保證,謂所有關於德國權利利益讓與之處分,倘經日本與德國協定,中國即當承認云云。彼時中國尚為中立國,日本系設想中國始終中立,不能參與最後之和平會議而言。今中國早加入戰局,有列席和議之權,則該約設想之情形,固已根本改變,不得視為有效。

  (五)中國宣言佈告,曾聲明從前中德所訂之條約,一律廢止,是德國所有租借地與一切權利,當然在廢止之列。既已廢止,領土權即回復於中國。且與德人訂約租借時,本有不准轉租之明文。即一九○○年之中德膠州鐵路章程,亦有中國國家可以收回之規定,依約辦理,德國無轉讓第三國之權。中國既得收回領土,亦當然不能讓與他國。

  最後又有一段總結云:

  中國鑒於上列各理由,深信和平會議,對於中國要求膠澳租借地膠濟鐵路,暨關於山東省之他項德國權利之直接歸還,必能認為合於法律公道之舉。苟完全承認此項要求,則中國政府人民,對於諸國秉公好義之精神,必永永感激於無涯,而對於日本,必且加甚。此一舉也,不特日本與諸友邦所願維持之中國政治之獨立,與領土之完整,藉以鞏固,而遠東之長久和局,亦借此新保而益堅矣。

  此項說帖,遞入和會,會長克勒孟沙,方將說帖出示,日本專使西園寺侯爵等,怎肯退讓,自述從前攻取青島,如何損失,並譏評中國參戰,並沒有甚麼助力,不過辦運些須糧食,派遣幾個工役,便算了事。今日所得利益,不啻百倍,還想與我爭回青島,這真叫做不度德,不量力,妄事請求,不值一睬云云。在會諸人,見日使很是忿激,也不便參入異議。惟美總統威爾遜,略加勸解,援照德國前約,謂領土權應屬中國。日使遂接口道:「我國並不欲長據膠澳,自願將膠澳領土權歸還中國,惟行軍所受損失,中國可能悉數償還嗎?中國既不能償還,便應該將從前德人所有的權利,歸與我國享受,這乃是公允辦法,我國並沒有意外要求哩。」英法各國專使,多隨口贊成。以強護強,應有此態。美總統亦不便與爭,付諸一笑罷了。

  是時意國代表歐蘭都等,為了亞得裡亞海沿岸問題,與美總統意見不合,致有違言。亞得裡亞海,在意大利東北,海口有阜姆一埠,為通商出入要樞,意國欲據為己有。惟美總統威爾遜,以為匈牙利、波希米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諸國,均與阜姆相近,應該享有出入權利,不應專歸意國。意使極力反對,甚至歐蘭都等宣告退出和會。所以和會中主持,只有法、美、英、日本四國,主持各議。日本與中國互爭膠澳,中國不能敵日,法、英又皆左袒日人,美總統雖略存公道,也因口眾我寡,未便堅持,因此逐日延宕,竟把中國專使的說帖,置諸高閣。嗣經中國專使陸徵祥,入會敦促,乃由會長克勒孟沙,與美總統威爾遜,英專使勞合喬治,作為領袖,再集議膠澳問題。日使西園寺侯爵等,堅執前議,一些兒不肯讓步。法、美、英三國,樂得袖手旁觀,任從日本自由處置。中國專使陸徵祥等,智盡能索,不得已再向和會中提出抗議,申明意見。小子有詩歎道:

  徒將筆舌抗凶鋒,力薄如何望折衝。

  益信外交惟鐵血,一強一弱總難容。

  欲知陸專使等如何說法,且至下回錄敘。

  巴黎會議,列席者得二十七國,而俄羅斯不在其列,良由俄國內亂,政府屢易,各國或承認於其前,未嘗承認於其後,故遂為之闕席耳。膠澳之爭,日本代表,借口於前日軍事之損失,必欲承受德人之舊有權利而後快。然德國既已戰敗,屈服於和議之下,則從前即無日人之行軍,亦當放棄固有之權利,將膠濟歸還中國,寧必待日人之佔領乎?況日人固嘗破壞我國之中立,乘機攫取,顯違國際公法之慣例,所有犧牲,莫非自取,公法家固不應袒日也。中國專使之抗議,義所當然,而日人乃恃強而凌弱,英法亦欺弱而袒強,持公如威爾遜,尚不欲為不平之爭,誰謂世界中尚有公理耶?國不競亦陵,何國之為?我國人盍亟起反省,毋徒怨外人為也。

《民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