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徽宗一日問林靈素曰:「朕昔到青華帝君處,獲言改除魔髡,此何謂也」林靈素答曰:「今通天下之為教者三:曰儒,曰道,曰釋而已。儒以夫子為宗,道以老子為宗,釋以釋迦為宗。孔子之道,垂法萬世;蓋曾問道於老子,其道本同。惟有佛氏之教,唐傅奕曾道:『削髮而不拜君親,易衣而苟逃租賦,不忠不孝,非我中國之人,乃是西方胡鬼。』佛教最為害道,今縱不可遽滅,合與改正,將佛氏改為宮觀,釋迦改為天尊,菩薩改為大士,羅漢改為尊者,和尚改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徽宗依奏施行。有皇太子上殿爭之,令胡僧一立藏十二人,並五台僧二人道堅等,與靈素鬥法。僧不能勝,情願頂冠執簡。太子乞贖僧罪。聖旨:「胡僧疏放,道堅乃中國人。送開封府刺面決配,於開寶寺前令從。」當時敕天下,依準靈素所奏奉行。

  五台山寺長違命不從,以此官司拘刷抗命僧人,拘囚押至京師,奏聞天子。龍顏大怒,將僧下大理寺獄中去。有僧人帶來行童見師囚了,一氣走至汴河岸上,手中拿著個小紅葫蘆兒,往汴河中只一傾。不傾時萬事俱休,傾下葫蘆中物,不知是甚物件,只見就那汴河岸上,起一陣狂風,俄頃中間,雲生四野,霧長八方,轟雷閃電,雨若傾盆,則見汴河水厭厭地長上岸來。

  排岸司官急申告開封府,開封府急申省,省官即時奏聞天子。

  天子聞之大驚,詔宣林靈素至。天子問林靈素道:「此水如何治得」林靈素奏道:「請我主同上城看水去來。」以此徽宗同文武官僚離朝直來城上看那水去。天子同文武官上得城來,則見那水便似千堆雪浪湖天滾,萬派洪波合扇流,艷艷長上半城來!上皇及官裡見了大驚,覷林靈素問道:「卿有何法可以退水」靈素登城治水,敕之不退,回奏:「臣非不能治水,一者事乃天道;二者水自太子赦胡僧而得,但令太子拜之可退。」

  遂遣太子登城,賜御香,設四拜,水退四丈。京城皆喜。

  次日,有童子再把葫蘆一傾,水勢越漲,將欲平城。徽宗出黃榜召人退水,見一行童將榜收了,有看榜大使即時同行童來城上見天子。天子見道:「爾小童如何得治此水」行童曰:「小行不會,俺師父善能治水。」天子見說,道:「這和尚見禁在大理寺。」即時交宣至。天子也不問抗敕之罪,便將僧人罪赦了,交治水去。僧人既見免其罪犯,即引行童往水邊,望洪波起處把行童與一推在波心裡面。天子見了大驚,看時卻見行童在波心中,湧出半截身體,一隻手把個紅葫蘆,一隻手拍著葫蘆口道:「業畜不要作業,收來收來!」不多時,風恬浪靜,水勢合漕,行童亦不見所在。天子見了道:「這和尚必是南方二會子左道術,使此妖法唬朕。交金瓜簇下斬訖報來!」

  道罷,武士一發向前,正欲擒那僧人,則見霞光耀目,不能近前,只聽得響亮一聲,見僧人騰空而去,立在雲端之上,言道:「徽宗無道之君,看看被擄,猶自不省!」見虛空中滴溜溜遺下一幅紙來,僧人乘雲而去。近臣拾得看時,上有幾句言語雲,詩曰:

  尼父金仙白髮公,愚迷謾說各西東。

  若還盡悟無生法,總在靈山一會中。

  又:

  道君好道寵靈素,天下伽藍盡滅形。

  極樂上元歡事罷,看看身死五雲城。

  天子見了道:「知他是甚言語」遂罷。眾官擁從天子回駕。

  林靈素為見退水,不及五台僧人靈驗;又思遭遇徽皇,聖眷甚厚,出入禁中已久,屢蒙朝廷頒賜金帛甚富,乃上表乞骸骨,歸溫州營造青牛觀,修真養道,祝延聖壽。徽宗不允所奏。

  十一月,全台奏林靈素妄議神霄,妖惑聖聽,改除釋教,譭謗大臣。靈素即日攜衣被出宮。徽宗降詔與宮祠溫州居住。

  靈素至溫州營造青牛觀已成,一日,攜遺表一通,見溫守閭丘鶚,乞為繳進,及辭州官親黨而別,回歸本觀,與其徒曰:「某荷聖恩,有希世之遇。將來我逝之後,可將七寶數珠托觀主藏之,恐他年朝廷有命取索,謹以獻焉。其餘物件,汝輩可罄吾所有分之。」生前自卜墳於城南,囑其隨行弟子皇城張如晦云:「汝可扛舁我棺出城南山,遇地拆處,即是穴也。可就坼處掘深五尺,見龜蛇便下棺。」師卒後,其徒如其遺命,扛舁棺木出所分葬地,果然地自發坼。掘深數尺,不見龜蛇,下視其穴,深不可測,遂下棺葬埋。平明視之,四望坦然,不知葬所。及靖康之變,朝命下溫州監伐靈素之墓,不知所在,命遂寢。

  十一月,冬至後,徽宗又感起樂事,且為一年四季,好景良時,不容虛度,且如一年內:春乘寶馬,芳徑閒遊;夏泛畫船,長湖恣賞;秋辰采菊,龍山登高;冬月觀梅,獸爐暢飲。

《大宋宣和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