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註釋

黃鸝:黃鶯。鳴:鳴叫。行:排。白鷺:鷺鷥鳥,棲息在沼澤地,捕食魚類。上:飛上。含:指詩人由內向外看,彷彿景色包含在窗裡。千秋雪:長年不化的積雪。泊:船靠岸。東吳:三國時,孫權在江南建國,國號為吳,也叫東吳。

這首詩寫了杜甫在成都草堂時所看到的美麗的西嶺風光。前面兩句是寫景的名句,寫黃鸝鳴叫的聲音很清脆,白鷺排成一行飛向天空的姿態很優美。

【釋義】

兩隻黃鶯鳥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白鷺排成行飛向了藍藍的天空。從窗戶向外眺望,彷彿這扇窗包含著西山上長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正停泊著向遙遠的東吳開去的航船。

【典故】

蕭何忠心為國

蕭何是西漢初年名相,也是漢初三傑之一(另外二傑為張良、韓信),江蘇沛縣人,早年曾任秦沛縣獄吏。公元209年他隨同劉邦起兵,攻克咸陽後,諸將全都忙於爭奪金銀財寶,蕭何卻視金錢如糞土,忙於收集秦丞相、御史大夫府所藏的律令、圖書,這使劉邦得以掌握全國戶口、民情和地勢,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劉邦被封為漢王后,蕭何勸說劉邦以巴蜀為基地,與民休息,招納賢才,然後還定三秦,再與項羽爭奪天下,並推薦韓信為大將軍。楚漢戰爭時,蕭何以丞相專任關中事,他侍從太子,為法令約束,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楚漢相持於滎陽、成皋時,劉邦屢遭挫敗,死傷慘重,軍中缺乏現糧,蕭何及時調遣關中兵卒馳援,並轉漕運供給軍用,保證了前線兵員糧餉的供應,促使戰局發生了根本轉機。因此,劉邦稱帝后,以蕭何功勞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戶,分封其父母兄弟十餘人以食邑。

在輔佐劉邦打天下、建立劉漢王朝的過程中,蕭何「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響,不絕糧道」,在百姓和軍士中有著很高的威望。劉邦嘴上稱蕭何「功不可望」,但心裡對忠心秉正的蕭何總是心懷猜疑,擔心蕭何威信太高而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蕭何看出了漢高祖劉邦的心思,就把家族中的很多子弟送到劉邦帳下聽用,一是避近親之嫌,二是取得劉邦的信任。劉邦也因此減少了對蕭何的猜疑。

後來,劉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功高震主的韓信,接著又給蕭何加封食邑五千戶,蕭何多次辭謝封賞,劉邦不允,蕭何仍堅持獻出封賞的資財以助軍用。劉邦深恐蕭何有二心,又派都尉帶領五百名士卒守衛蕭何宅院,明是恩寵有加,暗是監視嚴防。即便這樣,蕭何仍襟懷坦白,一如既往,以莫大的胸懷精心輔佐劉邦治理國家。

這時,許多好心的親朋再三提醒蕭何,不要再勤勤懇懇為民著想、為民辦事,以免劉邦認為他是在取信於民,圖謀不軌,最後像韓信那樣遭受滅族之災。蕭何這才不得不像貪得無厭的地主,故意挖空心思多弄些土地,低價購進,強賒慢還,人為地造成一些壞名聲,好讓劉邦放心。劉邦見蕭何只注意一些小利,沒有把心思用在奪權上,心裡暗暗高興。

劉邦死後,蕭何仍以國事為重,並一心一意輔佐惠帝劉盈執掌朝政。蕭何臨終前,惠帝欲選丞相,徵求蕭何意見:「曹參怎麼樣?」曹參是武將出身,戰功卓著,封賞多在蕭何之下,對蕭何非常不服,也常有針對蕭何的怨言。但蕭何出於忠心,虛懷若谷,頓首說:「皇上以曹參為相,蕭何死了也無遺恨了!」

《千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