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註釋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一歲:一年。除:過完。屠蘇:酒名。用屠蘇草泡入酒內,即屠蘇酒。這是古代的風俗,春節喝屠蘇酒,能帶來吉祥。瞳瞳:光明的樣子。日:旭日。桃:即桃符。
這首詩寫新年到了,家家戶戶都放爆竹、貼春聯,表現出普通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釋義】
爆竹聲中,一年的時光飛快地過去了。人們在家裡飲起了屠蘇酒,家家戶戶門上的舊符都換成了新桃,祝願在新年裡全家都平平安安的。太陽暖洋洋地照耀著,人們的心情是那麼愉快,盼望新的一年能帶來新的希望。
【典故】
容閎留學教育興國
1854年,容閎在美國耶魯大學畢業,成為近代中國在美國讀完大學的第一人。他畢業回國後,又積極推動留學教育,成為教育興國的一代先驅。
容閎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親身感受到了西方物質文明的發達,親眼目睹了美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親自接觸了資本主義社會。他覺得,自己的祖國與西方國家比較落後了一大截。為了振興祖國,就必須將近代科學技術傳播到中國去,但僅憑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抱著要使更多人都能接受留學教育這個目的,大學畢業後容閎迅速地回到了祖國。當時的中國,封建統治集團中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一些思想開明的官僚正在提倡洋務運動。在友人李善蘭的介紹下,容閎在1863年當了曾國藩的幕僚,並被曾國藩任命為「出洋委員」,出國採購機器,籌辦江南機器製造局。事成之後,曾國藩很賞識他,並專門為他向朝廷請賞,授以五品候補同知的官銜。
某天,容閎陪同曾國藩到江南機器製造局視察,趁曾國藩興趣正濃,容閎提出在機器局附設機器學校的建議。曾國藩聽後非常贊同並立即採納。容閎接著進一步講述了選派幼童出國留學的好處。因為此事關係重大,有方方面面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沒有立即實施。但容閎沒有放棄,他又通過江蘇巡撫丁日昌向清政府直接提出,建議派一批青少年出國留學,直接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但仍然如泥牛入海,渺無回音。
1870年天津發生傳教士風波,朝廷派曾國藩、丁日昌去天津與法國代表進行談判。容閎作為丁日昌的翻譯,也到了天津。容閎抓住機會,力促丁日昌向曾國藩提出選派留學生赴美學習的事情。
不久,曾國藩和總理衙門的大臣同意了此事,容閎就很快擬好了挑選幼童赴美留學的奏折,由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聯銜具奏。到年底,同治皇帝批准了此議。接著,容閎又草擬了《挑選幼童赴美肄業章程》,規定每年要挑選30名10~16歲的幼童赴美學習,所需經費從中國海關收入中支付。幼童出國前先在上海學習一年英文;學成歸國後由清政府任用。此時,清政府已任命容閎為赴美留學幼童的副監督,具體負責實施赴美留學的計劃。
挑選赴美幼童是件很困難的事,容閎真是費盡了心力。因為當時中國人非常保守,許多人都把外國視為「蠻夷之地」,將出國視為「放逐」,所以有錢有勢的人家是不讓孩子出國的。
1872年8月11日,由容閎具體挑選的30名貧苦人家的孩子在上海登船出洋。他們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生,其中有詹天祐、梁敦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