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後世因此叫他「詩仙」。他為人豪放不羈,頗有道家神仙一派的思想,當開元、天寶的盛世,為宮中供奉之臣,作品充溢著浪漫情調,不大受形式拘束。他在沉香亭即席賦《清平調》三章,歌詠楊貴妃,是有名的香艷詩。他又會寫邊塞風光,會擬古樂府,有些詩又充滿了厭世觀念(如《將進酒》),恰恰反映著頹廢的貴族生活。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遭逢安史之亂,過了多年的逃難生活,他的思想不如太白的超脫,所以作品能深刻地反映現實,如《北征》、《述懷》、《三別》、《三吏》等,都是寫內戰時期民眾愁苦的慘況,《石壕吏》一詩尤為世所稱頌。晚年定居成都,風格轉為閒適,所寫的作品特別多。因為他有關心國計民生的熱情,所寫的時事詩特別動人,所以人家稱他為「詩史」。又稱為「詩聖」,則因為他的詩,無論形式內容,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造詣是從學問修養與生活實踐而來,不是僅憑天才。
李、杜兩大詩人,各有特殊的個性,各自反映一種時代背景,李白可說是六朝以來浪漫主義發展的最高峰,杜甫則是寫實主義的開創者,後來白居易的詩,也是寫實主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