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序5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沖刷、洗禮,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因此,《菜根譚》亦名《菜根談》。此外,它還有一個不甚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處世修養篇》。 比較而言,用“菜根譚”或“菜根談”作為書名似乎更具意蘊。

關於這一書名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云:“汪信民常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2.[宋]朱熹《朱子全書·學篇》:“某觀今人因不能咬得菜根而至於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

3.[明]於孔兼《菜根譚題詞》:“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裡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

4.[清]乾隆三十三年三山病夫通理《菜根談原序》:“菜為之物,日用所不可少,以其有味也。但味由根發,故凡種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似此書所說世味及出世味皆為培根之論,可弗重歟?又古人云‘生定菜根香’。夫菜根,棄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如此書,人多忽之,而其旨唯靜心沉玩者方堪領會。”《鶴林玉露》一書中說到:“士大夫不可一日離菜根,百姓不可一日無色水。”這是當時貼在寺廟的門框上,教人去咬菜根味的警語,其意義是從老百姓是否面有菜色這一點,就可反觀出執政者的政績如何。因此“ 菜根”二字,在當時十分流行。無論從哪種角度去理解“菜根”二字,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用此二字警勸世人,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樸素的作風來磨練身心,栽培灌溉,充實自我。故此,《菜根譚》通篇都顯現出作者洪應明的飽諳世情,對人生百態的反覆咀嚼。

關於《菜根譚》的作者,有的本子題為洪應明,有的本子則題為洪自誠。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四子部小說家類存目二《仙佛奇蹤》提要:“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其裡貫未詳。是編成於萬曆壬寅。”由此可知,洪應明與洪自誠分別為同一個人的名和字而已,且應是生活在明朝萬曆年間的文人。在《仙佛奇蹤》之《佛引》中,真實居士馮夢禎寫道:“洪生自誠氏,幼慕繁華,晚棲禪寂,緣是溯諸佛菩薩而為之傳其神,紀其事。”據此判斷,洪應明早年熱衷紅塵,晚年傾心佛門,這也可從其《菜根譚》中明顯的“出世”與“人世”思想相混雜而找到證據。關於洪應明的其他生平履歷,《明史》及其他史料均無甚多記載。在《金壇縣志》和《江蘇藝文志》裡,都認為他是金壇人,另有一說認為他是浙江餘杭人。但這種說法也只是推測而已,至今都未找到確鑿證據。

《菜根譚》從體例上來說屬於清言體。晚明清言是一種精緻而優美的格言式小品,其內容大多表現晚明文人的閒情逸致和莊禪幽尚。清言的語言往往融合駢文之韻與散文之氣,高雅整飭而又靈動暢達。駢散兼用而多用駢語。不過,清言雖用駢語,但卻與傳統的駢體文風格有很大的差異。 駢文詞藻華麗,色彩濃郁,講究用典,注重聲律,因而風格華麗;清言雖多偶句。但比較生活化,風格更為清新自然、流暢自如,讀起來似行雲流水般無礙。閱讀《菜根譚》,就會感覺其既有韻文的文辭優美,音律和諧,又不失散文的淺近平易,通俗易懂,使人產生一種審美愉悅。例如,“ 晝閒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頓令眼界俱空”。這種詩化般的語言不但營造了空靈純澈的氣氛,更在不經意間發人深省。

《菜根譚》的每一條目都非常短小精悍,往往只有三四十來字,最少的甚至只有十四個字,最多也不過百來字。然而就在這惜墨如金的筆觸中卻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其中諺語、鄙語、典故、傳說、名言警句無不由作者信手拈來。讀者在閱讀此書的同時,不僅能感受到作者的處世智慧,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汲取不少傳統文化精粹。

《菜根譚》作為一部清言集,其內容並沒有嚴密的邏輯性,甚至我們不難發現,貫穿於書中的作者的思想也並非某種純粹的、前後一致的思想,而是儒、釋、道三家的融合與碰撞。書中多次引用宋儒邵雍的詩文,如 “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還經常引進佛家用語,如“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還反覆援引了道家代表人物莊子的經典著作,如:“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囮”。因此,《菜根譚》既主張積極人世、經營天下、為民謀福、恩澤後世的進取精神,又宣揚親近自然、悠遊山水、獨善其身、清靜無為的隱逸趣旨,同時也倡導悲天憫人、普度眾生、透徹禪機、空靈無際的超脫境界。這種海納百川的知識分子情懷正是中華民族的靈魂精華所在。

從明代最初刊行的《雅尚齋遵生八箋》的序文中,可知《菜根譚》成書於萬曆十九年(1591)。據林家驪《洪應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菜根譚》的刊行時間大約在明萬曆壬寅(1602)至萬曆壬癸(1613)之間。《菜根譚》問世後,在民間廣為流傳,並很快被傳至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期間就有好幾種版本的《菜根譚》在日本風行。又據《洪應明與(菜根譚)》一文考證得知,僅日本現存的歷代《菜根譚》版本就有十三種之多,而在國內,現存的歷代《菜根譚》版本有二十餘種。在各種版本的流傳與求同存異中,逐漸形成了兩大版本系統:一種是將《菜根譚》分為前集和後集兩個部分;一種是將《菜根譚》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和概論五個部分。其中,現存的明刻本屬於前者,大部分的清刻本則屬於後者。而在清刻本中又還散見有清朝石惺齊《續菜根譚》的語句。由此可見,《菜根譚》在流傳與刊刻過程中,極有可能為後人所加工,在其中注入自己的主觀意識與情感,這樣,清刻本的《菜根譚》就有可能是後人補輯合纂而成,不可避免地與原刻本產生了懸殊、差異。

在《菜根譚》問世的幾百年間,它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肯定,倣傚者甚多,編著了許多續集或諸如此類的書籍。其中,尤以清人綠竹閣主人石惺齊編著的《續菜根譚》二卷最負盛名。此書由綠竹閣主人收錄各家語錄編輯而成,博采眾長,兼容並包。在形式上,分為修養、警世、制欲、事機、治學、閑雅、賢智、慎忍、國政、交際十類。清人劉子載的《吾家菜根譚》二卷也較為出色。另外,在此類書籍中最具特色的是清末民初人歸終居士撰寫的《意氣譜——<反菜根譚> 》。該書錄有條目141條,全書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四卷。聽濤館主人《<反菜根譚>序》云:“其實菜根不能食,普天之下皆食菜葉,幾人能食菜根耶?洪氏所言,英雄之處世間也,仙佛之居樂土也,非凡夫之處俗世也。而是編所言,盡為食菜葉輩設論,極普通。亦極超越。”據此序言和書中內容來看,作者認為明人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頗多不切世俗生活之言論,而多為唱高調。因此,作者意在對《菜根譚》作一次反面批駁,與之針鋒相對,時有妙論閃爍。讀者將《菜根譚》與《反菜根譚》比照而讀,將會得到不同的體會和結論。

《菜根譚全編》一併採用了以上兩種不同的版本系統:即上海圖書館藏的明刻本《菜根譚》和湖南省圖書館藏的清朝常州天寧寺沙門清鎔重校刻本。明刻本《菜根譚》的正文首頁冠以“還初道人洪自誠著、覺迷居士汪干初校”字樣,全書分為前、後二集,共錄格言362條;清刻本《菜根譚》的正文首頁冠以“洪應明著”字樣,全書分為修省、應酬、評議、閒適和概論五個類別,共錄格言408條。兩個版本相比較,有198條格言基本相同.只是有些格言的個別文字有出入,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出現了錯字,如:“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恐招媒櫱之禍。”(明刻本一三二)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預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恐招媒孽之禍。”(清刻本三一一)其中“孽”為錯字。

2.多出或少了字詞,如:“富貴名譽……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明刻本六0)“富貴名譽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清刻本二五一)

3.字詞位置顛倒,如:“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明刻本一三)“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清刻本二一三)。

4.用字或用詞不同,如:“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明刻本五)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之砥石。”(清刻本二0六)

5.二者為通假字,如:“氣機何常一毫凝滯?”(明刻本一二五) “氣機何嘗一毫凝滯?”(清刻本三0六),其中“常”與“嘗”為通假字。這些相異之處一方面是由於刻書人的疏忽,一方面是由於文字本身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還有一方面是由於刻書人的主觀所為。

我們之所以將此兩個版本的《菜根譚》全文重現,合編為同一本書,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瞭解《菜根譚》之原貌及其流變,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原著者及補輯合纂者的思想意識及時代風貌。但是,無論是明刻本,還是清刻本,《菜根譚》的性質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它始終是一本修身處世的清言集,它在流傳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變化都充分說明了世人對它的矚目。 時至今日,《菜根譚》不僅仍被作為人們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案頭必備書.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活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種競爭說到底就是經濟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而《菜根譚》一書中即包含了許多樸素的經營管理思想。例如,“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而猖狂 ”。(《菜根譚》前集一四0)這則言論對於人才管理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它提醒管理者不能重才而輕德,否則會後患無窮。“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菜根譚》前集二0八)這則言論強調如果經營者想招納賢才,就要有寬廣的胸懷和一顆包容之心。

其實,《菜根譚》自問世以來,一直只被世人當作是一本個人修養心性的書籍而已,其真正被企業家所重視還得從二戰後的日本說起。經歷了戰爭創痛的日本之所以很快就崛起於世界之林.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從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的東方傳統思想中汲取了養分。以《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為例,這兩本書就觸及到了企業管理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贏得商業競爭的策略與技巧。相對而言,《孫子兵法》更多地觸及了戰爭的戰略問題,《三國演義》則更多地觸及了戰爭的戰術問題。至於《菜根譚》為何會受到日本企業家的青睞,則是因為它觸及到了商業競爭的最根本的問題.即人的問題。而這就是企業管理與發展中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如何處理企業內部各種人際關係所要採取的對策與措施。這個對策與措施說到底就是要以人為本。如“居官不愛子民,為衣冠盜”。(明刻本《菜根譚》五七)“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明刻本《菜根譚》一八三)這些言論都充分體現了“人本”意識。其實,這裡所提到的《菜根譚》對於我們的啟發及帶給我們的益處還只是蜻蜓點水而已,其無窮之奧妙還有待讀者自己去琢磨體會。

李偉  2006年5月

(此序乃李偉為《菜根譚全編》 湖南:岳麓書社 撰寫的前言。)

相關作品:有清朝石惺齊的《續菜根譚》,清人綠竹閣主人石惺齊編著的《續菜根譚》及清末民初人歸終居士撰寫的《意氣譜——<反菜根譚> 》等,有待補錄。

《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