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口
【釋 義】
狹隘的山口。
【名家解讀】
這在西藏等多山地區是很常見的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的地形。「隘」左邊的耳刀旁本來的意思就是「山巖、山崖」,右邊的「益」表示讀音,合起來表示「狹窄、狹小」。所以,如果說人的氣量、胸懷不夠寬大,我們常常會用「狹隘」等詞語。(張一清)
【辨 析】
「隘」字籀文字形,左右兩旁像山崖對峙之形,本義就是「狹窄」。書寫時注意不要將「隘」錯寫成「謚」(shi)。「謚」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後所給予的稱號。
你知道嗎?
隘口石坊是四川一座較為有名的貞節牌坊。石坊通體雕刻有文字、龍鳳、花卉、飛禽、瑞獸、人物等圖案,內容為古代節孝忠義及神話傳說故事等,體現了西南地區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
【字裡字外】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許多戰事都圍繞著隘口的爭奪而展開。《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回叫作「猛張飛智取瓦口隘 老黃忠計奪天蕩山」,在這一回中,曹操陣營中的大將張郃(he)率軍與張飛的部隊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張郃佔據險要之地,建立了三個山寨,張飛久攻不下,心生怒意,便帶領士兵一同在寨下叫罵,張郃依舊按兵不動。面對如此僵局,張飛卻不急不躁,每日在陣前飲酒嬉戲,隨後帶著醉意高聲辱罵張郃。劉備聽聞張飛每日飲酒作樂,趕忙詢問諸葛亮這是怎麼回事,諸葛亮笑著說,張飛絕對是一個粗中有細的剛強之人,這是他的計謀而已。
這樣僵持了近五十天後,張郃終於無法忍受張飛每日飲酒叫罵,貿然出兵。不料,張飛早已佈置好陷阱,等待張郃率軍進入包圍圈,將張郃的部隊擊得潰不成軍。勉強殺出重圍的張郃退守至瓦口關,並向當時位置最近的曹洪求援。曹洪之前便對張郃如此冒進的用兵方式大為不滿,聽聞張郃敗退的消息後大怒:「汝不聽吾言,強要進兵,失了緊要隘口,卻又來求救!」於是不肯發兵救援。張郃只得和張飛在關口前展開爭奪戰,不久便被張飛攻破,再一次退敗。
【例 句】
他的軍隊穿過這個隘口進入了敵軍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