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名家解讀】
在古代,有品級的婦女都可以穿戴鳳冠霞帔,特別是逢大型活動、重大場合更是必須穿戴,基本上屬於一種禮服;而民間婦女則只能在結婚的時候穿戴一次,相當於現在的婚紗了。「鳳冠」一般人並不陌生,關鍵是「帔」,指的是衣裙或披肩,千萬不要和「佩」「珮」混淆。(張一清)
【辨 析】
「冠」是頭上戴的東西,表示這個意思時它讀陰平。注意不要把「帔」誤讀成pī,或錯寫成「披」。
你知道嗎?
漢朝時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入廟行禮時才可以戴鳳冠。霞帔形似兩條綵帶,下端垂有金玉墜子,穿著時繞過脖子,披掛在胸前,常與鳳冠配套穿用。唐朝時叫作「帔子」,因其艷麗如彩霞,故而得名。
【字裡字外】
古時候,統治者雖然規定鳳冠霞帔只有后妃命婦等貴族女子才可穿著,但卻又網開一面,允許平民女子在結婚時穿著鳳冠霞帔。民間傳說,之所以有這個例外存在,與宋高宗趙構的一段故事有關。
南宋時,國力孱弱,金國南侵,宋軍不敵金兵,趙構倉皇棄城南逃。他被金兵追趕到寧波某村時,慌忙向一位年輕的姑娘求救。那姑娘急中生智,讓趙構藏到了谷籮裡,自己則若無其事地繼續坐在谷籮上面。不一會兒,金兵就追了過來,問姑娘看沒看見一個人路過這裡。那姑娘不慌不忙地隨手一指說:「他朝著南邊逃了。」金兵不疑有他,就順著她指引的方向追了過去。趙構就這樣逃過一劫。他非常感激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當即向姑娘許下諾言,他日若重登皇位,一定接她入宮為妃。可是,後來,當趙構重歸龍廷,派人捧了鳳冠霞帔,抬著鑾駕來迎娶這位姑娘時,這位姑娘卻故意洩露了當時約定的暗號,藏身眾人之中,讓趙構派來的人無法辨認自己。無奈之下,趙構只得下令,從今往後,浙東女子出嫁時都可以穿戴鳳冠霞帔,乘坐四人抬槓的花轎,另外,文武官員如遇女子出嫁,都需下轎下馬以示恭敬。後來,這種風俗便逐漸流行起來,成為古代婚嫁的習慣之一。
【例 句】
擇了吉日迎娶,一般的鼓樂彩輿,鳳冠霞帔,花燭拜堂,成了好事。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