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義】
死亡。
【名家解讀】
這是古代對於死亡的雅稱。「殂」的左半部「歹」是肉壞了的意思,表示死,右半部分「且」則表示迅速。所以,「殂」就是死得很利落。「謝」是凋謝的意思,引申為謝世。中國古代對死亡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比如《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蒙曼)
【辨 析】
「殂」易誤寫成「徂」。「殂」是形聲字,從歹,且聲。從歹表示與死亡有關。「徂」從彳,且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徂」本義是往,去。
你知道嗎?
古代關於人的死亡,不同人有不同說法。例如皇帝的死,既可以說「殂謝」,也可以用「駕崩」「薨」(hōng)等;《觸龍說趙太后》中用「一旦山陵崩」委婉代表太后之死;得道高僧的死用「圓寂」。
【字裡字外】
「謝」,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謝謝」,是對別人幫助自己的禮貌回應。但「殂」和「謝」組合到一起怎麼就成為死亡了呢?
「殂」字,從歹,但「歹」並不讀作「好歹」的dǎi,而是e。「歹」本作「歹」,甲骨文字形象殘骨之形。隸書變為「歹」。從「歹」的字多與死、壞或不吉祥等義有關。所以「殂」可作死亡講。諸葛亮《出師表》中「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意思就是劉備建立蜀以後還沒發展鞏固其根基就去世了。與「殂」相關的表死亡的詞還有:「殂夭」,指夭亡;「殂化」,指逝世;「殂沒」,表示死亡。
而「謝」,本義是向人認錯道歉。後引申為辭去官職,如王維《送張五歸山》中「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表達了寧可辭去官職,也要對得起自己理想抱負的胸襟。又如,「告老還鄉」在古代也稱為「謝老」,「謝事」意思是卸去官職,「謝政」指致仕退休,「謝役」是辭去差使,「謝職」指卸去官職。後來,「謝」又引申為「逝世」,如「謝賓客」就是對死亡的一種委婉說法。
【例 句】
顏子既殂謝,孔門無輝光。
孟郊《哭李觀》
又況南渡已久,中原父老日以殂謝。
陳亮《中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