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zuǒ右you逢feng源yuan

【釋 義】

隨處都可以得到水源。原指學問很深,就能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後來指做事得心應手,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可用作貶義詞,指為人圓滑老到。

【名家解讀】

「左右逢源」出自《孟子·離婁下》,孟子說「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原」同「源」,就是說一個人學問廣博,自然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碰到事情就能應付自如,也形容辦事圓滿。它本是褒義詞,後慢慢演變出貶義色彩。在現實生活、人際關係方面,那些見風使舵、辦事圓滑的人被說成「左右逢源」。(酈波)

【辨 析】

「源」就是水的源頭,最早寫作「原」,金文像山崖下邊有泉水流淌之形,本義就是源泉。後來增加「」寫作「源」,專做水源的「源」。

你知道嗎?

「左右」原是方位名詞,也指在旁服侍的人,即帝王的近侍或近臣。《左傳·昭公六年》「左右諂諛」中的「左右」都是近臣、近侍的意思。「左右」後來又引申為「支配」的意思,比如《國語·越語上》:「唯君左右之。」

【字裡字外】

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對於教育和學習曾經有很多智慧而獨到的見解。即使是今天,這些主張也極具借鑒意義。

比如,孟子給他的學生講治學之道,曾經這樣說過:「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君子會用正確的方法來加深自己的學術造詣,這是他希望自己能自然而然地有所心得;有所心得,就能掌握得更牢固;掌握得牢固,積累的就多;積累的多,就更容易運用自如,左右逢源,取之不盡;因此,君子想要的就是自然而然地有所心得。

再比如,《孟子·盡心下》中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當時所說的《書》是指《尚書》,這是我國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後人用「盡信書,不如無書」來泛指讀書不要拘泥於書本,不要盲目相信書本裡的所有內容,而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

又如,《孟子·離婁下》曾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這句話告訴我們,讀書學習首先要做到廣博地學習,詳細地闡述,對各種知識有充分的瞭解;然後在把知識融會貫通之後,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用淺顯簡約的語言表述深奧的道理。

【例 句】

人家是左右逢源,應付裕如,你卻是兩頭受氣,裡外不是人。

張平《抉擇》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