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活動

baiye

【釋 義】

拜見,謁見,瞻仰陵墓、碑碣等。

【名家解讀】

拜謁是下對上的一種拜見,例如省親,就是兒女去拜謁父母長輩;拜訪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拜見長官、祭祀宗廟時也會用這個詞。需要知道的是拜謁和拜會的區別。一般來說,拜會雙方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而拜謁則是下對上的拜會。(蒙曼)

【辨 析】

「拜」字會意,從兩手,從下。左右部分代表兩隻手,「丅」是「下」的古體寫法,併入了「右手」,注意不要只寫三橫而丟掉「丅」。「拜」表示雙手作揖,或下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

你知道嗎?

古人非常講究禮儀,對長輩十分尊敬。《禮記·曲禮上》說:「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身為人子,無論春夏秋冬都要堅持早晚給父母請安問好。對父母正式的行禮方式主要是稽首和頓首,也就是磕頭。

【字裡字外】

「謁」有稟告之意,我國最早的名片就叫作「謁」,產生於秦末漢初。謁都用於比較正式的場合,是下對上使用的。最早的謁是竹片或木片做的,謁上面寫了前來拜謁的人的姓名、官職、來地等,謁面都會留有一些空白處,留著寫賀禮錢數。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之後,謁或名刺就不再使用木片了,逐漸改用紙來書寫,隋唐以後它的名稱也就逐漸改稱為「帖」了。

關於「謁」,還有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在沛縣當亭長時,曾經和朋友去呂公家恭賀他喬遷之喜。賀禮少的人安排在堂下,賀禮多的人安排在上座。劉邦去賀喜時並沒有帶賀禮,卻大膽地遞上名片,詐喊:「賀萬錢!」也要坐於高位。呂公本來想把他趕出去,但是他見到劉邦大吃一驚,覺得他氣宇不凡,就帶他入座堂內。宴會上,劉邦侃侃而談,蓋過了那些沛縣的官吏。呂公十分欣賞他,對他說:「我會看相,您的相貌不凡,我有一個女兒,您願意和她共結連理嗎?」劉邦本來是想去詐酒食的,反而得到一個妻子。事後,呂公的妻子很生氣,質疑為什麼沒有把女兒嫁給沛縣縣令。呂公並沒有多做解釋,而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把呂雉嫁給了劉邦。歷史證明,呂公是非常有眼光的人,劉邦成了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他的女兒也成了皇后,就是名震四方的呂後。

【例 句】

我曾到牟峒的瓦佛婁裡村落那片神秘的山崗拜謁過羅丹,曾被羅丹藝術所深深感動。

李二和《誠實的魅力》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