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變化

binqi

【釋 義】

排斥拋棄。

【名家解讀】

「擯棄」可能會和「摒棄」弄混,兩者音、形、義都比較相近。但「擯棄」多表示拋棄已有的思想觀念或人,多指不好的,但也有好的事物。而「摒棄」則專指丟掉不好的東西,多用於抽像事物。(張一清)

【辨 析】

「擯棄」「摒棄」在讀音上區別比較細微,應多加注意:「擯」讀bin,「摒」讀bing。

你知道嗎?

「擯」在古代的時候同「儐」,意思是迎接賓客。比如,《論語·鄉黨》中寫道:「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這句話的大意是說,魯國國君讓孔子去接待賓客,孔子的精神飽滿,面色端莊,走起路來輕快而穩重。

「棄」是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個頭向上的嬰兒,中間是只簸箕,下面是兩隻手,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將嬰兒用簸箕倒掉。所以,「棄」的本義就是「扔掉,丟棄」的意思。

【字裡字外】

「擯棄」在古代的主要意思就是拋棄。西漢劉向子《列女傳·齊孤逐女》中就有這樣的句子:「妾三逐於鄉,五逐於裡,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

《列女傳·齊孤逐女》講的是一個女子因相貌醜陋,被鄉鄰逐出故鄉,拋棄在原野上的故事。據說,這個女子被逐後無處容身,只得去拜見齊襄王。齊襄王的臣子們都不希望君主接見這樣一個被「三逐於鄉,五逐於裡」的人。但齊襄王卻堅持要見她,還對反對接見這個女子的大臣說:「牛叫的聲音得不到馬的回應,不是因為馬聽不見牛的叫聲,而是因為馬和牛本來就是不同的物種呀。所以這個女子一定有與旁人不一樣的地方。」

於是,齊襄王接見了這個女子,還與她圍繞國家大事討論了整整三天:第一天探討了國相對於國君的重要性;第二天研究了國相應具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能力;第三天則討論了歷代賢君的用人策略,並肯定了當時齊襄王的國相。這名女子憑藉著卓越的見識贏得了齊襄王的尊重,並讓她嫁給了國相。齊襄王也因為採納了她的建議,引來了各國的優秀人才,國家從此更加強盛。

【例 句】

看到這一切,李老頭子擯棄了他那迷信的思想,再不幻想什麼天雷了。

峻青《黎明的河邊》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