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yī蹴cu而er就jiu

【釋 義】

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能完成。

【名家解讀】

這個成語出自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蘇洵的意思是天下讀書人莫不想一下子達到聖人的最高境界。其實,讀書做學問首先板凳要坐十年冷,它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哪能一蹴而就呢?(酈波)

【辨 析】

「蹴」的意思是「踢」,「踩、踏」,都是與腳有關的動作,因此是足字旁。注意「蹴」的讀音是cu,不要念成jiu。「一蹴而就」的「就」意思是成、完成、成功。

「一揮而就」和「一蹴而就」易混淆。「一揮而就」形容才思敏捷,(寫字作畫時)筆一揮就完成了,多用於褒義語境,是肯定中的讚歎;而「一蹴而就」則多用於貶義語境,是否定中的規勸。

【字裡字外】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所著的《國榷》一書誕生過程就是出了名的命途多舛。

談遷年輕時讀了很多明代史書,發現錯漏很多,所以立志要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為了完成這部史書,他四處遊歷,尋訪可信的書籍,拚命搜集史料,終於完成了初稿。之後他又反覆修訂,六易其稿,前後共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這才撰成了四百多萬字的巨著《國榷》。誰知,書稿剛剛完成還未付印,一個小偷就偷偷地溜進了談遷家。小偷看談遷家徒四壁,只有一個竹箱鎖著把鎖,以為裡面的東西是值錢的財物,就把那個竹箱拿走了。可憐談遷辛苦二十多年才完成的《國榷》手稿就被這樣偷走不知所終。

談遷下決心重新撰寫《國榷》。為了使《國榷》一書更準確完整,年近六十的談遷攜著書稿,走訪明遺臣故舊,搜集明朝遺聞、遺文以及有關史實,並實地考察歷史遺跡,加以補充、修訂,好不容易才完成了新的《國榷》書稿。

《國榷》成書後,因內容對清朝頗多貶責,故被列為禁書,無法刊行,只有手抄本傳世,直到近代才經張宗祥校勘整理後於1958年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直到此時,《國榷》才最終成為史學家研究明代歷史的重要參考材料,贏得了自己本該擁有的地位。

【例 句】

科學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