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像事物

釋義

一個國家通知另一個國家並要求對方答覆的文書。

辨析

「牒」從片,葉(ye)聲,本義是用來書寫的簡札。「片」的甲骨文字形很像劈開的木片,本義就是劈開樹木。古人剖下木片和竹片當作書寫材料,由此可以聯想到「牒」是「片」部。和「牒」字形相近的常用字有諜、喋、蝶、碟,書寫時不可混淆。「諜」從言,本義為間諜;「喋」從口,形容話多,如「喋喋不休」;「蝶」從蟲,指蝴蝶;「碟」從石,是盛食物的小盤子。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中有「小簡曰牒,大簡曰冊。薄者曰牒,厚者曰牘」,雖然都是用木片或竹片編綴成的「簡」,但「牒」是一種小而短的簡,而「冊」是由許多竹木片編串成的。在厚度方面,「牒」比較薄,而「牘」比較厚。古代的公文和文書也叫作牒文,下達的命令叫作牒旨。古代帝王封禪、郊祀的玉簡文書叫作玉牒,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籍叫作譜牒。

例句

他剛才的話很像最後通牒,又像宣戰之前的口頭通知,也有點叫陣的意味。

字裡字外

中國早期的形成初步系統的真正文字是刻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後來就鑄造在鐘鼎上。但這些刻畫方式都十分困難,攜帶起來也不方便。大約到了春秋時期,人們找到了新的書寫介質,開始將文字書寫在竹片和木片上,並由此產生了一些相關的字。

「簡」是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古人把竹子分割成薄厚、寬窄適當的竹片,稱為「簡」。將新簡在火上烤乾,稱為「殺青」或「汗青」。編串在一起的簡,叫作「冊」或「策」。

古代削木為「牘」,「牘」是古代用來書寫的木片。《說文解字》中有「既書曰牘,未書曰槧」,其中沒有書寫過的素牘叫作「槧」。有一些和牘相關的成語,如連篇累牘,累牘就是重疊的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輟毫棲牘」是停筆藏牘、停止寫作的意思。「案牘」是指官府文書,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無案牘之勞形」,意思是沒有公文勞累身心。

「等」是竹字頭,它的本義也和竹簡有關。《說文解字》說解為「齊簡也」,意思是整齊的竹簡,後來逐漸演變為等同的意思。和竹簡相關的漢字還有「箋」「籍」「策」等。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