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像事物

釋義

公元前3000多年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人創造的文字,筆畫像楔子。

辨析

「楔」本義是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因此是木字旁。

楔形文字的名字來源是由於這種文字像木楔子的形狀。「形」,意為形狀,因此不要誤寫為「型」,「型」的字義為模型、類型。

起源與演變

「楔」的本意為上粗下銳的小木橛。引申為「把楔形物插入或捶打到物體裡面」。經過進一步引申,「楔」也可以用來比喻一些類似把楔形物插入物體的動作,引申為「處於中間」「安插」。

例句

古代巴比倫的廟宇圖書館遺址,曾挖掘出大量的泥板,上面用楔形文字刻著乘法表、加法表、平方表、平方根表等。

字裡字外

楔形文字發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這種文字是公元前3000多年由蘇美爾人發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最初是象形文字系統,在其3000年左右的歷史中,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像化,文字數目也大大減少。

已發現的楔形文字多書寫在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寫的時候使用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這種書寫方式使得楔形文字的筆畫多筆直如同楔形,即線條呈三角形。

最初,這種文字是圖畫文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要表達的事物越來越複雜、抽像,原始的圖形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於是蘇美爾人對文字進行了改造,一是簡化圖形,一般是用部分代替整體;二是增加符號的意義,如「足」的符號還可以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

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文字發展為表詞音節文字,同聲的詞往往合用一個字符,一個符號可以表示一個聲音,並用發音符號代替表意符號。經過一系列演變,蘇美爾的文字體系逐漸完備,蘇美爾人逐漸用楔形符號代替象形符號,最終創立了楔形文字。

蘇美爾人發明楔形文字,是對世界文化的傑出貢獻。以楔形文字書寫的《漢謨拉比法典》《吉爾伽美什史詩》等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瑰寶。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