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動

釋義

聽到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都覺得害怕,形容內心非常恐慌。

辨析

「唳」本義是鳴叫聲,所以是口字旁。注意不要誤寫為「淚」(lei),「淚」是「淚」的異體字形,是眼淚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三點水。

起源與演變

「唳」從口,戾(li)聲。《說文解字》將其說解為「鶴鳴也」,也就是鶴高亢地鳴叫,後來也泛指鳥鳴。漢代王充《論衡·變動》中「夜及半而鶴唳,晨將旦而雞鳴」一句,說的是夜半時分,仙鶴鳴叫;快天亮的時候,公雞便會打鳴。

「風聲鶴唳」的本義是風吹的響動以及仙鶴的叫聲。出自《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講的是驚慌失措,聽到什麼聲音都以為是敵軍已到的樣子。

例句

賈珍方好,賈蓉等相繼而病。如此接連數月,鬧的兩府懼怕。從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妖。

曹雪芹《紅樓夢》

字裡字外

「風聲鶴唳」這一成語與淝水之戰有關。戰爭的雙方是前秦和東晉。

後秦主苻(fu)堅統一了整個北方後,陳兵於淝水北岸,預備南侵滅晉。雖然大臣們都反對伐晉,但苻堅認為天下局勢已定,自己領兵近百萬,定能一戰而勝。

在苻堅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東晉名將謝玄率領八千精兵涉水進擊秦兵,將號稱百萬的後秦大軍打得丟盔卸甲、潰散奔逃,互相踩踏,慌張投水,死者數不勝數,屍體堆積如山,把淝水水流都阻斷了。

在寫到秦軍逃亡的樣子時,書中寫道:「餘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意思是殘餘的秦兵丟盔棄甲,趁夜逃跑。在狂奔撤回的路上,聽見風聲和鶴鳴之聲,都嚇得要命,以為是晉軍追來了。

後來這個成語使用範圍遠遠擴展,從描寫戰場上的情形,延伸到一般的生活中。宋代已有人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恐慌不安之狀了。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