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比喻超出自己業務範圍去處理別人的事,也比喻包辦代替。
辨析
「庖」的部首「廣(guǎng)」為房屋之意,《說文解字》釋「庖」為「廚也」,「庖」本義指廚房。注意,「庖」不要誤讀為bāo,或誤寫作「皰」。「皰」的部首為「」,和疾病相關。
起源與演變
「俎」的甲骨文字形像置肉於砧板或祭祀用的案板上。《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禮俎也」。本義是祭祀或宴會用的一種盛放物體的禮器,木製漆飾,有四足。常見詞組有「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後來也指割肉用的砧板,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俎」也是我國一個罕見的姓氏。
例句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字裡字外
「越俎代庖」出自《莊子·逍遙游》:「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說,鷦鷯這種鳥在樹林中築巢的時候,只不過佔據一根樹枝就夠了;鼴鼠這種動物在河邊喝水的時候,喝飽了肚子也就夠了。君主你就算把天下給我,我要來又有什麼用處呢?即便廚師處理不好廚房裡的事,主管祭祀的人也不應該跨過禮制去代替他做事。這段話強調人要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各盡其責,是莊子用來拒絕國君請自己出仕的話語,充分表達了道家清靜無為、知足常樂的思想。最後一句話被後人總結為「越俎代庖」,用來指責多管閒事的人。
這一點在分工越來越明確的當代社會更具有重要意義。《莊子·養生主》中還有一個與「庖」相關的典故——「庖丁解牛」,比喻經過反覆練習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這樣一來做事就能夠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甲骨文中的「俎」字金文中的「俎」字小篆中的「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