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li精jīng圖tu治zhi

【釋義】

振作精神,盡力設法治理好國家。

【辨析】

人們常把「勵」寫錯。《說文解字》把「勵」說解為「勉力也」。即勸勉,努力,引申為振作、振奮,這要集中力量才能做到,所以是力字旁。

【起源與演變】

「勵」古義通「厲」「礪」。「礪」,有磨礪、振奮的意思。「勵」蘊含有積極的情感,如「勵志」「勵精圖治」「鼓勵」「勉勵」「激勵」等。

「圖」的意思是謀求,設法,如「圖謀」「唯利是圖」「企圖」等。

「治」從水,本義是治水,引申為治理、整治的意思,如「無為而治」「長治久安」「安邦治國」等。

因此「勵精圖治」指振奮精神,竭盡全力治理好國家。後來也用來形容領導人的精神品質及其實際行動。

【例句】

孫中山先生等人勵精圖治,奮鬥一生,對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字裡字外】

「勵精圖治」這一成語的產生,據說與漢宣帝有關。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中有「宣帝始親萬機,厲(勵)精為治」。大意是說漢宣帝開始親自處理國家大事,振奮精神,想盡辦法,希望能治理好國家。

漢宣帝時,大將軍霍光憑著迎立之功,增加封地,結黨營私,用其朋黨親友充塞朝廷。漸漸地,他在朝中權勢越來越重,就連漢宣帝也不得不對他忌憚三分。

霍光的妻子為了進一步鞏固他在朝廷中的勢力,竟然買通女醫淳於衍毒死當時的許皇后,並將自己的小女兒納入宮中。霍光知道此事後不僅不告發,反而利用權力為淳於衍掩飾。

霍光死後,漢宣帝勵精圖治。他改革上書奏事的舊制,揭發了殺害許皇后的陰謀,誅滅了霍氏三族;下令降低鹽價,減輕人民負擔;提倡節儉,減輕徭役和刑罰;嚴查貪污腐敗的官吏;獎賞有所作為的地方官吏,並提拔為公卿。這些措施,使漢朝出現了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景象。

於是後人將「勵精圖治」作為成語,用來比喻振奮精神,力求治理好國家。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