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形容有恆心,有毅力。
【辨析】
人們常把「鍥而不捨」的「鍥」字寫錯,「鍥」是形聲字,本義是鐮刀,鐮刀是金屬製成的,所以「鍥」是金字旁。只要理解了「鍥而不捨」中,「鍥」是雕刻金石的意思,也就不難記住它是金字旁。另外,「鍥」字讀qie,不讀qi。
【起源與演變】
《說文解字》把「鍥」說解為「鐮也。從金,契聲」,意思是說「鍥」是指鐮刀一類的器具,它的意思和金屬有關,聲音和「契」有關。之後,「鍥」又演變出了鏤刻金石的意思。「鍥而不捨」是指鏤刻金石時能堅持、不放棄的精神。
與「鍥而不捨」意思相近的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堅韌不拔」。反義詞有「半途而廢」「一曝十寒」等。
【例句】
要治這麻木狀態的國度,只有一法,就是「韌」,也就是「鍥而不捨」。
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二》
【字裡字外】
「鍥而不捨」出自《荀子·勸學》。
荀子名荀況,又稱荀卿、孫卿,是戰國時期趙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張「性惡論」,常常被拿來跟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的「性善論」相比較。
《荀子》是荀子思想的總結,共有三十二篇。《勸學》是《荀子》中的第一篇。勸學,顧名思義就是勉勵人們努力學習。在這篇文章中,荀子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荀子非常善於用比喻來說明道理,他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大意是說,上等的駿馬一跳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堅持不停地走。雕刻東西時,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即使是腐爛的木頭也折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這兩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學習貴在堅持,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