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你算卦的方法

好了,現在要進入下一個重頭戲了:教給你算卦的方法。

《周易》到底怎麼算卦,很多人搞不清楚,為什麼呢?和搞風水的一樣,山頭太多了,各位大師們用什麼招的都有,還都說自己最厲害、最正宗。

那到底誰才最正宗呢?

讀過《孟子趣說》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對待這種問題的一貫主張,那就是:釐清事物演變的脈絡,從最原始的文獻出發。

所以呢,什麼子平八字,《諸葛神算》,邵康節的《皇極經世》、《梅花易數》,陳摶老祖的《河圖洛書》,京房和焦贛,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很靠後的東西,越附會越複雜,也就越讓人找不著北,那麼,最原始的文獻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四書五經」裡的《易經》。

我們一般所謂的《易經》,也就是《周易》,嚴格來說,這裡面其實有兩部分的內容:一部分是《易經》,另一部分是《易傳》,《易經》和《易傳》一起構成了《周易》。深究起來,《易經》(狹義的)才是現存的最原始的文獻,而《易傳》則主要是戰國時期的一些學者為《易經》所作的解釋和闡發,在時代上至少也要晚於《易經》幾百年。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易經》當做一本教科書的話,那麼《易傳》就是教輔。如果從時間的間隔上看,我們可以把《易經》和《易傳》的關係想像成:明朝人寫了一本教科書,從清代到我們現代,很多人都給這本書編寫了不同的教輔,然後,教科書和這些教輔被合編在了一起,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所以,我們在讀《周易》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易經》和《易傳》分開來看。《易經》的內容很簡短,全是占卜的話,而《易傳》卻藉著占卜闡發了很多哲學思想。大家熟悉的一些名言,比如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很多人都以為是出自《易經》的,其實嚴格地講卻是出自《易傳》,更嚴格地講則是出自十篇《易傳》中的《大象》。

那麼,從最原始的文獻《易經》來看,我們能瞭解到什麼呢?

答案可能會讓一些人很吃驚:在《易經》裡,既沒有提到八卦,也沒有提到算卦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八卦很神奇,三根爻構成一卦,然後互相重合而成為六十四個六爻卦。其實呢,嚴格來講,我們只能說看上去是這樣,推測起來是這樣,事實是否當真如此卻很難講,因為《易經》裡邊只有六十四卦,卻沒有八卦的單獨存在。

另一方面,《易經》只講了佔到這一卦代表了什麼,佔到那一卦代表了什麼,卻沒有告訴我們到底該怎麼算卦!這就好比有人扔給你一副撲克牌,告訴你哪個叫黑桃A、哪個叫紅桃K,卻沒告訴你玩法。

有人可能會問了:「這怎麼可能呢!從古代到現代,這麼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家是怎麼學會的啊?」

記錄算卦方法的最原始的文獻就是《易傳》。《易傳》是一個統稱,它包括了十篇解釋《易經》的文獻,這十篇文獻歷來也被稱為「十翼」。「十翼」裡有一篇《系辭》,有史以來第一次講解了算卦的方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一定要認真看,仔細看!

考驗你古文功底的時候到了!

能看懂嗎?

不行了吧,看不懂是吧?今年有人大代表在兩會提議案,要把「四書五經」納入今後的公務員考試內容,《易經》可就是「五經」之一啊,要認真學!

怎麼,還是看不懂嗎?

別灰心,也別自卑,別說各位看不懂,就連古代的易學大師們也看不懂。

宋代研究《周易》的出了好幾位頂尖的專家,朱熹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註釋這一段的時候無奈地說:「這段講的是具體的算卦方法,可說得也太簡略了!這套東西到底怎麼玩,大概只有上古那些占卜官才曉得,現在早已無從考證了。」

朱熹這番話說明了什麼?說明《系辭》裡的這段算卦方法的論述根本讓人看不明白。更何況,《系辭》至少已經晚於《易經》好幾百年了,它這些說法還不一定就是原汁原味的呢。

我們想一想,即便《系辭》這段說得一點兒不差,那又如何?我們只要想想撲克牌就容易明白:撲克牌裡最簡單的玩法可能要算「捉黑A」,可你能對一個完全不會玩撲克的人用一百字的篇幅說清「捉黑A」的玩法嗎?

對於《易經》,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就面臨著這個難題——大家誰也不會玩「捉黑A」,眼睜睜看著一百字上下的《「捉黑A」玩法入門》,誰也摸不著頭腦。

怎麼辦呢?有辦法: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硬解也要把這段話給解釋出來!

於是乎,這個算卦方法就被前輩高人們解讀出來了。

通行的經典解讀是:

首先,找五十根或者五十五根蓍草。

什麼是蓍草?就是專門用來算卦的一種草。沒有也沒關係,用牙籤和火柴棍也行,我一般用的是圍棋子,不過可不是普通的玻璃或是塑料質地的,而是高檔玉石的圍棋子,在精緻的牛骨棋盤上演算,我這是為了讓受騙的傻瓜——說錯了,是來找我算卦的人——感覺我很專業、很權威!當然,如果你是自己關起門來算著玩,只要方便,用什麼都行。如果你力氣夠大,也可以用五十個或者五十五個鉛球來算卦。

那麼,到底是五十還是五十五呢?為什麼還有個「或者」呢?怎麼一開始就這麼不嚴謹呢?

按照《系辭》的字面,是「五十」,可一些專家認為這和上下文有矛盾,「五十」後邊脫落了一個「五」字,所以,應該是「五十五」。

為什麼是五十五,八十八不是更吉利嗎?

答案是:五十五是所有數字當中最牛的數,比八十八牛多了!現在很多人手機號碼和車牌號碼都喜歡選帶「八」的,比如手機尾號「5438」什麼的,其實呢,這都是對傳統文化缺乏瞭解,真正的高人會選連著的兩個「五」——五十五是所謂「大衍之數」。

我們的祖先把從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分為「天數」和「地數」兩種,聽上去很神秘,其實說白了就是奇數和偶數:「天數」是一、三、五、七、九,「地數」是二、四、六、八、十。

下面,做做數學題:

把五個「天數」加起來:1+3+5+7+9=25

再把五個「地數」加起來:2+4+6+8+10=30

再把「天數」之和與「地數」之和加起來:25+30=55

明白了吧,所謂「大衍之數」就是這麼得出來的,它是「天數」與「地數」之和。

古人剛有一些數學經驗的時候會對數字有一種神秘的著迷感,認為它們蘊涵著某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宇宙奧秘——我們看看古希臘同時代的畢達哥拉斯的研究就會明白:這種心理並不是中國人所獨有的。

下面的問題是:馬上就要開始算卦了,我到底是用五十顆棋子還是用五十五顆呢?

答案是:無所謂,用多少都行。

這可不是不嚴謹,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其實只用到四十九顆棋子就夠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顆,那就拿掉一顆;如果你一開始拿了五十五顆,那就拿掉六顆。

有人一定會說:「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一開始的時候直接說用四十九顆棋子不就完了,還搞什麼『大衍之數』?!」

古人可不覺得自己是吃飽了撐的,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是有神秘象徵意義的,或者是出於技術操作上的方便。我們就不管那麼多了,反正記住實際算卦是用四十九顆棋子就好了。你最好也找出四十九顆棋子或者其他的什麼,跟著我下邊的步驟一起來做演算。

現在,算卦第一步開始:把四十九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別小看這麼簡單一個分組,這是有著很高深的象徵意義的,象徵著混沌初開,天與地一分為二。所以呢,這兩組棋子,一組象徵著天,一組象徵著地。

第二步:天和地都有了,是不是該有人了?

不錯,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一顆棋子(也有人說只能從象徵地的右邊那一組裡拿),這顆棋子象徵的就是人。這樣一來,天、地、人,全都有了,我們的祖先管這三種東西叫做「三才」。

第三步:把象徵天的那組棋子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餘數是幾。

任何數字除以4,餘數都只有四種可能是:1、2、3、整除。

如果遇到整除的情況,我們就當做餘數是4。好了,現在把餘數拿開。

比如,這組棋子一共有20顆,那麼:20÷4=5,沒有餘數,那我們就把4當做餘數,從這20顆棋子中拿掉4顆。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除以4呢?這個數字多不吉利啊!為什麼不除以8呢?」

答案是:這也是有象徵意義的,4在這裡像征的是一年四季(這種象徵的說法應該不會早於周代,因為商代社會是沒有四季之分的,只有兩季)。看來那個時代的古人並不認為4這個數字有什麼不吉利的,因為整個周易的算卦過程全在圍繞著4。

圖3 分「三才」

第四步:把象徵地的那組棋子也照貓畫虎,和第三步的做法一樣。

比如,棋子的總數是49,先拿掉了1顆去象徵人,於是:49-1=48。

48顆棋子左右分為兩組,左邊20顆,方纔已經20÷4了,拿掉了作為餘數的4顆棋子,還剩16顆,現在右邊這組總數是:48-20=28,好了,照著第三步來算:28÷4=7,還是被整除的結果,所以,還是把餘數當做4,從右邊這組棋子裡拿掉4顆。

現在,右邊棋子的總數是:28-4=24。

第五步:把第二步裡用來象徵人的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作為餘數被拿掉的4顆棋子,還有第四步裡同樣作為餘數被拿掉的那4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一共是幾顆呢?很好算:1+4+4=9。

注意:第五步裡得出來的這個數字只有兩種可能:不是9就是5,如果你算出來的數字既不是9,也不是5,那就說明你前邊有哪一步算錯了,你就從頭再來吧。

好了,從第一步到第五步,這套動作做完,叫做「一變」,意思是「第一套規定動作」。

嗯,剛剛在第五步裡不是說全部被拿掉的棋子「不是9就是5」嘛,所以,象徵天與地的那左右兩組棋子在分別被拿掉餘數之後,剩餘的棋子總數不是40就是44。

按照上面的例子,左邊一組剩餘16顆棋子,右邊一組剩餘24顆棋子,總數就是:16+24=40。

從現在開始,「一變」結束,「二變」開始。換句話說:第二套規定動作開始。

「二變」的第一步:把「一變」最後剩餘的左右兩組棋子重新混到一起,然後再隨機分為兩組。

剛才我們「一變」結束的時候,左邊一組剩餘16顆,右邊一組剩餘24顆,現在混到一起,一共40顆,再隨機分為兩組。

「二變」的第二步:和「一變」的第二步一樣,從任意一組當中拿掉1顆棋子,我們就當是從右邊一組當中拿掉1顆吧。好了,又是天、地、人,三才具備。

「二變」的第三步:和「一變」的第三步一樣,把象徵天的那組棋子(左邊一組)數數有多少顆,數清楚之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看看餘數是幾。

我們假設這一組的棋子一共13顆,算法是:13÷4=3余1。

餘數是1,我們拿掉這一組中的1顆棋子。

現在,這一組棋子的剩餘數量是:13-1=12。

「二變」的第四步:和「一變」的第四步一樣。

如果象徵天的那組棋子總數是13顆,那麼,象徵地的這一組(右邊一組)的棋子總數就是:40-1-13=26。

提醒:別忘了為什麼要「減1」,那個「1」是象徵人的棋子,在第二步裡已經被拿掉的。

現在,用右邊這組的總數26除以4:26÷4=6余2。

按老規矩,從右邊這組的26顆棋子中拿掉2顆。

右邊這組棋子現在還剩下:26-2=24。

「二變」的第五步:和「一變」第五步一樣,把第二步裡用來象徵人的那1顆棋子,還有第三步作為餘數被拿掉的1顆棋子和第四步裡同樣作為餘數被拿掉的那2顆棋子歸堆兒在一起,總共是:1+1+2=4。

注意:演算到這一步的時候只可能出現兩種答案:不是4就是8。如果你得出的數既不是4,也不是8,那只能說明你哪一步算錯了,重來吧。

我這個例子的得數是4。這時我們再來看看分別象徵天和地的那兩組棋子在拿掉4顆之後還剩多少。很好算:40-4=36。

到這時候就該進行「三變」了,方法和前邊的「一變」、「二變」一樣。我這回說簡單一點兒,只繼續我方纔的例子來說:把才纔經過了「二變」之後剩餘的36顆棋子再歸成一堆兒,再隨機分成兩組,再接著走一遍那五個步驟:

「三變」的第一步:把36顆棋子隨機分成左右兩組。

「三變」的第二步:從右邊一組裡拿掉1顆棋子。

「三變」的第三步:數數左邊一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

我們假設左邊一組一共有10顆棋子,那麼:10÷4=2余2。

把作為餘數的2顆棋子拿掉,這一組還剩8顆棋子(10-2=8)。

「三變」的第四步:數數右邊一組一共有多少顆棋子,然後把這個數字除以4。

右邊一組的總數應該是:36-1-10=25。

繼續算:25÷4=6余1。

把作為餘數的1顆棋子拿掉,右邊一組剩餘的棋子還有:25-1=24。

「三變」的第五步:左右兩組一共剩下的棋子是:8+24=32。

我們經過了「一變」、「二變」、「三變」,算卦工作暫時告一段落。

現在看看,我最後剩下的棋子一共是32顆。

注意:這三道流程算完,最後的得數只有四種情況:24、28、32、36。

無論你得出了這4個數字中的哪一個,再辛苦一下,做一個小運算,把這個數字再除以4。在我方纔的例子當中,最後得數是32,於是:32÷4=8。

算到了這一步,我們才終於算出來了一個爻。

什麼是爻?

爻是卦的最基本的構成單位。爻一共只有兩種:一種是陽爻,符號是「」;一種是陰爻,符號是「」,六根爻疊放在一起就成了一卦。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陰爻和陽爻是歷史上最早的二進制,其實這種說法是源於西方學者對東方神秘文化的善意的誤解——陰爻和陽爻你說它們是陰陽對立也好,是奇數、偶數的標記也好,反正和二進制是不沾邊的,古往今來研究《周易》的專家那麼多,沒聽說有誰拿這套東西去做數學題的。

圖4 陰爻和陽爻

陰爻和陽爻構成了所有的卦。郭沫若曾經認為這是古人對兩性生殖器的象徵表示,但隨著近幾十年研究的深入,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了。

話說回來,方纔我們一共做了三次演算,最後得出一個數字:8。我們要把這個數字記錄下來——你拿出一張紙來,在這張紙的最下端恭恭敬敬地記下這個數字:8。

記住: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記錄,心誠則靈哦!

可是,「8」,這個傢伙怎麼看怎麼都像阿拉伯數字啊,既不像陰爻,又不像陽爻,那它到底是什麼爻啊?

先不管這個問題,你就照「三變」的方法繼續演算下去好了。

怎麼繼續呢?一個字:重複!把所有的49顆棋子重新歸攏到一起,然後再來一次「一變」,然後再來一次「二變」,然後再來一次「三變」,最後的得數再除以4,把這個數字記在方纔那個「8」的頭頂上,這就完成了第二爻。

現在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把新的得數記錄在「8」的頭頂上呢?為什麼不能記在「8」的左邊、右邊或者下邊呢?

答案是:在一個卦裡,爻的順序是從下到上的,所以,你演算出來的第一個爻要放在最下邊,演算出來的第二個爻放在第一個爻的頭頂上,等演算出第三個爻,再把它放在第二個爻的頭頂上,直到全部六個爻都演算完成為止。這就像蓋一座六層小樓,先蓋起來第一層,然後是第二層、第三層,一直到最上面的第六層。

第二個問題是:最後的那個得數「除以4」,如果除出來有餘數怎麼辦?

答案是:不可能出現餘數,除非你算錯了。

剛才不是說過,算到每一個「三變」的最後一步,左右兩組棋子的總數只有四種可能:24、28、32、36。我們除一下看看:

24÷4=6

28÷4=7

32÷4=8

36÷4=9

所以,最終的得數只有6、7、8、9這四種情況,我方才是得出了8。如果再經過一輪的「一變」、「二變」、「三變」,得數照樣超不出這四種情況。

要不我前邊說過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算出一卦嘛,看看,多麻煩啊!費了這半天力氣,現在剛剛得出了一個「8」,也就是說,剛剛求出了一卦當中的第一爻。

算卦算卦,是要算出一個完整的卦的。一個完整的卦是由幾個爻組成的呢?——六個。

一個卦是由六個爻組成的,所以,既然要經過三次「變」才能求得一爻,那麼求得全部的六爻需要幾「變」呢?

這太好算了:3×6=18。

三變成一爻,十八變成一卦。現在知道了吧,俗話說的那個「女大十八變」就是這麼來的。

好了,我們現在假裝已經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依次算出了從第一爻到第六爻,我們在紙上的記錄由下向上分別是六個數字:8、8、6、9、8、8。(圖5)

圖5 六爻記錄:8、8、6、9、8、8

這不全是阿拉伯數字嗎?和陰爻、陽爻有什麼關係嗎?

當然有關係了!

我們先給6、7、8、9這四個數字分分陰陽——你跟別人故弄玄虛的時候一定要說「分陰陽」,但自己心裡要清楚,所謂的「分陰陽」,其實就是「分奇偶」:7和9都是奇數,我們管它們叫「陽」;6和8都是偶數,我們管它們叫「陰」。具體到卦爻裡來說,7和9我們用陽爻來表示,6和8我們用陰爻來表示。這樣一來,紙上方才記的這個從下往上排列的「8、8、6、9、8、8」就可以被相應替換為同樣從下往上排列的「陰、陰、陰、陽、陰、陰」,也就是:

這一卦有五個陰爻,第四爻是個陽爻,畫出來就是豫卦。(圖6)

圖6 從「8、8、6、9、8、8」轉換為「陰、陰、陰、陽、陰、陰」,豫卦卦象

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到了現在,我們終於演算出來完整的一卦了!

現在就可以算命卜吉凶了嗎?

還不能,還有一些工作要做呢。

有沒有人會產生疑問:為什麼我剛才要讓你在紙上記錄下6、7、8、9這些數字呢?直接轉換成陰爻和陽爻記錄下來不是更方便嗎?

我這是有原因的:千萬別以為爻這東西只有陰爻和陽爻兩種,其實是四種。

這四種是:老陰、少陰、老陽、少陽。

這四種爻是和6、7、8、9四個數字一一對應的:6是老陰,8是少陰,7是少陽,9是老陽。再拿方纔那個豫卦為例,如果僅以陰陽二分法來看,這一卦的構成是:「陰、陰、陰、陽、陰、陰」(六爻從下往上依次來看),可要按這個四分法來看,它的構成就變成了:「少陰、少陰、老陰、老陽、少陰、少陰」。(8、8、6、9、8、8。)

現在就涉及了《周易》的一個重要原理:老變少不變。

什麼叫「老」?

這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第一招的招式用老,就要換第二招。所以,「老」意味著事物的發展到了末段,該變了。所以呢,我們現在按照方纔這個豫卦的六爻順序重新畫一個卦,在這個新卦裡,把原來豫卦裡的老陰爻變成陽爻,把原來的老陽爻變成陰爻,而少陰爻和少陽爻都照搬不變。於是,在豫卦的基礎上又產生了一個新卦,這就是謙卦:在這個變化當中,我們把豫卦叫做本卦,把謙卦叫做變卦。看,我們現在俗話裡還常說的「變卦」就是從這兒來的。(圖7)

圖7 豫卦變為謙卦

有變卦也有變爻,原本豫卦裡從下往上數的第三爻的數字是6,也就是老陰,變為陽爻;第四爻的數字是9,是老陽,變為陰爻。所以,豫卦裡的第三爻和第四爻在這時便都被叫做「變爻」。

演算到這裡,得出了變卦和變爻,我們終於可以占卜吉凶了。不容易呀!

怎麼占卜呢?其實前輩高人們演算到這裡的時候也都各有各的說法,到了宋朝,朱熹和他的學生蔡元定認真作了一番歸納,總結出七條,我們現在遇到的這個情況就屬於七條中的第二條:如果卦裡有兩個爻發生變動,那就用本卦裡這兩個變爻的占辭來判斷吉凶,並以位置靠上的那一個變爻的占辭為主。

這時候就該查查《周易》了。翻開《周易》,我們先把《易傳》拿開,單看《易經》,這部分記載的全是占辭。

占辭是什麼?很好理解,很多人可能都在廟裡求過簽,有一種簽是這樣的:簽上只寫著一個編號,你求到了某支籤之後,要按照這簽上的編號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查,就好像查字典一樣,先從拼音檢字表裡找到了要查的字,然後一看這個字的解釋是在第78頁,然後你就翻到字典的第78頁去看對這個字的具體解釋了。比如說,你求的簽上寫著「007」,你就在廟裡的某一面寫滿字的牆上去找,或者到某位高僧那裡請他查查工具書,找到相應的「007」,那裡會寫著幾句話,比如「大吉大利,陞官發財」什麼的。

這種形式的簽早已很少見了,因為人越來越懶,乾脆就在簽上直接寫上「大吉大利,陞官發財」就完了,也省得費事去查。但是,原始形式的簽是要去查的,具體到我們這個例子,豫卦裡的這兩個變爻就相當於你求到的簽,《易經》就相當於你要去查的那面寫滿字的牆或者高僧手裡的那本《算命求籤大全》。好了,現在我們就在《易經》裡來查一下。嗯,得到的結果是: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三」那句話就是豫卦第三爻的占辭,而「九四」那句話則是豫卦第四爻的占辭。

很費解吧?

看來想學算命沒那麼容易啊!

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六三」和「九四」。

其實很好理解,這就是《易經》獨特的坐標體系。好比我們畫一個橫坐標,中學數學好像就教過,橫坐標軸叫做x軸,x軸上有刻度,我們在表示一個點的位置的時候會說:x1、x2、x3……

「六三」和「九四」是一樣的道理。

在從下數起的第二爻到第五爻裡,坐標的第一個數字(六或者九)表示的是這一爻的屬性,六表示陰爻,九表示陽爻;坐標的第二個數字表示序列,也就是說,表示這一爻在該卦的全部六爻裡邊排在第幾。所以,「六三」表示的是第三爻,屬性是陰爻;「九四」表示第四爻,屬性是陽爻。

第一爻和第六爻,也就是最下邊的那根爻和最上邊的那根爻,坐標的表示比較特殊,如果第一爻是根陽爻,那就表示為「初九」,「初」表示序列,意思是「第一爻」,「九」表示屬性,意思是:陽爻;再比如第六爻是根陰爻,那就表示為「上六」,「上」表示序列,意思是「最上邊的爻」,「六」表示屬性,意思是:陰爻。

再回過頭來看看方才查到的豫卦兩個變爻的爻辭。「六三」後面的話「盱豫,悔,遲有悔」就是「六三」這一爻的爻辭;「九四」後面的「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就是「九四」這一爻的爻辭。按照朱熹的說法,這兩句爻辭就昭示著我們這一次占卜的結果,而且,這兩句爻辭的內容要以「九四」的那句爻辭為主。也就是說,我們算的這一卦最後要以「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這句爻辭來判斷吉凶。

哎呀,最後最後,好像有種功虧一簣的感覺啊。費了這老半天的力氣,眼看就要算出個結果了,可結果出來了,卻看不懂是什麼意思?!

有人可能會說了:「這有何難,找本白話翻譯過來的《周易》,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嘿嘿,說得容易,一句爻辭到底是什麼意思,古往今來的專家分歧多著呢。況且,就算拿個白話翻譯本來,就算你相信這個版本的權威性,恐怕也解決不了太大問題。

咱們試試吧。

中華書局,這可是古籍類圖書最權威的出版社,他們出的周振甫的《周易譯注》裡對「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的白話翻譯是:「由於豫悅,大有所得,勿疑。用朋貝組合成簪。」

雖然也不大容易讓人明白,但從字面上看,好歹比原文稍微好懂一些。可是,這到底又說明了什麼呢?

再看另一家權威出版社的版本——商務印書館的《周易今注今譯》,作者之一還有一位在普通讀者中間也大名鼎鼎的陳鼓應,這本書對「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的白話翻譯是:「做事要猶豫三思,將大有所得;但不要過於猜忌,大家就都會來聚合。」

和中華書局的《周易譯注》相比,除了「將大有所得」這個意思之外,其餘的解釋全不一樣。

再看看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周易經傳十五講》,作者是廖名春,也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了。他對這句爻辭的翻譯是:「是說責罪批評驕傲自大,會大有所得,不要懷疑是朋友在說你的壞話。」

照舊,除了「大有所得」之外,其餘解釋和前兩個版本全不一樣。

頭疼吧,三個權威,三種說法。

各位,我舉這個例子可不是特意挑的,而是純屬隨機,大家看看,我們到底該信誰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道理想想也很簡單。好比你去算卦,算算你這輩子會生幾個兒子,算命先生是馬三立,給你的占辭是他那句經典名言:「桃園三結義,孤獨一支。」

這句占辭同樣能讓好幾百位專家琢磨好幾百年。

但是,別灰心,別氣餒,其實,要想學《周易》算卦,讀不懂卦辭和爻辭也沒關係,只要把握住很少的幾個基本原則,就能算得八九不離十了。

看,這東西說難也難,可要想簡單也有簡單之道。

好,還拿方纔這個豫卦變為謙卦的例子來講,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一次占卜的結果到底是吉是凶取決於豫卦的九四爻。我們雖然看不懂這一爻的爻辭,可是,沒關係,不看爻辭我也算得出吉凶。

這就要引出兩個新概念——「得位」和「得中」。

《周易江湖:趣說《周易》的技法與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