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1] 《失控》(Out of Control),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譯者:東西文庫

[2] 《必然》(The Inevitable),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譯者:周峰、董理、金陽

[3] 《搜索引擎沒告訴你的事》(The Filter Bubble: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作者:伊萊·帕理澤(Eli Pariser),譯者:宋瑛堂

[4] 《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作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譯者:杜永明

[5] 《知識的邊界》(Too Big To Know),作者:大衛·溫伯格(David Weinberger),譯者:胡泳、高美

[6] 《知識社會史》(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作者:彼得·伯克(Peter Burke),譯者:陳志宏、王婉旎(上卷),汪一帆、趙博囡(下卷)

[7] 《信息方式》(The Mode of Information),作者:馬克·波斯特(Mark Poster),譯者:范靜嘩

[8] 《玻璃籠子》(The Glass Cage:How Our Computers are Changing Us),作者: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G.Carr),譯者:楊柳

[9] 《數字民主的迷思》(The Myth of Digital Democracy),作者:馬修·辛德曼(Matthew Hindman),譯者:唐傑

[10] 《數字時代的文化》(The Uses Of Digital Literacy),作者: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譯者:李士林、黃曉波

[11] 《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譯者:吳叡人

[12] 《技術至死》(To Save Everything,Click Here:The Folly of Technological Solutionism),作者:葉夫根尼·莫羅佐夫(Evgeny Morozov),譯者:張行舟、閭佳

[13] 《當下的衝擊》(Present Shock:When Everything Happens Now),作者:道格拉斯· 洛西科夫(Douglas Rushkoff),譯者:孫浩、趙暉

[14] 《翻轉世界》(I Live in the Future&Here's How It Works),作者: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譯者:王惟芬、黃柏恆、楊雅婷

[15] 《移動浪潮》(The Mobile Wave How Mobile Intelligence Will Change Everything),作者:邁克爾·塞勒(Michael Saylor),譯者:鄒韜

[16] 《技術與文明》(Technics and civilization),作者:劉易斯·芒福德,譯者:王克仁、李華山、陳允明

[17] 《斷點》(Breakpoint),作者:傑夫·斯蒂貝爾 (Jeff Stibel),譯者:師蓉

[18] 《一個媒體推手的自白》(Trust Me,I'm Lying),作者: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譯者:潘麗君

[19] 《後工業時代的新聞業:順時而動》(Post-Industrial Journalism:Adapting to the Present),作者:克裡斯·安德森、埃米莉·貝爾、克萊·捨基(來源: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

[20] 《約翰·杜威的新聞嘗試與歷史價值:基於〈思想新聞〉的文獻考古》,作者:郜書鍇 白洪譚(來源:《新聞春秋》2014 年第 4期)

[21] 《李普曼與杜威的爭論試析》,作者:李哲 宮承波(來源:《新聞界》2006年第5期)

[22] 《機器新聞寫作: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作者:金兼斌(來源:《新聞與寫作》2014年第9期)

[23] 《未來你可能會像Uber司機一樣接單工作》,作者:Farhad Manjoo,(來源:《紐約時報》2015年2月22日)

《新媒體革命2.0:算法時代的媒介、公關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