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我回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參加校慶活動。我和很多學弟學妹交流了大學時的一些事情,包括自己創業的故事。或許是我的故事聽起來容易讓人激情澎湃,不久之後便有一個即將畢業的學弟發郵件給我,說聽了我的分享,覺得自己和我很像,有激情,有衝勁,現在他面臨畢業,但並不想找工作,而是想創業,做一個影響力很大的產品。
我覺得有創業精神是好事,人總要有點理想,於是就問他打算做什麼產品,心想自己或許能為他提供些經驗和幫助。結果這位小學弟說他也很迷茫,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創業時找到了風投,融了不少錢,覺得這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但說到具體的產品方向時,他卻完全沒有概念。這件事讓我陷入了沉思,覺得有些話不吐不快。
很多大學生在剛畢業時,會對這個社會產生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或許是一種理想主義,比如要研發某種足以改變世界的產品,或者要創立公司賺大錢。我覺得,有些理想主義無疑是件好事,但同時要有現實主義的做事方法。正如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仍需腳踏實地。
我的這位小學弟可能並不知道,雖然我在大學的時候便已折騰創業,也曾走南闖北地進貨買材料,但我的「大學創業故事」還有後半段——大學畢業時,我並沒有繼續創業,而是進入了當時國內的一家大型軟件公司方正集團,從最基礎的程序員做起。
之所以做出這種決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我也陷入了迷茫。我在大學時真的是無所畏懼,覺得自己很牛,便義無反顧地創業,這也讓我有機會更深層次地瞭解了創業的內涵。我發現創業是個大工程,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有點不切實際。於是我決定先進入一家公司,從基礎做起,學習瞭解一家真正的公司是如何運作的,為未來的創業打下基礎。
很多剛畢業大學生的迷茫,往往來自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也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什麼都不知道,自然就會迷茫。我平時不經常跑步,如果突然讓我去跑馬拉松,站在起點時我肯定也會迷茫,因為我從沒跑過這麼長的距離,心裡沒底。但如果先讓我跑5公里或8公里,我相信自己還是能夠堅持下來的。如果讓我堅持跑上幾個月,再和其他跑過馬拉松的人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習,我相信馬拉松對我來說就不會是問題了。
要想做到不迷茫,做事時就不應該設定脫離實際的宏大目標。創業是條艱辛的道路,如果目標過於宏大,與自身能力存在較大差距,自然無法找到實現目標的有效方法。比如我的這位學弟想要創業去做個影響全世界的產品,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那麼很快便會覺得失望,壓力隨之而來。看不到結果和希望的創業,對當事人來說無疑是種煎熬。
因此,我對這個小學弟的建議是:在保持一些理想主義的同時,更應該像王健林先生說的那樣「先實現一個小目標」。王健林的小目標是一個億,你也應該針對自身情況設定一個切合實際的小目標。比如,先找到第一份工作,並將之做好。
第一份工作,並不代表任何人的身價,也不代表任何人一輩子的職業,但一定是年輕人步入社會非常重要的一課。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很多人現在經常說「我要去創業」「我要改變世界」,但你連養活自己的本領都不具備,如何改變世界?所以這無疑是一句空話。創業初期,不管是員工還是老闆,都需要以一當十,創業者更是需要扮演多種角色。如果你在實際工作中連最基礎的工作都無法勝任,比如,作為產品經理做不好產品,作為工程師寫不好代碼,作為市場公關寫不好文案,那你憑什麼創業成功?所以,一定要先做好你的第一個產品,編好你的第一行代碼,寫好你的第一個文案。
去找一份工作,把這份工作做得超出行業平均水平,超出其他人的期望,通過這份工作讓自己學會一些技能,然後再去實現理想主義的目標,我覺得這才是年輕人初入社會時比較現實的做法,也是我鼓勵一些優秀的產品經理走上創業道路的原因。
如果你能研發出一款膾炙人口的產品,就意味著你能夠充分瞭解用戶需求,並擁有解決用戶需求的技術手段,不妨試試用你多年積攢的人脈和資源自己做些事情。要知道,那些優秀的創業者,很大一部分是技術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