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比特幣的起源

現在我們來談一談比特幣的起源。它是如何開始的?它的前身是什麼?我們對其神秘的創始人瞭解多少?

密碼朋克和數字貨幣

比特幣其中一個值得一提的前身是密碼朋克(cypherpunk),一項匯聚了兩種觀點的運動。首先是自由主義,特別是認為如果沒有或者極少政府干預會讓社會更好的觀點。其次,該運動與自由主義者(甚至是無政府主義者)的概念聯繫在一起,加上強加密的想法,特別是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出現的公鑰密碼學。參與密碼朋克運動的人們相信,擁有了強大的網絡隱私和強加密,他們可以重塑人們相互交流的方式。密碼朋克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人們應該更加有效地保護自己和自身權益,少受政府行為影響(或干預)。

密碼朋克遇到的一個難題是,在他們所構想的未來世界中,人們通過強大的技術和加密手段進行網上溝通時,如何解決金錢相關的問題。許多研究都是為了探討這個問題,特別是大衛·喬姆(David Chaum)和其他人所做的關於數字貨幣(digital cash)的早期研究工作,他們試圖創建一種具有現金的功能、能夠匿名使用和極易交易的新型數字貨幣。這些技術性的想法是如何發展、數字貨幣又為何沒能流行開來,這背後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參見前言部分)。該領域的所有前期工作都與密碼朋克的信仰密不可分,特別是他們對擁有去中心化的、線上和相對私密的強勢貨幣的願望,都為比特幣的誕生播下了種子。它也是很多比特幣追隨者所遵循的理念基礎。

中本聰

2008年,中本聰發表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白皮書當時可以在網絡上自由下載,是第一篇描述比特幣的運作模式和設計理念的文章。現在,它依然可以幫助人們迅速瞭解比特幣的技術設計和理論基礎。中本聰隨後發佈了實現白皮書中規範的開源軟件,這正是一切的開端。時至今日,中本聰的身份依然是關於比特幣的最大謎團。

重要的是,我們不知道中本聰的身份並不是什麼要緊事,因為比特幣的顯著特點就是它的去中心化,而且不受任何單一實體控制。中本聰並不是掌權人,事實上,自從2010年年中將比特幣的控制權轉讓給其他開發者之後,他便不再積極從事這個項目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本聰到底在想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如果中本聰再度活躍起來,他在比特幣社區的聲望可能會影響社區的決策,這是他唯一的影響力。

增長

自2009年1月正式上線以來,比特幣已經取得了大幅度增長。我們從一段時期的交易走勢(見圖7.3)和一段時期的交易數量(見圖7.4)中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儘管有過一段時期的滑落,但2013年下半年又開始企穩,並於2015年達到峰值。雖然有時候,增長是漸進的,但也有激增的情況,通常是在新聞事件發生之後。總的來說,長期看增速是加快的。

誰是中本聰?

幾乎可以肯定「中本聰」是一個筆名。中本聰自稱是一名生活在日本的37歲中年男性。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中本聰說日語或懂日語,但是他的英文書寫相當流利,儘管美式拼寫和英式拼寫混在一起。有不少人研究中本聰的文章、代碼、發表時間、機器標識符等蛛絲馬跡,試圖以此回答中本聰的母語是什麼,他來自哪裡。有些人甚至嘗試通過文體計算(對作家風格進行文字算法分析)來找出中本聰的身份。雖然有些人自稱是中本聰,甚至一家新聞媒體也曾這樣宣稱過,目前,中本聰的真實身份仍是未知數。請參考前言部分關於中本聰的更多討論。

圖7.3 比特幣的市場價格(7天的平均值)

註:注意計算尺。

資料來源:bitcoincharts.com

圖7.4 日均交易量(7天平均值)

資料來源:bitcoincharts.com

《區塊鏈:技術驅動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