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智能化軌道上的生活

生活在增強世界中

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會被技術增強。從監測我們健康的設備,我們支付商品和服務費用的方式,我們如何打發業餘時間,我們怎樣移動,我們如何尋求建議,到我們怎樣互動以及我們怎樣工作……這在增強時代是很正常的事情。「離線」生活將嚴重限制你的選擇,而數字化素養將是比代數、寫作或地理更重要的一項生活技能。最先進的技術將會變得越來越不可見,具有更低的侵入性,在本質上變得智能化、嵌入式和具有預測性。

2030年或2040年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在許多層面都是不同的。技術對社會的浸入將越來越成為一種必然的選項,對於發達國家而言,這是首選,也是不可避免的;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這種差距將在下個10年結束時迅速拉近。

為了說明未來幾十年我們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將通過多個可能的場景案例向你展示,在不久的未來不同人的生活會是怎樣的。你可能在這些場景裡看到自己或家人,你可能不同意所有這些轉變,但請嘗試在其中發現變革、顛覆和機會。

冒著冒犯朋友和家人的風險,我將使用一些我認識的人來說明在這個增強的世界裡他們潛在的未來生活狀態。我確定這些預測會是100%正確嗎?顯然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只是為了說明我們的生活將在未來20年發生怎樣戲劇性的變化。

我希望他們不會介意。我會盡量說得恰到好處。

「炸毛」的親日派

漢娜·金(Hannah King,25歲)

約2027年——日本東京

上午9點

今天將是忙碌的一天,昨天半夜還趕了一個設計任務,漢娜起床有點晚了。她已經告訴她的個人人工智能阿爾伯特(Albert)兩回了,要把房間光線調暗些,拉上窗簾,這可與平日裡正常起床的節奏不太一樣,平常的早晨,漢娜總會讓陽光照進她這間在東京的微型工作室。她設置的鬧鈴是早上8點,雖然不得不起床,但她已經推遲了兩次——還是要爬起來了。

漢娜生活在位於東京核心的澀谷區,小型公寓是主流,基本上所有人都能負擔得起。200平方英尺(約18.6平方米)的公寓基本都是三年前建成的,但公寓裡面全是家居科技和創新產品,這使得這個公寓的空間效用遠大於其面積。這個公寓裡最主要或者說最大的牆是可以播放視頻的,安娜通常將其用作工作間或者用來展示各種狀態的更新和提醒。當她起身下床時,這面牆就會展示她收到的信息匯總、時間(由於她已經快要遲到了,所以時鐘顯示紅色提醒)、天氣預報和一份壓縮的當日活動日程安排表。

她匆匆忙忙去淋浴,吩咐阿爾伯特把水溫調得比平常熱一些,30秒後再將其回撥到正常的設置。享受淋浴時,漢娜選擇了一張韓國流行樂(K-pop)歌單,後來她才發現裡面的歌對於這個早晨的時光而言太過勁爆,因此,她讓阿爾伯特換幾首新曲子。阿爾伯特選了20世紀80年代史密斯飛船樂隊的幾首曲子,聽起來這更契合她此時的心境。

當漢娜吹乾頭髮的時候,浴室的鏡子顯示出了一個越發急迫的警示信息,提醒她與電通數字公司(Dentsu Digital)的約見安排在上午9點半。她讓阿爾伯特聯繫該公司的員工日門(Hikado),告知對方她會晚20分鐘到。這家公司離她所在的位置並不遠,但她已然無法按時趕到了。阿爾伯特還臨時將她與中國香港方面的電話溝通時間進行了調整,如果時間趕不及的話(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她與電通數字公司之約就不會與後者衝突,但這麼一看,似乎她的午餐約會就沒戲了——她將這次約會標記為延期。

吃過一塊點心後她就去趕列車了。外面有點冷,但一件安德瑪智能毛衣足夠了,既可以為她保暖,又可以給她的各種電子設備充電。

當她到中轉車站時,她可以從她的個人平視顯示系統上看到下一趟開往橫濱的列車將在2分鐘後到達。當她通過進站口時,感到手腕震動了一下,這就完成了刷卡進站。將現代運輸系統稱為列車,就像將航天飛船稱作飛機——這些超現代化的磁懸浮運輸單元將日本各城市間每天的通勤時間縮短了幾個小時。漢娜只用6分鐘便行進了45公里,抵達電通數字公司的辦公樓所在的總站,而後又從車站出發花5分鐘坐了自動穿梭艙。

今天的空氣很新鮮,但這個月的天氣變化捉摸不定。她走過明治神宮花園,看到櫻花綻放在特製的玻璃中庭中,就像過去的一些古董製品。越發不穩定的天氣系統和漸漸升高的平均氣溫極大破壞了櫻花綻放的苛刻條件。她透過玻璃牆觀察著這些櫻花,同時她的個人平視顯示系統不斷傳送著花期數據以及中庭為櫻花綻放所創造的理想條件。然而,遊客今天不允許進入其中。她感到一絲憂傷,為這些美麗的櫻花現在要被「囚禁」在這樣的環境裡而感到憂傷。當東京的櫻花花期因為提前到來的熱浪而連續兩年縮短,市政當局方才介入並採取了這種保護措施。

在電通數字公司的會議上,她正與某個團隊合作推廣一種名為「hab」的新型虛擬現實系列產品,該產品由電子藝界公司和亞馬遜共同開發。該系列產品其實主要是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實施火星移民計劃而製作的娛樂化產品。歐盟各國和美國國會目前正就火星移民計劃的投資提案進行辯論。有人認為開展應對不斷劇烈的氣候變化的「地球工程」是當務之急。儘管如此,這一系列產品看起來仍然備受追捧。漢娜正在創作特性曲(character piece),用於在東京和大阪的電子展示屏中對此系列產品進行宣傳推廣。她在上周提出了幾個概念,而她所在的團隊正在與電子藝界公司合作就其音高進行打磨,將在下周把它推向公眾。

下午1點半

在與中國香港方面進行電話溝通之後,漢娜乘車趕回了秋葉原,前往她為下午的相聚租好的店面,與好友田中會面。她們合夥開了一家時髦的文身店,在SoMe網站越來越出名。這種位置變換為他們這家初創小店增添了活力和些許神秘感。其他藝術家也在這麼做——到處移動他們的物理位置,但為人們購物時提供一個集中的虛擬空間。

漢娜開始工作,脫下了她的智能毛衣。在禮貌地問候田中之後,她開始研究一些新的設計思路。她實際上要做的就是打草稿,文身的體驗不再像過去那樣驚險或者看起來那麼藝術。這些文身圖案通過激光永久文在身上或使用動態電子墨水(e-Ink)形成變化。漢娜每天下午都來這兒畫草圖,為她的客戶文身。今天,她的一位客戶的電子墨水有些褪色,在其改變設計風格時留下了一些模糊印記,因此她得做一些維護工作。

她的一個客戶文有一種傳統的「花臂」,想更新成電子墨水技術。如今,去除文身也更加容易。你所需要的只是同樣的激光裝置並花幾個禮拜噴一層皮膚噴霧,那麼你的皮膚就基本不會再顯示出舊日墨水的印記。有時,漢娜也還應客人要求用油墨和針為「純粹主義者」做一些傳統設計,而她大概最珍視的就是這些活計。她已經對包括動畫文身在內的全身設計有所耳聞,但對她在這個行當討生活的朋友而言,他們要掌握這種技術還得10年時間。目前,她樂於通過自己放到文身雲端的一些設計圖賺些下載費用,而且夢想著有一天她能夠做自己的虛擬現實動畫系列產品或全職做這一件事。

晚上7點

後來她往家走了,在路上聽著自己創建的一張彰顯新俱樂部樂團特色的專輯,她是在網上聊天時從朋友那兒聽說這個樂團的。當她走上澀谷的小道,自動路燈照亮了她的路,而她能聽到附近有人大聲地說話,好像正在用一些老舊技術設備跟遠在異地的人通話。她吩咐阿爾伯特熱了些米飯和雞肉當晚餐。當她快步走進上樓的電梯時,她給遠在紐約的媽媽發了一條快速vrm(虛擬現實信息),報平安。電梯裡和她所住公寓裡的攝像頭是立體的,而且跟雲設備相連。

生物黑客

亞歷克斯·萊特曼(時間年齡68歲,生理年齡35歲)

約203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塔莫尼卡市

亞歷克斯趕上了太陽能這波浪潮——美國光能從2014年占電能的1%增長到了50%,2025年他作為聯合創始人成立的生產太陽能電池設備的公司被收購時,他成功套現。幾年前,他已經開始找尋他真正的激情之所在,那時他開始探究如何最大幅度提升自身體質,優化日常健康狀況,延長自己的壽命。

作為一名風險投資家,亞歷克斯開始探索開發醫療科技,並且想把技術和產品更快地推向市場,而聯邦藥品管理局對通過生物工程改造出更好的基因和健康狀況的批准程序相對較慢。他組建了一個初創公司,有一個團隊研發超重力服裝,而另外還有一些工程師一直在攻堅第二代外部骨骼。他找到了一位首席執行官和一位工程師組建成兩個互補的事業部——一個航空航天部和一個可穿戴醫療健康部。核心產品(能夠在走路時實現逐步提高的抗阻訓練的智能服裝和可穿戴設備)也已經被改造成太空服的原型,從而使微重力環境下的工作更為輕鬆。

他的團隊一直在研發的MPS(火星力量套裝)塗裝了納米工程鍍層,他們認為這既減少了輻射照射,而且由於結合了加權電阻和外骨骼支撐功能,能夠在火星表面模擬實現地球的標準重力環境。任何工作人員在火星上都能夠在室外使用這一套裝,不僅工作得更為安全,而且能夠使骨骼和肌肉為重返地球時做好準備。許多未來的火星拓荒者踏上的將是一條不歸路,但是,計劃最先抵達火星的早期國際工作人員是承擔著採樣返回任務的。火星造訪人員穿戴MPS後將感受到較行星正常重力更強的相對重力,而且也將從趕往火星的旅途中增強力量,而不是到他們返回地球的時候有可能失去肌肉量和敏捷性。

MPS在兩項核心技術上保持領先。第一個方面是一種彈性石墨烯/橡膠合成材料,它能在使用者移動過程中產生一個低功率電荷。這個電荷可以被存儲起來或者反饋給該套裝的第二項特色功能——一組納米技術面板。這些面板是嵌入式的,能夠產生一個磁場,像一個小型個人磁圈一樣保護用戶免遭太陽輻射。這組面板還融入了新的彈性電池技術來存儲電荷。

構成該套裝內部肌肉組織的是彈性智能纖維,通過在其中運行一個調製電荷將其激活,顯著增強抵抗力(像力量訓練帶),或者還可以借助一個脈衝電荷將其激活,為用戶提供一種肌肉協助,實現肌肉鍛煉或超重舉重模式。當然,這些初級版套裝有其限制,但它們的作用機理與外部骨骼類似,已經有近30年的應用史了。

SpaceX已經將登陸者送到了火星的「希臘平原」(Hellas Planitia),而且探測器已經傳回了奧林匹斯山的圖片。競賽已經開始——是馬斯克還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先到達?SpaceX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之間存在著一種有爭議的關係。在近地軌道(LEO),二者合作得很好,但就火星開發而言,SpaceX開展的工作相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們而言太過著急了,其前提是地球上的普通人都能夠負擔得起火星移民的代價。儘管SpaceX迄今一切順利,但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看來,由於SpaceX實施這一項目所固有的風險,這家商業企業未來肯定會遭遇重創。

馬斯克採取了迭代的方式,而自「龍計劃」(Dragon Programme)實施之初,人們就知道他樂於發射早期的原型機,並對其進行測試,雖然預計最初會遭遇多次失敗,但他認為他的團隊借助這種方式可以更快速地學習。在載人飛行方面他並沒有採取這種方式,但在測試方面他更為激進——無論是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前往老舊的國際空間站,於2017年啟動的商業飛行,還是赴建在軌道上的新型空間旅館的商業旅遊項目,幸運的是,至今他們都沒有損失一架載人宇宙飛船。

此刻,亞歷克斯正在與SpaceX團隊開會,研究一項未來18個月裡針對MPS的測試計劃,在將該套裝送往火星進行測試前先要完成這項測試。電影般的可視化效果非常強大,特別是考慮到SpaceX擁有一些最佳的火星虛擬現實內容,這些內容來自其部署在紅色星球表面的光場照相機。不過,該套裝模型顯示出一些模擬狀態下這些面板效能的誤讀,模擬的情況是一個人被困在抗輻射穹頂外、暴露於太陽耀斑條件下的最惡劣場景。亞歷克斯的個人平視顯示系統上有一個視頻電話打進來,他隨之結束了這次會談。負責他與安德瑪合作的代理人已經安排了一次會議,宣講他最新研發的超重力運動服。他把所有細節交給了亞歷克薩(Alexa)——他的個人人工智能。

亞歷克斯到家後,準備吃點東西,然後做些輕緩的運動。他設置好自己的「自然機器」牌3D食品打印機(他是「自然機器」的首位外部投資者,而且他很懷念用老款產品烹飪的樂趣),製作了一個火雞漢堡、鷹嘴土豆泥和沙拉三明治,同時花幾分鐘查看他的虛擬現實郵件(vrmail)。但首先,他讓自己的機器人大廚按照戴夫·阿斯普雷(通過生物黑客技術成為首個億萬富翁的人)給的食譜迅速做好一杯「防彈咖啡」。亞歷克斯對待阿斯普雷的態度還跟2012年以來一樣,亦敵亦友。亞歷克斯跳上他的跑步機踏板,設定了4.5mph(約每小時7.2千米)的步速,傾斜度15%,同時他將MPS的迭代過程發送到全息投影儀工作台上。新的模擬顯示,在磁層面板更新後,效能為75%,但基於修改後的石墨烯結構,面板壽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輕微退化,因此他對此做了標記以備後續追蹤。

7分鐘後,他坐下享用配備了3D打印機的「私家廚神」為他準備的新鮮出爐的火雞漢堡大餐。如今,「Vatmeat™」標識遍地可見,而商業家畜牧場正被日漸興盛的「人造肉」逐漸殺死,這正給農業帶來劇烈影響。亞馬遜如今只賣用3D「吃貨」打印機打印的盒裝食物,已經風靡西海岸。餐館仍使用「原始」肉,而低脂、精瘦、成分有機的Vatmeat™產品的市場地位仍難以撼動。對瘦牛的基因重組甚至也無法追上3D打印食材的翻新速度。

飯後,他穿上自己的生物套裝,命令亞歷克薩運行一次全身掃瞄。看起來下周亞歷克斯要更換他的動脈血流傳感器,因為傳感器讀數已經開始呈現不穩定狀態,這些可吸收物質沒法一直持續工作。他發現大部分的狀態指示燈為綠色,但不知什麼原因他的甘油三酯指標在上週一明顯升高。他咨詢自己的健康服務顧問,是否未來幾周應當更改飲食或補給攝入。

他打開了之前就已經聽說過的一家初創企業的增強現實網站,這家企業是從約翰·霍普金斯技術公司中剝離出來的,稱為「GenomixRe」。GenomixRe承諾開發一種新的基因拼接技術,這種技術較前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如今,全球範圍內搜集到的人類基因組數據總計已經逼近1堯字節[1],個人生物數據和關聯映射圖將給人們帶來對DNA的新的系統性理解,特別是關於科學家過去所談論的「垃圾DNA」。他就該初創公司在社交圈和媒體圈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剖析算法分析,並且將其招聘和專利進行了關聯度分析,試圖觀察該公司的發展勢頭是否有不斷成長的團隊作為支撐。得到的結論振奮人心,因此,他要求亞歷克薩監測風險投資群體的談論動向以及與這家公司相關的搜索量,並在一周後進行報告反饋。

然後,他坐定,把眼鏡調整為虛擬現實模式,同時調暗了房間的燈光,這樣他就能夠試驗他的新的「阿波羅11號」(Apollo11)模擬器。沒過一會兒,他的個人人工智能輕輕地提示他今天的讀數:燃燒6000卡路里,包括42個格點(splat point,心率超過其最高心率83%的分鐘數)。幾天後,他參加了一次聖塔莫尼卡田徑俱樂部主辦的大師級田徑運動會,用6分鐘的配速(以英里計)跑完全程,這是他連續第44年參加。這將是又一個變得越來越年輕的一年。

「黑客馬拉松」學徒

馬特·金(Matt King,23歲)

約2026年——美國紐約(下東區)

到2025年,美國高校入學率連續三年創歷史新低,100多所大學和商學院面臨破產。2026年高校招生將出現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低。對於美國的研究生院而言,主要問題在於投資回報率。統計表明,大學生平均45000—100000美元的學費支出並沒有轉換成更好的就業前景,而且學生貸款的破產率達到了歷史新高。各所大學紛紛提供免費的、能轉換成學位的在線課程和虛擬現實課程,但到目前為止學生們的反應不冷不熱。

鑒於這種環境,馬特就像他們這代中越來越多的人一樣,並不是真的在乎所謂的全日制本科。他通過職業教育探尋出路,通過一種被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稱作「學徒制」的方式入行工作。他開始越來越多地在美國東海岸的初創企業和創業孵化器裡打零工,為那些能把他當成實習生的老闆打工,或像其他志同道合的打工仔一樣探索和協作。他調侃自己是使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手段討生活的增強現實藝術家(AR-tist),但絕大多數時候,他的所謂職業生涯一直是在零敲碎打創建虛擬世界。

育碧娛樂軟件公司(Ubisoft)、日本史克威爾·艾尼克斯公司(Square Enix)、美國藝電公司(Electronic Arts)、美國動視公司旗下的Treyarch開發團隊、美國維爾福軟件(Valve)和微軟等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打造虛擬遊戲世界。如今,玩家的需求更加豐富,渴望擁有電影場景般的體驗,因此各大公司正在對這些遊戲世界進行重建,在更高級的平台上對遊戲進行重新編碼,呈現更高層次的細節。像在18世紀的倫敦,或22世紀的紐約和洛杉磯這樣的情境中,已經有非常豐富的公共圖書館,儲藏著持續更新的街道級虛擬現實鏡頭片段,但建築物、店舖和倉庫內部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私人訂製。

今天,馬特正在修改上周剛在一家廢棄地鐵站拍攝的一些鏡頭片段,並把它植入一個浸入式(遊戲版虛擬現實電影似乎都有此通稱)的故事劇本中。這是某個團隊正在嘗試製作的一部「山寨電影」的片段——對二三十年前的電影《007》(主角為詹姆斯·邦德)進行交互式改編。然而他們並沒有權利使用邦德的名字或角色,因此,影片暫定名稱為「00」。這部遊戲/電影/浸入式情景劇更多的是採取眾建而非眾包方式完成。來自世界各地的增強現實藝術家和程序員可以對各種項目投標或拍賣他們的時間,而且可以像股權那樣獲得電影中某些單元的所有權。馬特跟進的一個項目已經上市,而他也開始陸續收到一小部分現金收入。

馬特是一個正統的數字藝術家,但包括他在內的一批藝術家如今使用的工具一部分是動畫技術、一部分是遊戲建築技術,還有一部分是視頻編輯軟件技術。馬特正在利用業餘時間參與洛杉磯的一個慕課(MOOC)項目,學習使用照明和著色程序技術,但這些天他主要是自學。馬特和他的同齡人正開始對工作模式和習慣進行很大程度上的重新界定。如今常跟他待在一起的人都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上下班時間——有些人從這裡獲得報酬,有些人在學習,有些人每天都在此地,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待幾個小時後就去找新的工作空間了。在馬特和他的夥伴們看來,工作是一個更具流動性的概念。

馬特這一代人所處的環境恰恰就像遊戲《我的世界》裡面的環境,這款遊戲在21世紀最初20年受到玩家的極度追捧。《我的世界》在某種意義上既是遊戲,是謎題,也是編碼問題。在馬特10歲時,他學到了一些基本的Java語言,因此他可以為沉迷於《我的世界》的開發中的一些朋友編寫模塊代碼。一起改寫基於雲的服務器、建立本地開發平台實例以及向世界各地的其他團隊推出代碼和增強現實模型等對於這些年輕人而言僅僅是彫蟲小技。

馬特正在使用增強現實公司Magic Leap的下一代遮陽板,而且他此刻正在處理英國遊戲開發團隊為那款浸入式遊戲所設置的環境中的重大延遲問題。他迅速將10太字節的模型加載到位於美國費城某地的一個本地服務器上,這樣他就可以開展一些本地化測試,而在完成測試後他將數據包合併到位於英國的開發服務器上。他發出去的這個3D支架存在一些設計方面的問題,就好比要在結實的牆體上面規劃公用設施接入面板,因此他要麼稍後自己對其進行維修,要麼呼叫開發團隊尋求幫助。

這時,他接到了朋友尼克的電話。尼克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他父親的建築設計公司,但這會兒他正利用業餘時間為印度買家研究某種3D打印產品設計「hab」。馬特正在使用增強現實設備,因此他接起了電話並選擇了會議室模式。

「你好啊,尼克,咋了?」馬特問道。

「你好,馬特。我剛剛為一個『hab』設計了新的模型,但公司不想讓我用這裡的公共打印機打印我的個人材料。你們工作的地方有沒有3D打印設備?」尼克問。與此同時,尼克已經把新的設計文件發給馬特了,而且這份文件已經呈現在他們共享的虛擬空間的工作台上。

「沒問題,我可以打印,但你得勻給我一些信用積分。我這邊公共區域的3D打印機真的太貴了,夥計!」

「好,100美元夠嗎?」尼克問。

「差不多吧……搞定之後我把工作記錄發給你,」馬特說,「你會過來取這個打印件嗎?」他看到尼克向自己的公共錢包塞了100美元,他感到口袋裡的個人設備震動了一下,再次提醒他確認收到這筆到賬款項。

「行,那我6點左右過來,順便給你捎份晚餐。你在spARce辦公,對吧?」

「嗯,是啊,你可以像其他人一樣看看我的地理位置讀數,這樣就不用我多說了。好啦,就這樣吧,老兄,我的一個產品經理又在另一塊屏上煩我了。」

這一天的晚些時候,馬特收到了來自尼克的一條信息,讓他在6點半左右帶著模型去幾條街之外的一家餐廳。這條消息中含有歉意以及感激的表情。馬特給尼克回復了一條他的「hab」模型被一輛地鐵電車碾碎了的增強現實圖像信息,附言「沒問題……只是不能保證啊」。

他得出發了。他的課晚上8點半開始,他想在開課前趕到家。他想用UberAI(優步人工智能)回家,但他的個人平視顯示系統提示他無法負擔起在外面吃飯再用優步打車回來了。必須做個選擇了。就在這時,他打開了蘋果汽車APP,利用在康涅狄格(他父母生活的地方)的那輛車(他擁有部分所有權)在優步上兌換了些許時間。他擁有的無人駕駛汽車iCar這個月在UberAI平台上已經累積了大概30小時的時數,他取出了自己的里程數,把它們充進自己的優步賬戶。問題解決了。今晚時間歸他支配了……就這麼簡單。

社會生產者

雷切爾·莫裡西(Rachel Morrissey,37歲)

約202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灣區

上午10點半

雷切爾正在搜集研究一些國家推廣無人駕駛汽車的新聞素材及禁止駕駛員上路的提議。無人駕駛交通工具當前在美國、歐洲和大部分發達地區的公路上屢見不鮮。紐約和倫敦都已經提出了禁止駕駛員在市中心上路的提議,但迄今為止成效並沒有特別明顯,因此雷切爾詢問她的固定節目智能主持人們是否認為這個新聞會受到長期關注,它們是否熱衷於做下去。

雷切爾開展了一次有針對性的新聞搜索,並在她最初播報的新聞概要基礎上很好地提煉出了標題和要點。然後她開始獲取內容。她在一些記者論壇和播客拍賣網站上發了帖子,徵集與這次播報相關的新聞內容,給出了概要、示例問題和想要的採訪時長。沒過幾分鐘,來自上海、悉尼、倫敦和紐約的記者準備好加入播報。她跟所有相關參與者簽訂了協議,要求他們在72小時內提交播報的新聞素材。他們中只有一個由於時間問題選擇退出。

72小時後

現在,雷切爾從5個城市搜集到了有關這個話題的20小時採訪腳本。她還聯繫了蘋果公司和特斯拉的團隊,得到了一些問題的書面答覆。她運用管理算法編排運行了搜集到的視頻和音頻素材,而她的智能編輯軟件確定了17位納入採訪片子的候選人,按照重要性和他們與原始故事情節契合的程度對這些候選人進行了排序。她審核了14位候選人的片段,這些內容估計已經足夠了。

她把這些片段放到工作室的數字牆上,反覆查看安排各個片段的位置。她手上有7段視頻片段、4段音頻片段和兩段文字素材。她從文字素材裡摘錄了幾段文字,並讓她的一位主持人錄製了一段獨立的進入片頭和摘要片段,以及一些對所摘錄的文字的評論。

她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對這些素材進行了重新編輯加工,隨後她在編輯內容中同步發佈了視頻、廣播和播客版本的內容以及文字描述。文字描述包含了更多的素材,包括從音頻和視頻中轉錄、編纂的內容。鑒於一些音頻非常棒,她所使用的算法自動加入了一些情節串聯圖,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融入電視和視頻流播放渠道的視頻腳本中。

她向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和NetflixNews(奈飛新聞網站)發送了這篇新聞報道的摘要,獲得了一些反饋。隨後她拍賣了嵌入這則新聞報道各部分中的廣告時段和產品宣傳,將其發給沃爾沃、特斯拉和谷歌尋求贊助。不出一刻鐘她就集滿了贊助額度——似乎這則正面報道將直播而訂閱者非常多!她又賣了之後6周新聞重播期間的一些廣告時段,最後才心滿意足地收工。

下午3點

在下午3點左右,雷切爾做出了一種調整,也許這是她最後一次將新聞報道推送到各大平台以及她的節目的訂閱頻道中了。她通過網絡把新聞推向社交媒體平台。她能夠實時看到這則報道在觀眾中越來越受歡迎,於是她決定下線幾個小時,享用已耽擱許久的午餐。

其實,我還想再給大家多編幾個這樣的案例,不過,還是先讓我們看看增強時代的大預言吧。

大預言

最終,我們知道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將發生顛覆性改變。以下是對未來20—30年所發生變化的一些主要判斷:

像信貸員、銀行櫃員、財務顧問、稅務咨詢師、金融規劃師等職業基本上都將被算法取代,算法更不易出現錯誤、更少被人類偏見所影響而且數據或信息量受限更少。相關建議將通過個人生命流實時推送。

世界上最有實力的能源集團並非煤炭、天然氣或石油領域,吸納新增勞動力最多的企業很可能是開發太陽能的重組經濟體,而非對集中發電進行分配的傳統輸變電行業。說得更寬泛一些,能源系統將變得高度分散,不僅減少了對電網的依賴,降低了故障概率,而且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支撐性服務行業將迅速發展——從我們的電網和能源系統的重組到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再到大規模房地產開發中能夠自主產生能量的窗戶,電池安裝和能源儲備系統、無線/微波發射系統與汽車充電樁等。

亞馬遜將成為第一家(但絕非最後一家)部署無人機和機器人投遞產品的企業,而無人駕駛運輸和3D打印將進一步顛覆現有的價值鏈條,使知識產權歸屬權(設計)及獲得這些新型分銷網絡的能力變得至關重要。對於相當多的產品而言,商店將不再是有效的分銷模式,尤其在建議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體驗的組成部分的行業更是如此。2030—2035年,我們基本上都可以在家下載打印的產品,包括電路、顯示器和其他科技。

我們的孩子不會擁有我們今天所擁有的東西,因為新興的所有權觀念會重塑資產管理。愛彼迎、SocialFlight(社交航班)、來福車、Sailo(賽洛)和其他平台只是共享資產系統的第一波。未來,你只用支付相對非常低廉的租金就能每天租用不同的車(無人駕駛汽車)上下班,比你原來花大價錢買輛私家車划算得多。你也可以每月或每週住在不同的房間,每天在不同的辦公室裡工作。這些體驗都是個性化的,會讓我們感覺自己的風格一直保持鮮明。Y世代和Z世代將會用資產去換取經歷——白色柵欄圍起來的「美國夢」可能將變成有關某種生活方式的夢想。

如今最固化的經濟體將在增強時代產生最為深刻的顛覆,主要還是由於它們遲遲不肯改變對長期投入的現有科技的依賴。這是為何中國——如今正在大規模投資新興技術和基礎設施——有可能很快趕超美國和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原因。這也是美國這一經濟體在拒絕改善基礎設施[2]並拒絕承認氣候變化[3]的同時,失業率日漸走高的原因,以及美國的股市依然堅挺的原因。老化的基礎設施將嚴重阻礙未來經濟增長。歷史將證明硅谷和風險投資是美國經濟在面對傳統工業搖搖欲墜、政府管理乏善可陳和基礎設施陳舊時仍能在全球得以維持的主要原因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公司都將是技術公司,而不以技術立身的商業公司和服務公司將發現自己在未來10年很快會失去市場份額。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很有可能由來自發展中經濟體的技術公司掌控,為如今並沒有銀行賬戶但10年之內大多數都將擁有一部智能電話的25億人提供服務。未來30年,最大的公司將主要建立在定制人工智能、新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甚至有可能利用稀有金屬供電技術對小行星進行開發。移動支付和數字貨幣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世界公民」這一綽號將變得更加切合實際。從長遠看,隨著移民和邊境控制「讓位」於算法,旅行可能會回歸到「一戰」前的模樣——其時旅行在更多情況下是非正式的,你無須所謂的「通關文牒」就可在歐洲各國間穿梭。為何?因為全過程都是自動的。從你進入機場到離開,再到你在遙遠的另一個國度下榻,各國移民部門、機場的運營方、航空公司和賓館早已知悉你的身份。此外,像愛沙尼亞和新加坡等國以及亞太經合組織這樣的組織正在開發「電子公民」項目,將賦予你某種形式的公民身份,使你能夠自由旅行並在更廣闊的地理空間裡自由就業。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將成為你面對的現實。Magic Leap將旗下推出的概念科技稱為「電影實境」(cinematic reality),而由谷歌公司於2013年推出的谷歌眼鏡掀起的征程才剛剛開始。我們已經開啟了一段漫長(時間跨度為50—70年)的研發旅程——開發神經集成生物電路,這種電路技術通過小型平視顯示器在我們的視野中顯示信息。增強我們的視野將是生物增強技術的一個主要特徵,無論通過穿戴技術還是通過對我們的眼睛進行工程改造和升級來實現,目的都是擴大視野。人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在不久的將來,眼睛將成為一系列反饋回路、增強環境和塗層的窗戶。

隨著我們開始用多種方式嘗試進行敘事表述並設計用戶體驗,新的藝術形式將不斷湧現出來。遊戲、電影、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所帶給我們的世界有著豐富的景觀,其中的各種故事留待我們去講述、經歷和體驗。一些用戶會沉迷於虛擬世界,因為後者讓他們逃到一個比現實世界更舒服的所在,而且在一小段時間內世界將以某種方式浸入虛擬現實之中以打破保守派和守舊主義者身上的枷鎖。就像如今被社交媒體和智能電話充斥的世界一樣,在某種程度上這個世界將會實現「正常化」——它將融入我們的生活,就像如今的電視和計算機一樣。當人們可以用投影造出整個房間,也可以為虛擬現實應用優化設計空間時,《星際迷航》中的全像甲板將成為一種可能。增強現實和增強虛擬將不斷模糊真實與虛幻之間的界限。

健康將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概念,而醫療衛生將是一個動態的、基於科技的行業,而我們將開始擁有更長久、更健康的生活。人工智能所支撐的由傳感器、共享數據、基因組學、3D打印、生物工程、生物機器人和擬態偽裝構成的這個世界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管理自身健康的方式。

埃及政治家伊姆賀特普(Imhotep,約前2650—前2600年)和印度醫生蘇許魯塔(Sushruta,前1200—前600年)是外科學的鼻祖,而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一直在嘗試修復損傷、祛除疾病和移植器官以恢復健康。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從使用草藥、萃取物和提純礦物質轉變為依靠向醫藥公司支付數千美元獲取在實驗室研製的藥方。未來,醫生不會再行醫,行醫問診將是一門精確、可測量的精密科學。我們仍需要對內科學做更深入的研究,持續關注大腦如何運轉以及各種蛋白質鏈發生何種作用,解碼和編輯我們的DNA,以近乎實時的方式設計個性化藥物。合成替代器官和人體組件將變得越來越具有可行性。

你將成為人工智能的朋友。未來10—15年裡,在日常接觸的基礎上你所產生的最親密關係將是一種綜合智能。儘管這些智能機器具有高度交互性,它們並非像在科幻世界裡那樣有意識或具有自我認知能力,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用戶的伴侶、管家或個人數字助手。就像在電影《她》和《2001:太空漫遊》中所描述的,也像《光暈》遊戲及過去50年的科幻小說裡的情節,一部人工智能有著深刻的個人意義——隨著與我們的個人人工智能相關聯的算法開始瞭解我們,它至少會比我們的父母更瞭解我們。

人們會愛上他們的人工智能嗎?是的,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算異常現象。我們會討論人工智能有權投票、有權擁有財產等問題嗎?這不太可能,除非二三十年後通用人工智能成為有知覺的人,而屆時機器智能將以一種對大量資源具有有效控制力(並不一定是基於所有權的控制)的方式融入我們的社會,這純粹是因為它們比人工操作員和程序更為高效。令全世界資本家憤恨的是,城市運轉所需要的大量資源,例如數據、公用事業、應急服務和交通等,將成為由集中式算法管控的共享資源。

教育將會徹底改變。寫到此處,我不斷回想起過去的學徒制和同業公會模式,而非現在圍繞大學和學院設置的現代知識體系。當我們通過人工智能強化我們的智慧以及對數據的獲取能力時,我們將實現無處不在的知識獲取。作為一種稀缺機制或市場准入壁壘,知識將越來越站不住腳——但人們依然追求技能的獲取。對增強時代起主導作用的將是對創造性思維的需求以及在新性能、智能萬物和預測性行為模式的基礎上設計能夠融入我們周圍世界的客戶體驗的能力。

學生仍將去大學深造,但是大學的經濟模式將會遭遇挑戰,因為學位的投資回報率越來越受到質疑,而且學生的貸款負擔降低了經濟體的競爭能力。實際上,在進步的現代大學中,每一門課程都是一個基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項目,因為如果你的職業中不使用技術,學生就無法將學到的技能應用到職業生涯中。

像風險、交易、資產配置和市場分析等金融能力將越來越關注對執行黑匣子功能的系統的編碼或編程。醫學院的學生將學習使用一系列技術,理解智能診斷,瞭解傳感器網絡並學會操作機器人手術設備。新的醫療領域將得到逐步擴展。

生活在增強現實中的這一代人將會把生活過成職業。我們此前已經討論過Y世代和Z世代所具有的強烈的企業家意識,但在與全球成千上萬網友的社交互動中長大的這代人還有另一個總體性目標。這一代人面對的是「伊斯蘭國」的崛起、全球金融危機、突尼斯騷亂、諸如埃博拉之類的病毒、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汽車的興起、日漸加重的學業貸款以及創紀錄的失業率,如果他們更喜歡每天醒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熱衷的事,而不是無休止地繳納租金,那你也無法責怪他們。

增強時代的一代人能夠比他們前輩進行更多的旅行。他們會頻繁地換工作,股權和升職路徑並不能留住他們,除非他們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他們將會與跟自己一樣樂於創造瘋狂的新事物的小夥伴組建團隊,即便這些協作者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他們將是藝術家、愛好者、夢想家、思想家和實幹家。

他們將堅定地消除父母給環境造成的損害。他們將越來越懷疑宗教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他們將更樂於接受科技,期待運用科學更好地解決世界上出現的各種問題。他們想成就更宏大美好的事業。他們致力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不是以犧牲別人為代價賺取更多的錢。是的,他們將是理想主義者——我希望我們不會破壞他們的熱情。

增強時代的就業和商業——贏家和輸家

大型的由人工主導和基於工藝過程的行業將被人工智能、體驗設計和智能的基礎設施等摧毀。

輸家會是:

1.大型能源企業。四大關鍵因素將挑戰各大化石燃料生產商或大型能源系統:

▪超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智能電網

▪電動汽車

▪能源存儲系統(比如特斯拉電池、燃料電池等)

隨著整個城市和區域成為淨能源生產商,以及採礦業從提取燃料轉變為開發資源從而為新的智能世界提供能源供應,大量燃氣服務站將歇業,電線桿將變得年久失修。

2.大型醫療衛生和醫藥企業。新的醫療衛生企業的競爭力將是數據、工程和模型,而非化學製品、專利藥品和手術時間。我們仍將需要醫院和醫生的外科手術,但如果你是一名醫學從業者,你將通過傳感器進行診斷。醫院的急診量將在2020年達到巔峰,因為心臟病變得可預測,且治療將由具有自學能力、醫療專用的人工智能設備完成——它們在診斷和提供診療建議方面將勝過人類。

3.中小型學院和大學。學生債務、失業以及研究生教學有效性的下降(特別是在商學院中)將造成高等教育的大規模重組。像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等地的留學市場(這些市場已經從政府支持的系統中分離)將遭受最嚴重的衝擊,因為「增強的一代」將前往開放且學費較低的國家留學,選擇慕課或做學徒。

4.大政府。政府有可能是最後一個被技術和互聯網顛覆的行業。人工智能將展示出大大縮短法律流程和資源分配過程的能力,這種分配目前是由人、硬編碼程序和廣為人知的政府低效率所主導。由於人工智能所管控的政府較由人所主導的行政體系運轉起來成本更低且更高效,政府將更傾向於關注社會主義政策。

5.普遍意義上的銀行、保險、監管機構和金融業。無論是支行的櫃員、財務顧問、會計師、信貸員,抑或其他任何一個以為你提供銀行產品或財務建議為生的人,所有這些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都將受到威脅。到21世紀20年代初,任何仍須客戶提交書面申請表格和簽名的金融機構都將迅速衰退,而且很可能到2025年將不復存在。100年後,當我們回看這個增強時代時,我們會意識到,由於移動分銷帶來的消費者體驗的改變,銀行櫃員將成為受衝擊最大且衰退最快的職業。風險模型將發生戲劇性變化,產品設計與合規方式同樣也將發生變化。20億使用智能電話的新開戶消費者將不再需要銀行分支機構、銀行卡或支票簿。他們將創造全新的、建立在高科技基礎上、能夠提供實時理財建議和高效能(支付、信用和價值商店)的低利潤超級銀行。

增強時代的贏家將是:

1.技術精英。這些人將繼續投資新技術,因為這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類似過去幾十年裡微軟的成長過程,我們將看到企業的起落沉浮,但像蘋果公司、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市場參與者仍有大量的生長空間。

2.人工智能初創企業。這些企業是建構不斷發展的世界架構的參與者,比如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Facebook旗下的Wit.ai公司、MetaMind公司、Sentient Technologies公司、The Grid公司、Enlitic公司、x.ai公司等,不一而足。同時,也別忘了機器智能參與方——無人駕駛汽車公司、醫療診斷和傳感器網絡、IBM的機器人沃森等。我們並未看到這個行業如何興起,但毫無疑問,它將像之前的網絡公司、社交媒體熱潮或個人電腦浪潮一樣,而且這個行業只會更大。

3.智能基礎設施。無人駕駛汽車、電動汽車的製造,智能電網運營,可再生能源和家用電池的部署,基於納米技術的水處理和脫鹽工藝,機器人和無人機遞送網絡以及普遍的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在未來20年都將成為蓬勃發展的行業。到2030年,約3000萬人將會從事通過太陽能和可再生能源重塑世界的工作。

4.物聯網。你周圍的一切都開始變得智能——從智能器具、智能汽車、智能眼鏡,逐步擴展到融入我們所處世界的傳感器、屏幕和各種算法。當我們在幾年後完全使用機器來處理各種日常事務時,傳感器網絡將激增且小型的計算設備將遍佈全球:一切都需要打開或閉合,那些需要用某種方式進行監控的事物都將成為與雲端連接的物聯網的組成部分。這類事物包括實時監控我們健康狀況和生命體征的可穿戴設備、可吸收設備以及傳感器。

5.聯接發展中世界。在諸如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Facebook、谷歌和全球互聯網組織Internet.org等機構的主導下,我們將主要通過移動設備推動20億到25億人接入網絡。低價、無處不在的智能電話將興起,而且逐漸地,互聯網接入也將勢必勃興,緊隨其後的將是商業化運作。

6.程序開發者、人機交互和體驗設計從業者。未來整個世界都需要進行編碼,融合到新技術所構建的新體驗和新工藝流程之中。

7.健康技術和金融科技的提供商。這兩個行業將由新科技主導。這些提供商將取代業界現有的主導者,它們將與其合作獲取所缺失的核心競爭力,它們也將被收購併逐步成長為未來這個行業的獨角獸公司。

8.個人人工智能提供商。無論是虛擬機器人助手Facebook M還是下一代的Siri、微軟小娜、Alexa/Echo、Jibo和其他產品,智能數字伴侶和個人助手的出現都是大買賣,特別是當各種設備的智能化程度足以實時而積極地回應我們的需求的時候。

9.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增強視覺和個人平視顯示系統。增強視覺體驗以及將數字現實技術融入視覺體驗的領域將是一個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領域。電影將向交互式互動體驗轉變,遊戲將變得越來越像電影,而我們將時不時地前往虛擬世界小憩。社交將越來越依靠增強現實或虛擬現實得以實現,特別是在需要互動的工作場合。

10.奇特的超材料和3D打印。將這兩類技術放在一起討論似有不妥,但它們實質上都屬於智能製造和智能建築,以及使用納米技術等科技的各種材料的高級應用。我們將打造透明的鋁、碳纖維納米管、智能服裝、能改變其屬性的反應性和響應性材料、智能聚合物、壓電材料、熱電材料和照相工藝材料,以及在原子層面對其進行加工的材料和用於建造機器、房屋、器具與各種居家物品的3D打印機。

增強時代的路線圖

對人類、這個星球以及我們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來說,未來是怎樣的呢?可以說,改變正在加速而我們也在接近人類歷史上技術顛覆最活躍的時期。未來,你要麼選擇支持技術,支持人工智能,支持機器人,支持提升,要麼你將被視作在不斷強化的技術文化時代「開倒車」的少數派。

接下來你將看到未來二三十年我們能預見的增強時代最重要的里程碑。

自汽車、蒸汽機和電腦問世以來,每一代人都擔心受到技術的衝擊,而每一個新生代為了改變這個世界都欣然接受新技術。只是現在技術革新的速度超過了代際更替的速度,以至今天的每一個人不得不應對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未來的一代人是熱情擁抱變化的一代人,因為從出生的那一天起他們就已接受了變化。因此,這對他們而言不算挑戰,但對於那些在單純年代抱著保守價值觀念和信仰的人,或者那些一心念叨著追回舊日好時光的人而言,增強時代代表著對現狀的持續威脅。正如電影《回到未來》的男主角馬蒂·麥夫萊所說:「你們的孩子會喜歡上它!」

技術不僅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且會開啟一個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肆虐了千年的疾病將得到祛除,而且我們有機會活得更長久,更富有創造力。生活並不是由工作的40年主導——那只是為了順利退休。要利用這一優勢,我們需要摒棄18世紀和19世紀的經濟觀念與政治觀念。我們需要擁抱像太陽能這樣的科技——不只是因為氣候變化,更重要的是因為本質上它是更便宜、更清潔也更智能的能源。我們需要接受新的價值觀念,因為像石油這種商品的價值將暴跌,而且銀行不再建在高樓大廈裡。我們需要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醫療衛生行業:我們不再需要吃藥(治標不治本),相反,我們將對我們自身的生物機體進行再造從而根除疾病。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將發生很大變化。我們必須適應大規模自動化操作以及多重分配方式和價值鏈的解構。我們的孩子將同時做幾份工作,而他們將專注於自己熱衷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在學院或大學裡為就業而學的東西。

在過去250年裡,我們已經體會到沒有哪一行、哪家企業、哪件產品倖免於科技的衝擊而毫髮無損。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科技的進步無法阻擋。但是,像彼得·戴曼迪斯、雷·庫茲韋爾,科幻小說作家威廉·吉布森、大衛·布林和拉米茲·納姆,以及科技實業家埃隆·馬斯克、拉裡·佩奇、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一樣,當思考未來時,我基本上也是一名樂觀主義者。科技進步所簇擁的增強時代在很大程度上優於其他選擇。

增強時代將給予我們人類前所未有的最大優勢以及潛能,但前提是我們要擁抱變革、轉型和創新。

做好準備,開啟智能之路上的生活吧!

《智能浪潮:增強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