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所思》
個人電腦(即普通人能夠親手操作並帶到家中使用的電腦)這一思想是萬尼瓦爾·布什1945年提出的。布什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建成了大型模擬計算機,並協助構建了軍、企、學三角協作體系,在此之後,他為1945年7月號的《大西洋月刊》(Atlantic )撰寫了一篇題為《誠如所思》的文章[1] 。1 在這篇文章中,布什設想了一種他稱之為「記憶擴展器」(memex)的個人電腦,這種電腦能夠存儲和調閱一個人的言論、圖片和其他信息,他寫道:「請試想一下,未來將出現一種供個人使用的設備,它是一種機械化的私人文檔和圖書館……記憶擴展器這種設備能讓一個人存儲他所有的書籍、唱片和通信記錄,它是機械化設備,因此能讓用戶高速而靈活地查閱資料。它是人類記憶的擴展和私密補充。」請注意這段話中的「私密」一詞,這個詞說明,布什和他的追隨者們關注的是如何在人與機器之間建立緊密的個人聯繫。
布什設想,這種設備會配有鍵盤之類的「直接輸入」裝置,使用戶能夠將信息和記錄輸入存儲器。他甚至預言了超文本鏈接和文件共享,還設想了進行項目合作的方式。他寫道:「全新的百科全書將會出現,它們之間預先設置了由關聯路徑構成的網絡,等待放入記憶擴展器,在記憶擴展器中,它們將得到拓展。」這段話預見了半個世紀之後的維基百科。
但從日後的情況來看,計算機並沒有按照布什的思路發展,至少一開始是這樣。計算機並沒有成為供個人使用的工具和記憶庫,而是成了面向企業和軍隊的龐然大物,科研人員可以分時使用計算機,但一般人卻無緣與之接觸。到20世紀70年代初,迪吉多等創新公司開始生產和小冰箱差不多大的迷你計算機,但他們卻忽視了一個潛在市場,即普通人能夠擁有和操作的台式計算機。迪吉多的運營委員會於1974年5月曾舉行過一次會議,討論是否應該為PDP–8開發一個針對個人消費者的較小機型,該公司總裁肯·奧爾森(Ken Olsen)在會議上宣佈:「我認為根本沒有人會想要有自己的計算機。2 這種忽視的結果就是,當個人電腦革命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爆發時,引領革命的不是大公司,而是一幫從購物中心和車庫起家的邋遢創業者,他們管自己的公司叫「Altair」(牛郎星)或「Apple」(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