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5年3月舉行的「家釀計算機俱樂部」首次會議上,Altair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MITS把這款電腦發給《人民計算機公司》測評,它陸續經過費爾森施泰因、利普金等人之手,然後被帶到聚會上展示。它被呈現在滿滿一車庫的發燒友、嬉皮士和黑客面前。多數人都覺得有些失望——費爾森施泰因說:「什麼都沒有,只有開關和燈。」——但他們還是隱約感到這款計算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參加會議的30個人聚集在一起,分享他們的技術。費爾森施泰因回憶道:「這也許就是個人電腦成為一種陶然自得的技術的時刻。」117
一位名叫史蒂夫·東皮耶(Steve Dompier)的鐵桿黑客講述道,他是自己跑到阿爾伯克基,從很難完成訂單的MITS那兒弄到一台電腦的。等到「家釀計算機俱樂部」1975年4月舉行第三次會議時,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時他寫了一個做數字排序的程序,然後一邊運行程序一邊用低頻晶體管收音機收聽天氣預報。結果這台收音機開始發出高低各異的滋滋聲,東皮耶自言自語說道:「喔,太神奇了!這就是我的第一台外圍設備!」於是他開始動手做實驗。他說:「我嘗試了一些其他程序,想看看它們聽起來是什麼效果,折騰了大約8個小時之後,我終於做出了一個能生成樂曲、能真正演奏音樂的程序。」118 他把運行不同程序循環所產生的音調記錄下來,最後,他用扭子開關輸入了一個程序,該程序運行時能在他的小收音機上演奏披頭士的《山上的傻瓜》(Fool on the Hill )。這支曲子的音色並不悅耳,但「家釀」俱樂部成員卻報之以敬畏的沉默,然後鼓起掌來,並要求他再放一遍。隨後,東皮耶用他的Altair演奏了一曲《黛西·貝爾》(Daisy Bell ,又名《雙人自行車》)。《黛西·貝爾》曾是第一支由計算機演奏的歌曲,1961年,貝爾實驗室用IBM 704合成了這首歌,1968年,在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中,超級電腦HAL在被人拆卸時又演奏了這首歌。用東皮耶的話說,他的歌「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家釀」俱樂部的成員們終於找到了一台能夠拿到家裡,做各種好玩事情的計算機,其中包括埃達·洛夫萊斯曾經預言的音樂創作。
東皮耶在之後一期的《人民計算機公司》上發表了自己的音樂程序,有一位讀者對此感到迷惑不解,而他的反應後來在歷史上留下了印記。這就是當時請假在阿爾伯克基為MITS編寫軟件程序的哈佛大學學生比爾·蓋茨。蓋茨在Altair通訊上寫道:「史蒂文·東皮耶在《人民計算機公司》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他為Altair寫的一個音樂程序。這篇文章列出了他的程序以及《山上的傻瓜》和《黛西·貝爾》的音樂數據。他沒有解釋其中的原理,我也不懂為什麼。有人知道嗎?」 119 這個問題的答案簡單來說就是,計算機在運行程序時會產生頻率干擾,這些干擾可通過執行定時循環來控制,並能被調幅收音機作為單音脈衝接收。
蓋茨發佈這個疑問的時候,他已經被捲入了一場與「家釀計算機俱樂部」之間的論戰。這場論戰涉及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它成為商業倫理(以蓋茨為代表,主張保護信息所有權)與黑客倫理(以「家釀」群體為代表,主張自由分享信息)之間的典型衝突。
保羅·艾倫(1953— )和比爾·蓋茨(1955— )在湖濱中學的計算機房
1977年蓋茨因開車超速被拘留
1978年12月,微軟團隊離開阿爾伯克基前夕的合影(左下方為蓋茨,右下方為艾倫)
[1] 當月他還向杜魯門總統遞交了他的另一篇開創性文章《科學:沒有止境的前沿》,在文章中,他提出要在政府、企業和大學之間建立科研合作關係。詳見第七章。
[2] 施樂Star工作站直到1981年才推出,這時距阿爾托的發明已經過去8年時間,但該產品一開始也並沒有作為獨立的計算機來營銷,而是作為「整體辦公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包括一台文件服務器、一台打印機,通常還外加其他聯網工作站。
[3] 2014年,費爾森施泰因設計了一款面向中學生的玩具兼套件,類似一套電子邏輯板樣式的樂高玩具,能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比特、電子元件以及「not」(非)、「or」(或)、「and」(與)等邏輯函數。
[4] 《連線》雜誌2011年4月號上曾撰文介紹創客文化(maker culture),當時該雜誌首次在封面上刊登了一位女性工程師的照片,她就是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DIY創業者利莫爾·弗裡德(Limor Fried)。她的綽號「埃達女士」和她麾下名為Adafruit Industries(埃達之果工業)的公司都是對埃達·洛夫萊斯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