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互聯網+物流:未來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時代的物流體系:魂已具而形不易

如果說未來的電商物流體系與傳統物流體系有什麼本質區別的話,答案是小而全。「小」的意思是,電商物流要覆蓋到每一個具體的個人,一言以蔽之,電商物流的覆蓋度要更細,而傳統物流則只需要到城市甚至行政區即可。「全」的意思是,電商物流的覆蓋面要比傳統物流廣,包括欠發達國家和農村。長期以來,傳統商業的基礎設施只覆蓋到城市,密度從一線城市向縣級市遞減,欠發達地區和農村消費者的購物權被剝奪,消費潛力也被壓抑。電子商務興起後,農民不用去城市,在家裡也可以購買城市裡最好的商品,城鄉差距被縮小。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淘寶農村消費占比不斷提升,從三年前的20.7%提升到了2014年第2季度的28.4%,年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

實際上,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統計並沒有包括從零售商店到消費者個人這「最後一公里」的物流成本,換句話說,傳統零售模式是一種消費者到商店自提的模式,而這一段距離是有巨大成本的。電商物流的「最後一公里」成本僅約1元,這是一個快遞員把包裹從店舖派送到消費者手中所獲得的報酬[1]。

物流數據平台:靈魂在昇華

1.物流數據平台促進供應鏈協同

物流數據平台是以數據的力量促進供應鏈整體協同的典型,國內初步實際應用的是菜鳥網絡。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28日,由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集團、申通集團、圓通集團、中通集團及韻達集團共同組建。菜鳥網絡是基於互聯網思考、互聯網技術,以及對未來的判斷而建立的創新型互聯網科技企業。其致力於提供物流企業、電商企業無法實現而未來社會化物流體系必定需要的服務,即在現有物流業態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開放、共享、社會化的物流基礎設施平台,在未來中國的任何一個地區可實現24小時內送貨必達。菜鳥由天網、地網、人網三部分構成,其中天網是開放數據平台,地網是未來商業的物理基礎設施,人網——菜鳥驛站是末公里基礎設施,目前天網已經初步投入應用,地網還在建設中。

2.「貨物不動數據動」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在缺乏數據協同的情況下,生產、銷售、消費信息不對稱是造成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貨物無序流動,過度運輸情況嚴重。例如,一個杭州的買家想要買一件北京賣家的商品,而製造廠在廣州,那麼,商品必然先從廣州流向北京,再從北京運到杭州的消費者手中,繞了一大圈。很多消費者在查看物流信息的時候,總會發現自己的包裹在全國各處轉圈,實際上,這也是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大量的資源就這樣被無情地浪費了。

一旦物流、電商、消費者、製造業被接入統一的物流數據平台,商品的流向就有了清晰的指導,並可以直接投送到消費者手中,大幅縮短了平均運輸距離,節省了物流成本,物流各環節也將更加協同。讓貨物盡量少動,或者說做到「貨物不動數據動」,這是天網數據平台的主要目標之一。

3.物流數據化有助於建立電商與物流聯動機制

數據平台可以對接物流企業和電商,建立起一套協同聯動機制,其中以菜鳥網絡「雙十一」天網預警雷達最為聞名。以往在「雙十一」期間,電商訂單爆炸式增長,經常導致物流爆倉,其原因有兩個:一方面,物流快遞企業的大部分包裹來自於電商;另一方面,電商訂單在理論上可以呈級數增長,但物流有承受極限,稍有意外,爆倉便成定局。在2014年「雙十一」期間,一天之內天貓產生了2.78億個包裹,約佔全年包裹總量的2%。在「雙十一」之前,申通、中通、百世匯通等物流企業均預計「雙十一」當天的快件量會達到平時的兩倍,然而現實還是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期。

天網雷達預警通過自身的電子商務數據優勢進行訂單預測,指導物流企業提前配置資源;反過來,天網數據平台又根據物流企業反饋的物流壓力數據引導電商商家的促銷策略,從源頭上減少爆倉風險。據瞭解,菜鳥網絡「雙十一」天網預警雷達關於單量、訂單分佈的預測準確率達95%以上,促進了物流與電商的協同發展(數據來源:菜鳥網絡)。

4.智能分倉與庫存前置提高時效並加快周轉率

如果物流數據平台與物理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智能分倉與庫存前置也將成為可能。中國地大物博,土地面積為960多萬平方公里,要在如此大的地域中做到24小時送貨必達,不靠庫存前置是不可能的。簡而言之,就是要在消費者下單之前將商品提前以成本最低的方式運到離消費者最近的電商倉儲中,而且,從商品入倉到消費者下單,再到商品揀貨出倉,這期間的時間越短越好,因為時間越短,意味著物流持有成本越低,庫存周轉也越快。這需要極強的預測能力,商家什麼時候發貨、分別發多少貨到什麼地方、運輸方式和運輸時間的估算,都需要緊密結合,分毫不差。菜鳥網絡的天網基於阿里巴巴豐富的數據積累,有完成這項任務的潛力,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將大幅提高物流時效,提升消費者體驗,對商家而言,智能分倉、庫存前置與持有成本最佳平衡點的確定,也有助於提高完美訂單達成率,提升庫存周轉效率。

目前,菜鳥網絡還推出了物流路徑優化和電子面單等產品。所謂物流路徑優化,是菜鳥網絡基於歷史數據,提前將物流的各個節點標注於包裹上,這樣包裹在每個物流環節中就可以免去多餘的分揀步驟。以往沒有路徑優化時,物流企業需要一批有經驗的分揀操作員逐一分揀包裹。電子面單則可以大幅提高商家的發貨速度,並減少物流企業的成本。以往物流企業員工需要手寫面單,錯誤損失率為2%~3%,電子面單起到了明顯改善作用。由於電子面單採用熱敏紙打印,比傳統針式打印機至少快6倍以上,提高了企業發貨出倉速度(來源:阿里研究院)。

智能物流與社會化物流的發展:軀體在蛻變

1.包裹全程「順路」是社會物流資源的最大優化

物流是一個社會接力的過程,之所以接力成本高、效率低或無法完成,是因為信息不對稱,而互聯網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信息對稱到一定程度,包裹在理論上可以全程搭乘「順風車」,物流成本則會直線下降。實際上,已經有不少電子商務或物流企業對此進行了嘗試,2013年,DHL在瑞典推出了一個新的在線平台MyWays,特別針對「定時達」服務設計了相應的手機APP,那些希望在自己日常活動路線上順路獲得收入的市民,即可成為快遞員。這個計劃遵循了「眾包快遞」的原則,在這個平台上,特定的投遞服務被外包給個人志願者。MyWays應用將在線購物者們連接起來,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如果正好與這些投遞志願者的時間表相吻合且順路,志願者可進行捎帶並從中獲得一定的收入。對於接收者來說,也方便了他們接收包裹,因為他們可自行選擇投遞日期和時間,這無疑簡化了「最後一公里」的投遞進程,這項服務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DHL網絡的所有服務點同步推出。借助MyWays平台和手機客戶端,這項服務操作簡便,在線提交一個投遞需求後,包裹接收者就可同時指定投遞的時間和地點,系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投遞費用。包裹將在DHL的平台上即時註冊,所有MyWays用戶都可看到需求信息,這些用戶可自行選擇投遞時間點、投遞線路與自己相符的包裹進行捎帶[2]。

2.任何社會資源都可以成為社會物流載體的一部分

不但人可以順路送快遞,出租車也同樣可以。2014年11月,據《華爾街日報》透露,在舊金山和洛杉磯,亞馬遜試驗利用移動打車應用Flywheel,通過出租車為用戶送包裹。這次試驗是亞馬遜為加快包裹送達速度而進行的最新嘗試,目的是與實體零售商更直接地競爭,在UPS、聯邦快遞和美國郵政服務之外開闢新的包裹快遞途徑。亞馬遜也在開發一種「當日達算法」,根據送達速度和價格對多種快遞服務進行評估。在最近的測試中,亞馬遜與Flywheel進行了合作,後者的打車應用與Uber和Lyft的系統相連。亞馬遜通過Flywheel應用把出租車「叫到」小型配送中心,每輛車安排最多10件郵政編碼相同的包裹,每件包裹付費5美元,要求1小時內送達[3]。亞馬遜使用出租車送包裹的另外一個目的是降低快遞費用。快遞費用在亞馬遜營收中的占比已經由2009年的7.2%上升至2014年的8.9%[4]。當然,這種出租車送快遞可以看作是基於打車軟件的物流應用,國內也有一些應用,被戲稱為快滴打車貨運版本,雖然還是初步實踐,效果還有待觀察,但這些創新標誌著物流社會化開始。在互聯網的推動下,任何一樣社會資源均可成為物流載體,這就是物流系統這個軀體的變化。

3.智能物流機器人已經開始投入使用

智能物流的步伐也從未停下,亞馬遜的Kiva電商倉儲機器人就是一個例子。在加利福尼亞州特雷西的巨大電商倉儲中,有超過3000台機器人在幫助亞馬遜跟進每一個客戶的訂單。這些幫助亞馬遜的機器人名為Kiva,它們是矮矮胖胖呈方形的機器人,體型小,但能夠舉起重達750磅的貨物。它們增加了倉庫空間的容納量,在中心使用Kiva系統能處理50%以上的庫存[5]。Kiva機器人能在整個倉庫中穿梭,根據訂單搜索產品,攝像頭位於正上方,以識別出貨架,一旦貨架被識別,其自動化系統會將貨架舉起並按照算法路徑進行搬運。

開發Kiva機器人的是亞馬遜在2012年5月收購的一家初創公司。現在,亞馬遜已在10個倉庫中部署了超過1.5萬個Kiva機器人。Kiva機器人在亞馬遜倉庫的工作似乎十分「單調」,但亞馬遜表示,在機器人的幫助下,每筆訂單都能省下1小時的時間[6]。

[1] 「派送一件提1元錢快遞員月入過萬是神話」,《大慶日報》2014年11月11日報道,http://www.dqdaily.com/news/2014-11/11/content_2433054_2.htm。

[2] 國家郵政局網站,「DHL眾包快遞項目將在瑞典試運行,今年底投入商用」,《中國郵政快遞報》。

[3] 搜狐IT,「如何解決物流難題,亞馬遜告訴你,用出租車」,2014年11月6日,http://it.sohu.com/20141106/n405827623.shtml。

[4] 搜狐IT,「如何解決物流難題,亞馬遜告訴你,用出租車」,2014年11月6日,http://it.sohu.com/20141106/n405827623.shtml。

[5] 雷鋒網,「如果亞馬遜是聖誕老人,KIVA就是馴鹿」,2014年12月1日,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412/pLMYNsNKx1ENI2UL.html。

[6] 牛華網,「倉儲機器人KIVA大揭秘:時尚最忙的亞馬遜員工」,2014年12月1日,http://www.newhua.com/2014/1201/286018.shtml。

《互聯網+:從IT到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