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節

「您的意思是……?」玉笙煙不太明白,轉而望向至尊寶求解,他連忙上前兩步給老人行個禮,然後拿起玉笙煙受傷的左手朝老人遞了過去,恭敬道:「您是要她把手伸過來吧?」
佛心長老依舊不語,只是輕輕伸右手搭在玉笙煙手腕之上,左手猝然伸出在面前一滑而過,連連翻動變化了三個手印,接著將左手在自己右手上一拍,口中沉聲道:「咄!」
瞬間,那玉笙煙手上刀割的痛楚頓時消失,她驚詫中低頭去看,卻見手上傷痕依舊,可是血卻不在流出,手背上刀口徐徐收攏,漸漸合成了一到縫隙——若不仔細尋找,怕是那一絲半點的傷痕也看不出來!
「您這是……」
「你還年輕,又長的美貌,手上留著這般的傷痕成什麼樣子?」那佛心長老這才歎口氣把手收回,「寂光也真是,幹嘛這麼早就把法術真決傳給你?也不知多等幾年!」不等玉笙煙說話,他又接著道:「不錯,你這法術確實是寂光那老婆子的,我又不是老眼昏花,怎地不認識?寂光這法術我看了幾十年,熟得很,除了她自己和徒弟,旁人至多喚出個草人傀儡,又怎地能使用歸元之術,將這草人催動命數成為魂靈之體?」
他口中說著話,相似不經意之間卻把手藏到了背後,玉笙湮沒有看見,那至尊寶卻看得分明——只見他那手抖得極為厲害,像是脫力之後有些不受控似的……
玉笙煙聽佛心長老如此說,自然便解釋一下:「婆婆與我這許多年一直在逃,她好幾次都險些支撐不住,全靠著天意眷顧才逃過一劫……所以,婆婆直說自己時間不多,要把所學的法術盡數交給我,所以……」
聽玉笙煙如此說,佛心長老略略點頭,像是明白一般:「不錯,她當年所受之傷如此,先把法術教給你,倒是沒有法子的事兒,換做旁人,怕是也只有這般……對了,今次上山,是只有你們兩人而來,還是說寂光也來了?」
說這話,便將目光投到了至尊寶身上……
看那老人注意至尊寶的來歷,玉笙煙便只得解釋一下,將這一回婆婆叫自己所做之事說了,首先從前往東白蓮島說起,然後再說自己救回了果報聖母,最後說到在萬般無奈之下,自己被迫先來聖母峰,希望能得到那淨國、余國兩大聖母手中的聖卷——如此一說,至尊寶的來歷便不詳說了,只是淡淡說是婆婆讓他與自己一同去的,是舊人故友云云。
果然,如此一說,那佛心長老倒是沒有在至尊寶一事上多加糾纏,想了想,他也是歎道:「果報此回的安排,倒也沒有錯,讓你想法子把教中聖物取了,即便是聖母峰屆時失守,也能靠著聖物再次豎起無生老母大旗,再建聖地——可是,你要想取那聖物,怕是機會不多吧……」
玉笙煙注意聽那佛心長老所言何事,可是至尊寶只從看見那佛心長老藏手之後,一直仔細再看他的臉色,此刻見得他那臉色略略有些發白,說話中亦有些氣力不濟的感覺,心中奇怪之下,便朝著那佛心長老的身後瞧去……
這一瞧,卻看得那佛心長老身後,不知怎地竟然已經有了一灘血跡在地!
再一看時,卻見得那血漬之中,依舊還有一滴滴鮮血滴落其中,至尊寶心中犯疑,當即便拉了拉玉笙煙,朝著那佛心長老身後一指……佛心長老所思還是替玉笙煙如何取得那剩下兩個聖卷,自然沒注意到這個小動作。
雖說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可是剛才玉笙煙在自己手上刻出的符號不再流血,佛心長老施法,身後出現血漬……任誰也能猜到,這其中必有聯繫吧?
當即,玉笙煙便打斷了佛心長老之言,忽然問道:「長老,您那手能不能伸到前面,讓我看看可好?」沒想她驟然之間來了這句話,那佛心長老也是始料未及,當即一詫,知道瞞不過了,淡然之中便把手取了出來。
只見佛心長老那樹皮般的手上,不知何時居然傷得血肉模糊,鮮血正一滴滴從手背滴落,淌落地上——玉笙煙一驚,又看了看至尊寶,詫然道:「難道,這便是您替我治手的結果麼?」
佛心長老微笑不語,至尊寶想了想,還是決然點了點頭!
百味打翻,難言難分,玉笙煙心中不知道是個什麼味道,不知不覺眼眶也有些迷茫了,朝著佛心長老那手多看幾眼,不由得哽咽道:「長老,您、您這是……您這是……」
「無妨無妨!」佛心長老哈哈一笑:「這人世間的痛苦,我替他人受得,怎麼替你便受不得了?煙兒,此回便算是我送你小姑娘的見面禮吧!」
不驕不躁,既不頹然亦不驕縱,只把此事說得像那尋常小事一般——至尊寶與玉笙煙頓時明白了那佛心長老名字的來由!
激動之下,玉笙煙也不知如何說了,倒是旁邊至尊寶提醒道:「煙兒,你看我們是不是幫長老先把這手銬腳鐐取了再說?」
「對,對啊!」玉笙煙當即棒喝而醒,頓時便道:「長老,我們幫您把這手銬取了吧?」說著已經從懷裡摸出了短刀,想要上前動手……這時候,卻是那佛心長老擺了擺手:「這手銬取不得!」

第二百三十三章 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妙根

不等兩人發問,那佛心長老已解釋道:「你倆雖然經歷重重磨難,通過山腹隧道潛入了峰頂,又值此圍山攻教之時人乏馬困,值守鬆懈,一切順意……可是,你們千萬不要忘記了,這對於此上山的目的,僅僅只是第一步,取得那聖卷才是你倆的目的!」
聽得佛心長老如此說,兩人心中頓時明白,長老定然是心中有了所議,於是乎便不做聲等他繼續——果然,接下來那佛心長老也不多說,直直便發問道:「你們對此事,可有自己的計劃麼?」
對視一眼,還是玉笙煙開口:「我們只是想先摸上去,然後再作打算——長老,這聖卷若無意外,該是在那淨國、余國的住所中吧?」既像解釋,又像是自問自答。
佛心長老聽得此言,略略搖頭:「你們認定聖卷在他倆所居的殿中,想必也是果報所說,此言倒是不錯,我也認定便在此處——可是,即便你倆上得山上,可是她倆俱守殿內,你們可又認為有機會麼?」
「這或者只能試試看吧?」至尊寶畢竟年輕氣盛,於是便搶著開口:「我們摸上山去,找個地方藏著,總能找著機會將那聖卷偷出吧?」他聳聳肩:「現在山下圍攻之盛,生魂大陣連連被襲,聖母定然不會無視,必有前去查看的時候……屆時,便是我倆的機會!」
玉笙煙亦接著道:「即便她倆一時半會不會去查看那法陣,可是總不能也不吃喝吧?只要出門吃喝,我們亦是能夠得手!」
佛心長老道:「你們所言不錯,她們確實也會離開,可是關於此節你們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想起來,果報被囚禁多年,也不會知曉……」他長長吐出口氣,正色道:「自打那密宗攻我教中各大壇口以來,她們二人便不會一齊出來了,無論何時,那大殿之中總剩下一人守著……」
「怎會這樣?」兩人齊齊道:「難不曾,那密宗的目的是來搶這經卷麼?所以她們如此防備,小心至此?」
佛心長老搖頭:「此節我倒是不知為何了,只是說知道此事而已……」他望向二人:「此番若真是這般,你們又將如何?」
佛心長老所問,並非是要為難兩人,而是要引出自己的法子,玉笙煙與至尊寶心知肚明,所以在說話中坦然了自己的想法——此刻他倆計劃既然行不通,自然而然便求助長老詢問可有良策以應……
於此,那佛心長老才朝著那石台上的諸多法器一指,問道:「此物你們可認識麼?」這些東西雖說與當初城隍廟之物不一,但是至尊寶分明卻從那化寶鼎與溝壑之位嗅到了熟悉的味道,於是便道:「長老,此處的東西我看,似乎是開地府之門,與陰冥進行買賣的東西吧?只是不知這些東西和我們今日之事,又與不能取您的手銬腳鐐有何關係呢?」
「關係甚大!」佛心長老道:「你們今日趕到,也算是天意使然,我這裡便有個機會,能夠試試將她們二人盡數引出!如此如此……」
那佛心長老娓娓說出一番話,兩人心中這才明白了來龍去脈——原來,那佛心長老之所以有此得名,並非僅僅因為他的佛心仁術被人稱頌,而與本身有著極大關係!
佛心長老作為教中護法,一直在世間行走,施法救人、賜符施水,為了救治疾苦之人,還悟出了一套能夠將病苦轉移到自己身上的法術,替人世間眾人承受那巨大的痛苦,此佛心慈悲堪比聖人,多年施法之後居然還驚動了地府冥差,將他此事奏於了地藏菩薩,繼而得到了冥府加持,使他能夠開啟鬼市,從那地府之中請來亡故法門眾人,將自己的一些病苦惡疾、毒瘴糜爛送入之內,以為交易的方式減輕痛楚。
地府有言:此本事只為你開一方便之門,卻不干涉你所行所為,有了此門之後,你自然便可與那各種遊魂野鬼交易,當中何去何從,自己把握罷!
自此之後,那佛心長老除了救助世人,甚至還幫助鬼魂將自己未盡之事妥帖處置,攢下了極大的因果——可是那能開個地府之門的法術卻落入了淨國眼中,成為了她最後決定要剿滅寂光、果報兩大聖母的最大憑仗!
只要有了此門,那便能請來九幽鬼魂,聯繫須彌勒聖佛、無生老母元神,根本不再需要四大聖母同聚同施,才能溝通天意聖聽了!
她們發難對付了寂光、果報兩大聖母之後,佛心長老居於這左護法之位,自然上山來質問呵斥,沒想到居然就此被兩人擒下,關押在水牢之中,逼迫他替兩人辦事,打開那地府之門——在教眾性命的威脅之下,佛心長老也不得不妥協,為她兩人打開這地府之門!
歷年之間,那地府之門打開無數,淨國也在其中多次尋找九幽冤魂,佛心長老雖說只是幫助打開通途,可是那諸年之間她倆與地府的溝通,卻一直看在眼裡——便在數年之前,淨國偶然之間,居然從那地府門中聯繫到了個遠古神靈的元神本名!
那聲音明確告訴淨國,自己便是這遠古須彌勒聖佛的本神尊體,從那黑暗大至勢中甦醒,只為了對現在的『紅陽』人間行而清洗,使得光歸大明,暗歸極暗,祛除一切苦厄傷痛,使得人間大樂歡喜,建立『白陽』浩淼樂土……
那聲音告訴淨國,要想自己降臨人世,首先便要擊破這人心恢恢之中千年積累的醜惡行習,以萬人血珠為媒,引動事件天地六芒,將那醜惡之人送進這大至勢中熔煉,最終它才能降臨人世,帶領白蓮教一舉破除人間之障,進入這極樂白陽聖世。
淨國對此深信不疑,當即便命令教眾開始在華夏各地起事,稱那些進入華夏的諸多洋人為化外鬼民,屠戮殺害;繼而發展成為大舉起義,帶領教眾設立軍隊以為戰——背後,卻有這天師在收集大戰之後的萬人血魄,凝聚此血珠成型。
年餘之前,眼看這血珠堪堪收集完成,那聲音又降臨告之淨國,說是需要在此六芒星陣之中加以須彌輪轉陰胎,凝聚九千九百九十九名邪魔外道的心魄之血為媒,自己便能降世……至此,那白蓮教開始了大舉抓捕法門各派弟子的過程。
淨國認為,除了自己本派弟子之外,其他無論佛家道教、陰陽五行、密宗降師、鬼匠靈童等等,均屬於邪魔外道,死不足惜,是上天安置在華夏作為媒介的,當即便對於任何事情均不聞不問,只是一心抓捕各派弟子送往山中,以為憑借……
《大歡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