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其實,兩年多來,琴亞生活上的變化,也不能說是太大,不過對一個一直只生活在山村中的少女來說,已經可以說得上是天翻地覆的了。
  琴亞在離開山村之後,運氣並不算太壞,她不知道如何才能離開山區,只是固執地,每天向著同一個方向走著,幾天之後,她就遇上了那個騾販子。
  騾販子的心地很好,給了琴亞相當大的幫助,把琴亞帶到了自己的家中,交給了他的妻子,這以後,琴亞的生活變化,可以長話短說,雖然她這個人物,在整個故事中,相當重要,但那一段經歷,卻無關緊要。騾販子沒有兒女,所以琴亞受到相當好的照顧,她人又聰明,不到半年,已經看不出她是一個從未離開過山村的少女了。
  騾販子的家在山腳下的一個鎮上,半年之後,琴亞離開了那個鎮,到了另一處更大的地方,在那裡接受政府學校主辦的成人教育,又過了一年,她又來到了首都塔拉拉利夫,那是島上最大的城市,有超過四十萬人口,有著數百年歷史,琴亞已完全可以獨立適應城市生活了,她在一家規模不是很大,但是烹調精美,極受當地上層人士和外來遊客欣賞的餐室中做女侍。
  敘述到這裡,可以把琴亞的事,暫時擱置一下,也可以把紅頭老爹和他一家的事,暫且不表。
  卻說有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英生,他真是姓英,又恰好在英國出生,所以就順理成章,叫作英生,和什麼王英生、陳英生不同,英生就是英生。
  英生是一個地質學家,十分相信地殼分裂說——也就是地球上的陸地,本來是連成一塊的,後來因為地殼的變動,才分裂了開來,成為如今的五大洲。
  他而且相信,馬達加斯加島,如今雖然在非洲大陸的東面,離非洲大陸十分近,但是在地殼未曾分裂之前,卻應該在印度的東部,也就是如今印度洋的位置上。
  他的這項假設,如果被證實了的話,將會十分重要,因為那麼大的一塊陸地,漂移得離原來的位置如此之遠,這將可以進一步推斷為在印度洋的海底,有著造成這種漂移的因素在。例如那裡的地層特別薄,有著巨大的斷層,等等。
  既然在喜馬拉雅山的頂上,可發現海洋生物菊石的化石,證明喜馬拉雅山頂,原來是海底,是被印度次大陸向亞洲大陸漂移的過程中「擠」出來的,英生就更加堅信印度洋深處,一定還有著為人類所未知的地殼變動因素在,他就是要把這種因素找出來。
  所以,他先在印度居住了一年,然後,又到馬達加斯加島去,研究兩地之間生物的類同、岩石結構的類同,以證明他的理論。
  英生可以說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人,我和他認識,是他在印度東岸居住的那一年。
  那一年,我到印度去有事。
  (我到印度去,找一個印度人。)
  (這句話,聽起來很滑稽,但當時的歷程,卻極其曲折,整個過程,記述在名為」連鎖」的那個故事之中。)
  我是在新德里遇到他的,談得可算投機,後來,他到了馬達加斯加島,曾經和我通過信。有一次,他十分高興地告訴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的一種猴子,「狐猴」,就和印度大陸上的眼鏡猴,全然是近親。
  而接下來的幾封信,他表示他自己完全迷上了馬達加斯加島,大有留戀不願離去之勢。在他陸續寄來的信件中。可以知道他足跡幾乎遍及全島。
  自然,他也到過騾販子居住的那個鎮市。
  他已經學會了一口當地言語,那天,他在鎮市唯一的一家書店之中,詢問有沒有新到的一本地質學雜誌,書店的職員正在整理一大堆書,抬起頭來,告訴他:「沒有,我們這種小地方,從來也沒有人會看這種專門的書。」
  得到了這種很合理的回答,英生本來已準備離去的了,可是他卻多看了一眼,一眼瞥見店員手中拿著的一本厚厚的書,書名赫然是:「門電路(脈衝電路)研究」。
  那是相當專門的學術性著作,和這種小地方,顯然不是十分相合的。
  這使得英生感到了一絲好奇,他接著又看店員正在整理的另一些書,越看越是奇怪,因為那全是一些專門之極的書,而且包括的範圍十分廣泛,有相當多數量,是電學方面的書,如「電磁學」,也有不少最新的專門性的雜誌。也有物理學方面十分高深的著作,有極厚的一冊,是近十年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的得獎論文。
  這已經使英生驚訝得連口都合不攏來了,而當他又看到了一本地質學的書,那是他和另一位地質學家合著的,專論澳洲山脈形成和性質的專門著作,他實在忍不住了,問那店員道:「怎麼一回事?哪一家著名的大學在這裡設立了研究所,所以才需要那麼多各門的高級參考書?」
  那店員搖著頭:「當然不是,這些書,全是卡利先生訂的,多年來,他訂了不知道多少書,加起來,怕比我們整個店的書,還要多好幾倍。」
  英生大為咋舌:「全是這樣的書?」
  那店員道:「開始沒有那麼專門,但是後來,卻越來越專門,這些書,我真懷疑是不是真有人看得懂,售價本來就不便宜,再加上運裝費——」
  店員用力搖著頭,像是覺得把大量的金錢花在買這些書上,是一種罪過一樣。
  英生這時,對於買那些書的那位卡利先生,簡直敬佩得有點五體投地了,他用十分恭敬的聲調問:「那位卡利先生,一定是一位大學者了?」
  店員先是怔了一怔,隨即哈哈大笑了起來,英生不明白他為什麼要笑,只好等他解釋。店員笑了好一會,才道:「或許他真是大學者,那真是真人不露相了,不過,鎮上的人,都只知道他當了二十年的騾販子。」
  英生在馬達加斯加島上住了那麼久,當然知道「騾販子」是怎樣的一種職業,他聽得店員這樣說,呆了一呆,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店員在這時,已向外一指:「看,卡利先生來了。」
  英生轉過頭去,看到了一個個子高高瘦瘦的中年人,正向著書店走過來。
  這個名字叫卡利的騾販子,當然就是這個故事一開始,把紅頭老爹一家人,帶進了那個山村的那個騾販子,在故事之中,他已經出現過好多次了,可是他是什麼樣子的,卻一直沒有形容過,就趁這個機會,好好看他一下吧。
  和所有的騾販子一樣。由於長年累月在山路中跋涉的緣故,身體中積累脂肪的機會較少,所以相當瘦削,而且,一股風塵僕僕的樣子。
  卡利有著一雙小眼睛,目光也混濁不清,大約有五十出頭的年紀了,皮膚黝黑,走起路來,有點跳躍的動作,衣服雖然不舊,但總給人以一種不乾淨的感覺,花白的頭髮已開始稀疏。
《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