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封信//承認自己「貧窮」,才能真正「富有」


夢馨:

半年前,我和你講過關於貧窮的一些事情。因為我小時候非常窮,所以希望你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和你不一樣的人,也希望你將來能夠幫助窮人。現在,你又長大了一點兒,學習了世界歷史,對世界有了更多的瞭解,因此我想就貧窮這個話題與你做更深入的交流。

貧窮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讓人奮發向上;另一方面又讓人頹廢不能自拔,以至於大家說小時候窮,一輩子窮。那麼是什麼讓它成為激勵人的力量,又是什麼讓它成為一種終身的詛咒呢?

人的天性是不安於現狀,窮則思變,變則通達,因此貧窮可以成為一種動力。上次我和你講我那一代人就是為了改變自身經濟狀況而奮發努力的。

但是,今天你在美國看到的通常是另一番景象: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幾乎無法走出原屬的社會階層,一代人的貧窮導致了下一代人的貧窮。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說這是由環境造成的。這沒有問題,但是為什麼環境因素的作用如此之大?為什麼窮人不願意擺脫原來的環境束縛?針對這個問題,很多社會學家做了大量的統計,找出的原因五花八門,沒有一個讓我信服。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人要擺脫貧窮,需要在主流社會環境中生活和發展,但是窮人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中常常會遭受別人的白眼甚至被欺負。久而久之,他們漸漸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很多人又回到自己習慣的窮苦環境。我經常講人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就是這個道理。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其實很難辦到,因為人有很多弱點,比如調整自尊心,自己的物質越缺少,心理就越脆弱。在中國有一個詞叫作「玻璃心」,就是講一些人的心理特別脆弱,稍微一被批評就傷了自尊心。什麼人會有「玻璃心」呢?一個生於富有家庭的孩子是不怕別人說他窮的,一個成績非常好的孩子是不怕別人說他笨的。相反,一個貧家子弟反而怕別人說他窮,看不起他。為了買一部iPhone手機賣腎的人,一定是貧家子弟,怕別人說他窮。類似地,越是學得不好的孩子,越怕別人說他笨。這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特點。於是,很多窮人最後還是選擇與窮人為伍,成績差的孩子還是選擇扎堆一起玩兒。久而久之,那些人就無法擺脫原屬階層了。對於窮人和弱者,有時候你越保護,越照顧,反而會給他們貼上弱勢的標籤,把他們禁錮在原來的社會地位上。

其實,有很多不怕被人嘲笑的窮人。雖然他們也曾經被人瞧不起,但是總有一種要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慾望。雖然他們經常遭受別人的白眼,但是沒有失去奮發向上的動力。中國舊上海有一個小混混,叫作杜月笙,靠給人修腳、買水果為生。不知道遭受了別人多少白眼,但是他仍然一門心思要擠進上層社會,最後還真的做到了。這種例子其實並不少見,而他們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打碎自己的「玻璃心」。

通常,如果人有信仰,就比較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有信仰的人通常比較寬宏大量,對自己和他人都是如此。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猶太人在出生時極為貧困,被人歧視,最後卻能通過自己努力取得成功。古代猶太王國的國王所羅門認為,貧困的狀態使人奮發上進,只要不失去信仰,就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把貧窮變成一種力量。因此,很多猶太人認為,人年輕時不妨貧窮一點兒,以便養成一輩子努力的習慣。他們也不會看不起貧窮的人。所羅門說,智慧是不分貧富的,貧窮是神對人的考驗,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

你並不貧窮,但是如果有些事情做不好,那麼你所處的地位可能和貧窮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心理能否接受自己不如別人,在可能會被別人嘲笑的情況下,是否還能努力往前走,直到改變自己的狀態,就是一個考驗了,這和走出貧困差不多。你曾經有一段時間彈鋼琴陷入了困境,以至於你都不好意思再去鋼琴老師家上課,但最終你還是硬著頭皮去了。雖然你能感受到老師不是很滿意,但還是堅持了下來,找到了通過努力改變自身狀態的動力,最終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了好名次,有幸到紐約的林肯中心進行演出。你在一些課程上,也遇到過類似的困境,以至於你的媽媽考慮是否讓你上一些容易的課程,以便成績單能漂亮點兒。但是這麼一來,就如同貧民窟的孩子終止了自己融入主流社會的努力,再次回到社會底層。最終你堅持了下來,其實,你學的那些內容難一點兒或容易一點兒,對你將來的發展,包括學習其他課程沒有太大影響。我當然知道選一門容易的課程,成績單能漂亮些,但是如果你因此養成了躲在舒適區,不願意走出來的習慣,成績單上那好一點兒的成績反而會害了你。

你一輩子會在很多時候感受到自己的「貧窮」,這時你是否還願意融入一個更「富有」、更高層次的環境,就決定了你是否能夠不斷進步。很多人的進步到30多歲就停止了,只有很少的人一直能夠堅持到老年。永遠要承認自己的貧窮,不用擔心別人的白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富有起來。做任何事情,誰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難免的。不能指望別人永遠給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是為自己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方法。

希望你把各種挫折和匱乏作為自己的動力。

你的父親2018年1月


《態度:吳軍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