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不夠好,該怎麼辦

他人的評價是任何人生活中都無法忽視的一部分,因為它們無時無刻不在,而且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正面評價能讓人歡欣鼓舞;負面評價則會讓人羞愧和失落,嚴重的甚至會讓人陷入自卑的困境。正因為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為別人對自己的種種看法而苦惱,那麼要如何才能避免他人的評價對我們造成影響呢?

擁有一定公眾影響力的人都會面臨同一個問題——關注度會將我們暴露在任人評論的風險之中,而大眾通常是缺乏理性且情緒化的,因此我們無可避免地會因為觀點不同而受到惡意攻擊。當這樣的事情第一次發生在我身上時,我感到無比憤怒,同時又極其委屈和難過。有那麼一瞬間,我甚至陷入了自我懷疑,心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如他人評價中的那麼差,但我很快制止了這種情緒的蔓延。我想起了《反脆弱》中對「反脆弱」的定義:「從隨機事件中獲得的有利結果大於不利結果。」於是,我決定要用反脆弱的方式面對這件事情,並開始思索如何從中獲益。

「自己不夠好」幾乎是所有人內心深處最害怕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美國最知名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在2013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中提到,在過去25年訪談生涯中,她最重要的一個領悟就是人類擁有一項共同的天性,即我們都渴望被認可。她說,每當錄影結束的那一瞬間,所有嘉賓,不管是布什總統、奧巴馬總統,還是碧昂斯,都會問她同一個問題:「Was that ok?」(我剛才表現得還行嗎?)由此可見,即便是總統和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樣,害怕自己不夠好,渴望得到認可。

自尊(Self-esteem)屬於社會心理學的範疇,它關乎自我價值感,是我們對自我價值主觀評價的結果。擁有自尊的人,相對而言,更加自信和快樂,人格也更加完整。缺乏自尊的人,則會表現出兩種極端:一種是虛榮,即通過刻意炫耀和誇大事實來博得認可和崇拜;另一種則是自閉、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自尊對每個人來說都極其重要,因為它與我們的幸福感息息相關。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而形成的,它依賴於與他人的比較以及他人對我們的評價,也就是說,他人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我們覺得自己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別人認為我們好不好。

讚揚和認可不僅會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還會讓我們變得積極和自信,那些指出我們缺陷和不足的評價則會帶來羞愧感和自我懷疑,而惡意攻擊,即便是毫無理由和毫無根據的,也會降低我們的價值感,傷害到我們的自尊心,使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

然而,並不是只有那些給我們帶來愉悅感的評價才是有意義和價值的,事實上,除了惡意的攻擊之外,任何形式的評價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我們都有過度自信的傾向,這種傾向經常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無法看到自己的問題,而他人的評價則能從第三方的角度給予我們反饋。如果能夠合理利用這些反饋,它們其實可以很好地促進我們成長。然而,很多時候,它們卻無法為我們所用,因為面對那些指出我們缺點和錯誤的評論,我們往往會條件反射般地進入一種自我保護狀態,不僅不接受這些評論,還會對評論者產生敵對心理,甚至進行反擊。

我們害怕自己不夠好,所以為了保護自尊心,我們本能地排斥一切不好的評價,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傷害我們自尊心的不是那些不好的評價,而是我們僵固型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我們的自尊來源於靜止、僵化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動態、發展的自我形象。所以,避免不好評價對我們自尊造成影響的最好辦法不是拒絕它們,而是給自己換一種思維模式,從僵固型思維模式轉變為成長型思維模式。

這兩種思維模式是由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提出來的,她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的一位傑出研究者,並在人類動機與智力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論與研究工作。2007年,她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書,叫作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譯本名:《看見成長的自己》)。

在本書中,卡羅爾·德韋克區別了兩種在人們的成功過程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思維模式:僵固型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和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僵固型思維者的特點是,他們認為聰明才智是一個人固定不變的特質,因此他們永遠處在一個「證明自己」而非「發展自己」的心態中。僵固型思維者會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不願意暴露自己的不足,並努力通過迴避挑戰來避免失敗,以此維持自信。與此同時,他們總希望證明自己的才華高人一等,別人的認可會讓他們因為產生優越感而變得自負,而一旦覺得不如他人時便會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中。

成長型思維者則恰恰相反,認為能力是通過學習不斷發展而來的,因此他們的關注點不在於「證明自己」,而在於「發展自己」,他們不會因為失敗或者負面評價而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而是把它們看作自我提升的機會,更不會把當前的不足與自我價值等同起來。成長型思維者往往不需要非常自信,他們即使認為自己不擅長,也可以全心投入,並堅持下去,他們不必證明自己做得非常好,因為他們相信人的能力是動態發展的,因此只要能夠不斷進步就好。

許多年來的研究已經表明,當人們採納僵固型思維模式時,這種思維模式會限制他們獲得成長和成功。當一個人過分在意於證明自己的天分與才能的時候,他便會為了獲得讚揚與認可而努力掩飾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而且還會為了避免暴露弱點而極力逃避所有挑戰性的任務。然而,學習和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和糾錯的過程,如果長期停留在舒適區,就會因為得不到挑戰而無法獲得成長。

如果仔細觀察身邊的人,我們會發現社會中僵固型思維者的數量遠遠超過成長型思維者。這很可能與我們的本能有關,但現有的這種注重結果而非過程的教育體制和文化氛圍毫無疑問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本能。儘管成長型思維模式並非天生自帶的,它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習得。

這種思維模式轉換的第一步就要承認和正視自己的不足,然後思考如何通過改進自己的不足來獲得進步和成長。當我們勇敢、大方地承認自己的無知、不足和不完美,然後把關注點放在自我發展上時,便能坦然面對所有的評價,並從中獲益:如果說得對,那麼就接受並成長,讓自己因此變得更好;如果說得不對,那麼就無須在意,那些惡意攻擊和毫無價值的負面評價也就無法對我們造成傷害。如此一來,我們就擁有了反脆弱性,不僅不會因為他人的負面評價而自尊心受損,還能利用它們來促進自己成長。

所有人都有過無知與稚嫩,也永遠存在著缺陷與不足,這並不值得羞恥,因為沒有人天生完美。即便存在著完美,我也不想擁有,因為完美就意味著無須再成長,而成長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

在我選擇成長型思維模式,放棄證明自己,而是把成長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之後,我不僅不再為他人的評價所困擾,甚至還會因為別人指出我的不足而開心,因為這意味著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在以後的日子裡,當我再次遇到惡意的貶低和攻擊時,我也不再以憤怒、反駁或者對抗來回應,而是大大方方承認:我的確不夠好,但我在進步。

是的,我在進步。這才是害怕自己不夠好的最好的心靈解藥。

《斜槓青年: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