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向於被自我中心的思維和感受所主導是人類在學習中面對的一個最基本的挑戰。我們即刻的慾望、痛苦、想法和感受深深地主導了我們的生活。出於本質上的自私,我們去尋求自我滿足。我們並不去考慮自身的看法是否精確,反而總認為我們已經思考過;我們並不去深入思考個人成長、發展和自我完善的問題,也總是認為我們已經思考過;我們並不會去主動地發現自己的弱點、偏見和自欺。相反,我們總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目標,避免他人的反對,合理化自己的觀點和行為。
人們傾向於用自我中心的方式進行思考,這意味著我們幾乎沒有真正地理解自身思維和情感的本質。例如,我們中的很多人無意識地相信,不思考也是有可能獲得知識的,也是有可能閱讀的,並且優秀的寫作能力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而非後天努力的結果。因此,我們傾向於逃避學習的責任,不再嘗試學習新的思維模式。我們中的很多人在思維上是墨守成規和過於簡單化的,而自我中心又妨礙了我們發現這一問題,我們用自己發明的內在枷鎖束縛住了自己。
這些內在的枷鎖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成功、成長和幸福感帶來負面的影響。通過忽視自我或假裝自己是思維公正的就想克服人類的自我中心是不可能的。只有發展明確的習慣,才能約束住我們的自我中心。我們只有看到自己回應方式的不足,通過重組思維來調整,而不是簡單否認這些回應模式,才能超越自我中心式情感的回應。例如,如果你想被老師提問,卻又「擔心會被嘲笑」,你必須明確產生這種恐懼情感的自我中心思維:「如果我問了這個問題,其他學生可能認為我很木訥或很愚鈍。」明確這種思維之後,你可以對其進行替換。例如:「我的任何問題都能幫助我學習,其他學生也是這樣。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學生認為我的問題是愚蠢的,那是他們的問題,他們缺乏一種將提問理解為學習的能力。我不會因為他人對學習的狹隘理解而阻礙我的學習。」
我們之後將回到處理自我中心的問題上來。同時開始思考自我中心是什麼,並且找出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