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通常是最難的。相比於處理一項艱巨的任務,拖延、做別的事,這些都要簡單得多。在第4章,你學會了把龐大的任務分解成小步驟的方法。任務越小,越容易完成,你也會越快地感受到自己在接近目標的路上不斷前進。
「任務越小,越容易完成。」
渥太華卡爾頓大學(Ottawa』s Carleton University)的拖延研究小組主管蒂莫西·派爾教授(Professor Timothy Pychyl)曾揭露了該方法奏效的原因。他的系列研究表明,根據不同的行為模式,可以把人分為兩類:行動導向型人群,這類人群可以在不同任務間自由變換;狀態導向型人群,這類人更容易拖延,更容易遭遇不確定、挫折、空虛以及內疚感。如果你是狀態導向型的人,皮奇樂教授建議你首先認同自己不願意做這件事情,然後許諾你只做10分鐘。當你即將到達自己所規定的時間時,很可能你的狀態將發生改變,你可以繼續做這件工作。
你還可以對小塊任務策略的外延進行拓展,比如在通向目標的過程中設置一些有紀念意義的里程碑式節點。研究表明,這種做法的力量非常強大。根據一份由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of Technology, MIT)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心理學家丹·艾瑞裡(Dan Ariely)和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克勞斯·韋坦布洛克(Klaus Wertenbroch)於2001年所作的一項關於拖延的研究,兩組相同水平的人完成同樣的任務,對實驗組僅給出最終截止日期,而對照組則給出了每週須完成任務的截止日期。研究結果表明,只有一個截止日期的實驗組平均完成任務的時間要比預定晚12天。而設定每週截止日期的對照組平均僅比預定時間晚半天。
具像化
對於大的項目,你可以畫一個類似溫度計的進度表,將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間隔形式在表中進行標注,並且標出目標日期。在完成每項任務後用彩筆塗出已完成的部分。把這個「溫度計」放在你(最好也包括其他人)每天能看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