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道題是本章對思考能力最大的挑戰。分析並做出回應,請參考第1章綜合練習的要求。同時,回顧第2章中「道德判斷的基礎」和「應對困境」。
⊙議題簡述:美國的國際援助
每年美國政府會向其他國家捐贈數以億計的現金、物資和服務。很多美國人認為這種國際援助項目反映了悲天憫人和慷慨大方的大國氣度。但有一些人認為這一項目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還可能適得其反。
⊙對比閱讀
加大美國國際援助
米拉·阿努爾
大家想當然地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慷慨大方的國家,可事實並非如此。工業化國家的國際援助對比顯示,美國的國際援助水平幾乎墊底。比如,在2004年,它僅僅超過了意大利,那些排名靠前的國家中有加拿大、愛爾蘭、芬蘭,甚至小小的盧森堡!
這一事實令人瞠目結舌。這一數據統計不是基於總體捐贈數額多少,而是根據捐款數額所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決定的。這是一個更為合理的計算方法,而美國的國際援助貢獻低得令人感到尷尬。歸根結底,我們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來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走出由於貧窮和疾病帶來的災難。
呼籲美國國際援助力度應該加大並不意味著現有的援助模型毫無瑕疵。我們援助的資金主要流向了埃及、法國和以色列。如果這些資金適當減少,那麼那些形勢和經濟上更嚴峻的國家會受益更多。另外,我們的援助項目中並未關注資金援助的用途以及分配的有效性。因此在相信享有至高無上榮譽的他國領導人言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要求確鑿的數據證據。
同時,我們也應該嘗試改變援助形式,更多地以實用技術援助的方式進行國際援助。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管如何修正援助模型,我們首先應該加大這筆資金的投入。偉大的民族應有慷慨的氣度和風範。
結束國際援助的慘敗現狀
瑪麗·羅賓森
歷史上美國是最慷慨大方的國家。我們捐助金錢和服務來幫助那些遭受地震、颶風、海嘯和疾病蔓延的國家,幫助那些受到戰爭毀壞的國家。我們甚至幫助重建那些和美國曾有戰爭的國家——德國和日本。
我們的慷慨解囊從未改變世界對美國仇恨的目光。英國和其他國家領導人指控我們缺乏同情心,甚至把我們說成是欺壓人民的帝國主義形象。我國領導人的肖像和國旗被當眾燒燬這一現象已不足為奇。
世界各國不友好的表現足以讓我們重新審視國際援助計劃。更嚴重的是,我們的國際援助根本不奏效。這絕不僅僅是一則簡訊。1986年,在一篇名為「國際援助接連不斷的失敗」的研究中,詹姆斯·伯瓦德指出,「國際援助機會對他國的幫助微乎其微,並很可能適得其反」。伯瓦德發現在他國發放免費食物時,當地農民的行動完全毀壞了本應有的和平場景。他還擔心國際開發署可能助長了一些腐敗政府藉機掌控整個工業並因此毀滅私營企業,從而更好地統治他們的民眾,限制民主運動的企圖。
在他寫下這些文字之後,形勢變得更加嚴峻。獨裁者和他們的侍從神不知鬼不覺地將這些援助資金轉入自己的銀行賬戶,甚至不惜放入恐怖分子的保險箱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國際援助毫無成效,只有結束國際援助的慘敗現狀才是明智之舉。
⊙課堂討論
亞歷克西斯:我認為阿努爾的觀點比羅賓森的觀點更為和諧。她指出援助資金在進行資金分配時應該更為平均,同時她也指出問題,要確保援助資金用在刀刃上。另外,她認為按照美國的實力,應該提供更多幫助。
布魯斯:我承認這很和諧,但實際的所作所為注定了這一項目失敗的結局。我看不到任何優點,這無異於花錢填無底洞。
亞歷克西斯:這一項目的優點就在於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善行是一切宗教和道德的基石。在猶太教中,善行被看做是戒律;在佛教中,善行是一種慈悲觀;耶穌也告誡道「不管你做了什麼,至少對你的兄弟姐妹們持有善良之心」。
布魯斯:確實,在宗教中要求個體幫助那些有需要的朋友。但據我所知,沒有一個宗教告訴政府要擔起這種責任。
亞歷克西斯:世界上有這麼多貧困的人民和國家,他們急需得到幫助,因此政府援助絕對不可或缺,並且大多數人願意看到人們的需求被滿足的情景。
布魯斯:你弄錯了。目前有成百上千的私人援助項目,包括很多宗教援助,這些項目得到了數以萬計人的支持,並且在分發援助上比政府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