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最害怕好漢為何是公孫勝 公孫勝怎麼死的

宋江是梁山上的老大,是一個精通厚黑的人物,這個人和吳用相互勾結,把持梁山。最後把梁山兄弟全火兒帶上朝廷,開始北征大遼,南打方臘,儘管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可是結局卻很慘,梁山弟兄死的死,傷的傷,讓人不堪回首。不過一個人早就看破紅塵,因為他比宋江和吳用更加精通法術,所以宋江對他非常敬畏。此人是誰,他就是道號入雲龍的公孫勝。

宋江為何害怕公孫勝:

其一,公孫勝比吳用更懂法術。吳用其實就是一個教書的,會揣摩人的心理,真碰到魔法咒語的,吳用往往束手無策。這時候往往是公孫勝出馬,結果大功告成。這讓吳用對公孫勝有點畏懼,真的較起真來,吳用肯定不是對手。吳用是宋江的心腹,吳用尚且如此,宋江更是非常擔心,擔心自己的軍心被吳用擾亂了。

其二,公孫勝當年很信奉晁蓋。其實當時宋江比晁蓋的名氣更響亮。可公孫勝千里來投只為晁蓋,要給晁蓋送上一個大富貴。看重的也是晁蓋的義薄雲天,從此公孫勝唯晁蓋馬首是瞻。當宋江進入梁山大營後,聰明的公孫勝發現吳用與宋江沆瀣一氣,就以種種名義,逃離梁山。宋江攻打高唐州,卻敗於太守高廉的妖法。吳用讓戴宗去薊州尋取公孫勝,李逵也隨同前往。二人在薊州機緣巧合遇到公孫勝的鄰居,得知公孫勝居住在九宮縣二仙山。戴宗趕赴二仙山,讓李逵假意傷害公孫勝的母親,將公孫勝激出相見。但公孫勝卻不肯出山,稱師傅羅真人不肯相放。戴宗苦苦哀告,又去拜見羅真人,請他放公孫勝下山。

其三,宋江需要公孫勝幫忙。公孫勝是個大知識分子,宋江奪權,要厚黑自己弟兄必須請公孫勝幫忙,公孫勝知道宋江掌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為了梁山眾兄弟的利益,也不得不過來進行幫忙。當時晁蓋已死,大家自然都被宋江蠱惑,梁山上的綠兄弟們們,大多是大字不識的,有了公孫勝的幫襯,說什麼好漢們都信以為真。梁山大聚義時,公孫勝主持羅天大醮,掘出定下頭領排名的石碣碑。他位居第四,星號天閒星,擔任掌管機密軍師。所謂機密,自然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公孫勝本來就是來無影去無影,法術高深,自然讓人佩服。

其四,宋江自以為很高明,能迷惑住公孫勝,其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公孫勝的老師羅真人傳授公孫勝五雷天罡正法,讓他下山,又送八字真言,命他「逢幽而止,遇汴而還」。有了老師的囑咐,公孫勝才不被陷害,得以全身而退。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三十六人,多數並無名字記載,公孫勝這一人物最早出現於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大宋宣和遺事》是《水滸傳》藍本之一,其中對公孫勝的事跡並沒有單獨的闡述描摹,形象非常模糊。

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讚》(《水滸傳》另一藍本)以及元雜劇水滸戲中,都沒有公孫勝的名字。明代李開先的《寶劍記》中,公孫勝則是一名世俗軍官,官拜參軍。

有研究者認為,《水滸傳》中的公孫勝形象很可能到小說創作的最後階段(明代嘉靖年間)方才定型,而他在之前的水滸版本中很可能與《寶劍記》中相似,是世俗軍官形象。至於公孫勝有了道士的身份,以及梁山第四的排位,則應與嘉靖年間道教社會地位的提升有關。

也有研究者認為,公孫勝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形象,承繼的是諸葛亮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本領。吳用雖為軍師,但與諸葛亮相比,卻缺少一些仙道色彩,顯得質實有餘而飄逸不足。而公孫勝以道士面目出現,正好與吳用相輔相成、優勢互補。二人各自體現了諸葛亮才能的一個側面,合起來剛好「頂個諸葛亮」。

入雲龍公孫勝的結局

小說裡最後沒說他死了。後面的情況是:公孫勝隨眾接受朝廷招安,征伐遼國,討伐田虎。田虎的軍師喬道清以妖法打敗梁山好漢,公孫勝破了他的妖法,把他收服,梁山好漢才能順利消滅田虎。公孫勝在消滅王慶後,即出家修道。他雖為國立下大功,卻不重名利,功成身退,回薊州潛心修道。

應該跟武松類似,不過他是當道士去了,算是善終。

《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