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劍遙擊"是古代擊劍技術領域中一種擲劍攻敵的方法,春秋到兩漢,是我國歷史上擊劍最為盛行的時代,那時候不僅武人俠士們學習擊劍,以高超的擊劍技術效命於效命於國家和私人,就連文人騷客們也往往好劍,喜歡「論劍」。擊劍技術的門類很多,除了人們熟悉的「斬刺技術外」,還有一種專門「以劍遙擊而中之」的擲劍技術,猶如後世的飛刀飛劍之類。大致盛行於春秋到兩漢之間,三國時猶存,三國以後少見。
所謂「以劍遙擊而中之」顯然就是將劍投擲出去用來進攻對方,擲劍技術很可能是從遠古狩獵活動中投標,擲石一類技術中衍生出來的。在先秦時代,巴郡的西南夷曾經就用這種方法推選部落首領。
在後來的一些文獻資料中也是多有記載。《漢書·司馬相如傳》中寫到:"(相如)少時好讀書,好擊劍。"顏師古注曰:"擊劍者,以劍遙擊而中之,非斬刺也。"南朝梁武帝時殷芸《小說》載:"袁紹年少時,曾夜遣人以劍擲魏武,少下不著。"
秦漢時代,劍成為短兵器中最重要的武器,「以劍遙擊而中之」也成為擊劍技術的最重要組成部分,這從顏師古的註解中可以看的出來,其實際應用在古籍中也能看到一些痕跡。在歷史上最著名的當屬荊軻刺秦王了。《史記》中記載「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在文中「擿」在古字中是擲的意思。史載荊軻「好讀書擊劍」曾經在榆次這個地方與蓋聶論劍,二人所見不合,被蓋聶怒而目之。
荊軻刺秦王失敗,曾經對荊軻表示過鄙夷的魯勾踐聽到後,私下裡甚為感慨的說: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魯勾踐是個神秘人物,太史公沒有交代身份,但是從其他文獻資料上推測,他應該是一名以擊劍之術「立名天下」的高手。他所謂的刺劍之術,理應包括「遙擊中之」的技術,不然他的歎息就沒有多大意義了!
遙擊而中之的劍術自漢代以後逐漸衰落了,但是並沒有完全失傳,只是隨著劍本身的變化而分衍出了多種演練形式,後來的飛刀,飛鏢等不管其本源如何,但是肯定都與「以劍遙擊」有一定的親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