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應該載入史冊的四位隱者

歷史上的賢人隱者數不勝數,有記載的諸如老子、孟子、莊子、范蠡、陶潛等,無記載的那就似天上的繁星,數都數不清。後人對前世的賢人隱者總結的一條規律,很有道理,「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中隱、大隱者,在煙波浩渺的歷史中總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而隱於野之小隱或者微隱者,要想尋覓其足跡,恐怕只有博覽史料才能左右采獲。我在讀洪邁的《容齋三筆》時就發現了四位名不見經傳的賢人隱者,他們雖然沒有超凡脫俗韜光養晦君子氣概,但他們的言行舉止卻應該成為後人景仰的楷模。

一、潛修學問的知己——蔣季莊、高抑崇

慈溪人蔣季莊鄙視王安石的「五經新義」,發誓不參加科舉考試,閉門讀書,不輕易與人接觸。有位叫高抑崇的讀書人居住在明州城中,每年都拜訪蔣季莊四五次。每次拜訪蔣季莊都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對而坐,通宵達旦地探討學問,幾乎廢寢忘食。高抑崇告辭時,蔣季莊必送出數十里之外,二人堪稱知己。有人對高抑崇說:「蔣季莊從不多與別人交際,而唯獨與你交往甚厚,你也願意與他交往,這是什麼原因呢?」高抑崇回答:「我終年讀書,有時產生許多疑問,或有許多不能完全理解的東西,積累到數十條,我就去拜訪他,而每次拜訪,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這二人的事跡,在當時受到人們的稱讚,都說,世上所稱道的知己就應該是他們這樣的。

二、學無止境的——王茂鋼

王茂鋼,居住在明州林村的一個山谷深處,他的弟弟不喜歡讀書,茂鋼就讓他經商餬口,而自己則潛心讀書,研究《周易》,而且造詣頗深。沈煥為明州通判時,曾去拜訪並向他請教,對王茂鋼的學問大加稱道,他說:「王茂鋼的見識旨趣遠遠超出經傳之外,他的氣質謹嚴持重,知識淵博似海,看來他對學問的深究是沒有止境了。」

三、誠實篤信的——顧主薄

顧主薄,人們不知道他是那裡人氏,宋高宗南渡,顧主薄也跟著來到慈溪,他一直保持廉潔耿介的操行,安於貧賤不求聞達,但待人接物從來一絲不苟,對人誠信,即使是芝麻粒樣的小事,他也從不馬虎。比如,天明起床,賣菜的路過門口,他問了價格,根據數量付錢,從不討價還價,購買其他的東西也是一樣,如果一天的東西夠用了,他就會閉門謝客專心研究典籍。時間長了,人們都信服了,不忍心再欺騙他。當時,人們教育那些不安分守己、武斷剛愎的人,說「你難道是顧主薄嗎?」

四、固執高潔的——週日章

週日章,信州永豐縣人,他廉潔耿直,卻恪守禮儀,家境貧寒,卻從不貪不義之財,因此為全縣人所尊敬。他家中經常斷糧,時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寒冬臘月穿著單薄如紙的衣服,街坊鄰居有時拿來微薄的東西接濟他,他寧願妻子挨餓,也始終不求人,即使如此,每有客人到來,他依然高興的延請接納。縣尉謝生送他一套衣服,怕他不接受,於是說:「先生不曾有求於我,是我自己的一片敬意,還望先生收下。」週日章笑著推辭道:「一套衣服和萬貫資產一樣,如果不明不白地接受,那是不能分辨禮儀的。」最終還是謝絕。汪聖錫也知道他的賢德,認為週日章的行為與古代的賢人君子相同。

洪邁說,讀書人加強修養專心治學,只求完善自我,不求世人所知,這樣的賢人隱者在任何時代都間或有之,這四位先生的道德操行,比古代的先賢們相差不了多少,他們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績,但他們的精神境界真該被歷史銘記,應該流傳千古。

《孟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