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後裔
雖然李陵投降於匈奴,之後生活了20多年,至死都生活在匈奴土地上。不經會讓人有個疑惑,這位將軍到底有沒有後裔,倘若有的話,這些人又是生活在何方,是在匈奴境內?還是祖國大好河山?
李穆就是他的後代,出於生公元510年,卒於586年。本來在李陵投降之後,他的後代世代都居住在北狄,直到日後鮮卑族建立了政權,然後其家族隨著南魏政權向南遷移,才能夠重新回到隴州一帶居住,李陵的後代才扎根於此。在公元530年,年僅20歲的李穆,他就跟隨宇文泰,並得到了重用,去平陳悅等人之亂,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還因為把握住時勢,推舉孝武帝有功,被任命為都督,統領著地方軍隊。在公元538年,在跟北齊的交斗中,李穆發揮出自己的智慧,曾救宇文泰於危難之中,因此他在北周的日子可謂是一帆風順,官至太傅,他的後代也沾了他的光。在日後楊堅要建立隋朝的時候,替他出戰,被封為太師,獲得了眾多的榮譽,可以說只要不造反就不會死的特權。替李氏家族洗去過去的一層灰。
在公元648年,一隻來自俄羅斯的使團們,他們抵達到唐朝長安之後,自稱自己是李陵的後代,覺得自己跟皇帝是同宗,因為可以認親。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李陵在投降之後,反而受到了單于的重用,封他為右校王后,讓他去負責堅昆一帶,而堅昆這部地區的人,自稱自己為黠戛斯,正好是那批使團的民族。他們本來的面貌是赤法律瞳,而那些自稱為李陵後代的是黑髮黑瞳,可見是混血的特徵。因此,那些自稱是李陵後代的,其可信度比較大。
李陵論
關於李陵這個人,後世有著許多的評價,身為一代將領,他投降於匈奴,到底是真降還是詐降?這些都是都是我們所關心的事情,唐代的白居易曾寫了一篇文章,名叫《李陵論》,根據這個文章名就能知道這是寫關於他對李陵的評價。
《論》中提到「忠孝智勇」這四個是身為臣子最重要的東西,古代的臣子們都在追求這四個方面,倘若失去了其中的一個,就根本不願做一名臣子。而漢代的李陵,他率軍攻打匈奴,我個人認為不肯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生命,那是不忠;沒有戰死沙場,卻選擇投降匈奴,這是不勇;放棄自己以前的功績,那是不智;由於他的投降,導致家人們相繼遭到殺害,這是不孝。做臣子的四個方面,李陵根本就沒有符合其中的一個,因而導致自己的家族遭受毀滅,可悲啊!
我觀看《史記》這些對其的描述,我發覺他們對李陵都沒有明確地做出批評,為此我感到非常的疑惑。雖然司馬遷為何遭受到宮刑,那是由於李陵的原因的,但是他竟沒有對李陵有絲毫的批判,難道這是應該的嗎?按照《禮記》上所記載的,軍隊中那些出謀劃策的人,失敗了之後就要死,他們的死,這是死得其所。然而李陵就沒有死,卻沒有遭到批判,未免有點過。我看他剛開始孤軍深入的時候,能夠以少量的兵力打的匈奴大軍恐慌,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這難道不就是他的功勞嗎?還有誰的功勞能夠比的上他呢。但是在力量衰竭了的時候,他卻不能破釜沉舟,想到的是自己的性命安危,最終還不是被活捉了嗎?
那些不是自己該做的事情,君子會憐惜自己的性命;但是到了該犧牲的時候,君子就會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然而李陵卻選擇了活下去,就失去了作為君子的正道。所以說陝西的那些士大夫們對其對感到慚愧,這難道有錯嗎?
李陵與蘇武
想當年,蘇武和李陵都還是侍中的時候,兩個人就曾結識,並且彼此的關係都還不錯。直到蘇武出使匈奴之後沒過幾年,李陵戰敗,投降於匈奴,根本就不敢拜見蘇武。
過了很久時間,單于派遣李陵去北海,讓他去安排宴會來招待蘇武。李陵就跟他說:「你一直待在這裡守節是沒什麼用的,你的親戚都死的差不多了,妻子都早已改嫁他人,都十幾年過去了,你的孩子是死是活都無從得知。如今的陛下年紀都這麼大了,對待大臣們也不像當初,那麼多的大臣都遭到陷害並殺戮,你又何必這麼盡責,在這裡折磨自己呢。」蘇武聽了之後,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認為自己家族歷代受國家的恩養,我奉命出使匈奴,我對待漢武帝的忠誠天地可見,不需要任何的回報。
兩個人共同飲酒了好幾天,兩個人彼此訴說自己心中的不快,說著說著,兩個人竟都淚流滿面。終將一別,李陵在臨別之後,想要送禮物給蘇武,但是又不好親自相送,就讓自己的妻子贈予他牛羊幾十頭。後來,李陵再次前往北海,跟蘇武說:「我聽聞漢武帝已經去世了。」蘇武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直接放聲大哭,連著哭了好幾個月。
在漢昭帝登基之後,過了幾年,就派人出使匈奴,想要迎接回蘇武。於是,李陵就設宴邀請蘇武,替他祝賀,說:「今天你就要回歸故里了,後人會記載你的事跡。而我李陵雖然沒有什麼能力,倘若漢王原諒了我的過錯,並不殺我的家人,那麼我肯定是想回去的,但這些都只是設想,他們殺了我的家人,我根本就不可能回去,你回去之後,我們這一別就成永遠了。」李陵淚下縱橫,跟蘇武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