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經歷了武則天的篡立之後,最終在唐玄宗時期達到了鼎盛,開創了偉大的「開元盛世」。可惜,唐玄宗是一個虎頭蛇尾的皇帝,一手締造了大唐盛世又一手摧毀了盛世。因為唐玄宗的生活經歷是豐富多彩的,所以,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的命運也隨之跌宕起伏。李亨的母親楊氏懷上李亨的時候,剛剛被冊立為太子的李隆基,因為害怕楊氏懷孕給人留下喜好聲色的印象,影響太子地位,準備打掉這個孩子,但終究還是沒下手。後來楊氏生了李亨,卻被太子妃王氏奪去撫養,不過還好,王氏因為自己沒有生養,對李亨極為疼愛,「慈甚所生」。幼年的李亨過得比較幸福,但是到開元二十六年(738)六月,他被立為太子之後,生活就被政治威脅所包圍。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失去了睿智與英明,他先後寵信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而李林甫因為玄宗選太子李亨時站錯了隊,害怕李亨將來對自己不利,所以,就想各種辦法陷害他,玄宗對李林甫的行動也不阻攔,似乎樂見丞相和太子明爭暗鬥。天寶五載(746)正月,皇甫惟明兼領河西節度使,從駐地來到京城長安,向玄宗進獻與吐蕃作戰中獲得的戰利品,並與太子亨之間互有往來。其間,皇甫惟明曾向玄宗明確表達撤掉李林甫的態度,並推薦韋堅(韋堅是李亨太子妃的哥哥)。這使得李亨與李林甫的矛盾一下子公開化,李林甫勾結御史中丞楊慎矜採取了反擊行動,在一次李亨出遊的過程中,他們敏感地覺察到皇甫惟明和韋堅夜間密約的行動,以皇親國戚與邊鎮大將勾結為由,向玄宗彈劾韋堅。玄宗雖查辦了韋堅,但始終不答應李林甫把太子也扯進來。李亨幸運的有驚無險,不過也嚇得夠嗆。可事情並未就此結束,韋堅被貶之後,他的弟弟韋蘭、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二人為了達到目的,還引太子亨作證,誰知這樣一來,招致玄宗龍顏震怒。後來李亨沒辦法只好上表替自己辯解,並以與韋妃「情義不睦」為由,請求父皇准許他們離婚,以表明「不以親廢法」,李亨憑著謹慎和迅速撇清關係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後來李林甫還借太子姬妾的父親杜有鄰案件,企圖拉上太子,李亨又是憑借與這位姬妾離婚才躲過這一劫。兩次大案,兩次婚變,接踵而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與自身個人安危直接相關,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創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
不過,李亨的孝謹並沒有得到玄宗給他任何的政治許諾。後來奸相李林甫死了,他才緩了一口氣,可是接著上來的楊國忠仍然不斷找他麻煩。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李亨才找到反擊的良機。晚年昏聵的唐玄宗終於招致安史之亂的禍亂,在馬嵬坡上演了一場大快人心的兵變。據分析馬嵬之變的幕後操縱者就是太子李亨,李亨原本打算除掉楊氏兄妹之後,最好連李隆基也一起消滅,但是負責現場指揮的陳玄禮卻效忠李隆基。後來李亨在前方指揮平叛的過程中,經過一番佈置與籌劃,於天寶十五載(756)七月十二日,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
無論怎麼說,肅宗靈武即位,畢竟打出了平叛靖亂的大旗。消息傳到叛軍佔領區,極大地鼓舞了當地的抵抗運動,從政治上扭轉了玄宗出逃後全國平叛戰爭的被動局面。肅宗在四海近乎分崩離析的嚴峻時刻,在靈武舉起平叛的大旗,給全國臣民的復興帶來了希望,各地又重新點燃了報國抗敵、誓死與叛軍決戰的熊熊火焰。這是肅宗靈武自立朝廷的理由,也是他賴以發展的惟一前提。
後來肅宗重用太監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宦官勢力日益囂張。公元761年四月中旬,肅宗患病,接連幾個月不能上朝視事。四月,玄宗病死,他悲慟不止,病情加劇。張皇后趁機打算聯合太子除掉李輔國,但太子不肯,她又轉而聯合肅宗次子越王李系,二人打算採取行動,不料事洩,遭李輔國反撲,最終病重的肅宗受到驚嚇,加之無人照管,就一命嗚呼了,在位僅六年
唐肅宗一生頗為曲折,還沒出生就險些被打胎,後來做了太子也是在心驚肉跳的環境中摸爬滾打過來的,他於亂世中登上了皇位。當上皇帝主要就為了兩件事奔忙:一個是「北集戎事」即平叛,一個是「南奉聖皇」就是處理和唐玄宗的關係。他對於大唐帝國的延續是有功的,不過卻也從此開創了後宮、宦官專權的惡例,為唐朝的後世發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但終究大唐帝國的覆滅還是因為後世的統治者越來越昏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