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也叫郭榮,邢州龍岡(今河北邢台西南)柴家莊人。生於公元921年(後唐天祐十八年),死於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六月),終年三十八歲。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至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即位後周皇帝,史稱周世宗,在位時間五年。是後周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五代時期最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統帥。
公元921年(後唐天祐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柴榮出生於在邢州龍崗縣一幢別墅裡。柴榮的父親柴守禮、祖父柴翁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父親柴守禮是後周太祖郭威妻子柴氏的哥哥。
公元926年(後唐天成元年),柴榮六歲時,郭威在洛陽娶姑媽柴氏為妻。據說,柴氏原為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御。同年四月,後唐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作亂,後唐莊宗李存勖被亂兵所殺。李嗣源(後唐明宗)進宮後,柴氏被放回家。行至汴水(黃河至開封一線),天陰下雨不止,只好住於旅舍。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淑,多有愛慕。接她回家的父親柴守禮知女兒志不可奪,只好同意他們在外與郭威成婚。
柴榮幼年時家境已經開始每況愈下,年未童冠的柴榮只好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媽柴氏,隨侍左右。史稱柴榮「謹厚」,幫助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被收為養子,改名郭榮。當時,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未及弱冠就開始擔負起了管家之責,歷經磨難,所以少年老成,精於理財,善於揣摩,長於調度。
公元936年(後晉天福二年),柴榮十六歲時,郭威的妻子柴氏病逝。為了資助家用,柴榮外出經商,曾往返於江陵(今湖北江陵)販茶,行千里路,人間冷暖自有更深體會。「柴榮悉心經度,郭威甚憐之」。成長時期的心態和經歷,打磨著他最初的性格,決定了後來的性情和習慣。柴榮成年後不敢停頓、凡事親力親為,就是因為少年時已養成習慣。其間學習騎射,練就一身武藝,又讀了大量史書和黃老著作,增長了不少知識。柴榮的這一段經歷,不僅鍛煉了他,更使他有機會深入社會下層,瞭解民間疾苦和地方利弊,對於日後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次,他在江陵販賣茶貨時,見有一個叫王處士的卜者其術如神,便與自己生意上的一個朋友頡跌氏同往問之。才布卦,忽有一棵蚰蜒草躍地而出,卓然而立,卜者大驚說:「我家用筮占卦已有十餘世了,常記曾祖遺言,凡卜筮而蚰蜒草跌出者,其人貴不可言,況又卓立不倒,莫非天下之主乎!」急忙起來再三叩拜。柴榮雖裝作不信和生氣的樣子,但內心裡卻非常高興。於是,夜間他在旅館裡置酒,與朋友頡跌氏酣飲,並開玩笑地說:「王處士說我當為天子,若一旦到此,足下要何官,請言之。」頡跌氏說:「三十年來,凡到京洛,每見稅官坐而獲利,一日所入可以相當商賈數月,私心羨之。若大官為天子,我願作京洛稅院也就滿足了。」柴榮笑曰:「為何要求如此之低呀!」此後,柴榮便有了棄商,隨養父郭威從軍的想法。
公元939年(後晉天福四年),不滿十八歲的柴榮棄商從軍,他幹活不惜力,又粗通文墨,屬於有文化的軍人。義父郭威一直給柴榮提供著歷練的機會。在他的蔭蔽下,柴榮得以在更大的舞台上發揮才幹。他抽出較多時間,幫助義父處理事務性工作,專注治理,通曉時弊,同時建立了廣泛的人脈。
公元947年(後晉天福十二年二月),郭威等幫助劉知遠在太原即皇帝位。閆七月,後漢在汴梁建都時,郭威以佐命功被任為樞密副使,加檢校太保。二十七歲的柴榮被授為左監門衛將軍。
公元949年(後漢乾佑二年),郭威任鄴都(今河北大名)留守、天雄節度使時,二十九歲的柴榮被任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
公元950年(後漢乾佑三年三月),郭威在任鄴都留守、天雄節度使的同時,被提升為樞密使。柴榮在鄴都協助郭威政尚清簡,治績有聲。
公元951年(後周廣順元年正月),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廣順,國號周,史稱後周。同月,授三十一歲的柴榮為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的前任夫人劉氏被殺後,郭威將自己的養女符氏嫁給了他。符氏的祖父是符存審,曾在南唐為相,死後追封為秦王。父親是符彥卿,後周天雄軍節度使,封魏王。符氏初嫁給了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後李守貞叛變後漢,郭威受命征討李守貞,攻下城後遇見到了符氏。郭威與其父符彥卿是好朋友,就將其交還給了符彥卿。符氏感恩,拜郭威為養父。
柴榮為政清肅,把潭州治理的盜不犯境,一派安寧的景象。同年八月,郭威追立故夫人柴氏為皇后。十二月,柴榮被封為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公元953年(後周廣順三年三月),郭威將居功自傲,屢次弄權的重臣樞密使王峻黜往外地,三十三歲的柴榮從澶州節度使位上出任開封尹兼功德使,封晉王。八月,柴榮第四子柴宗訓(前三子已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生於澶州府第。十月,封柴榮為頓遞使。十二月,柴榮陪郭威郊廟行事。
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正月),郭威大赦天下,改後周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加封三十四歲的晉王柴榮為開封尹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宰臣馮道加守太師,范質加上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李谷加左僕射、集賢殿大學士,王溥為中書侍郎、平章事。郭威病重時,召外甥李重進入宮,令他拜見柴榮,以定君臣之分。
後周太祖郭威病逝,死前留下遺命:「晉王榮可於柩前即位。」於是,柴榮在大臣們的擁戴下,在郭威的靈柩前即位,史稱後周世宗。在古代,封建帝王即位時一般都要在前一個皇帝的靈柩前進行,以示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同年三月,柴榮大赦天下,免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稅。四月,郭威被葬於新鄭(今河南新鄭)郭店嵩陵,廟號太祖,謚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金鱗非是池中物,風雲起時便成龍。柴榮登基的準備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從馬伕到皇帝僅僅用了十六年,竄升速度驚人。郭威和柴榮父子二人能坐上皇帝的位置,其機會來自一場慘劇。
公元947年(後晉開運三年),遼帝耶律德光雖然消滅了後晉,卻無法長期佔據中原。太原留守劉知遠在郭威等人勸助下稱帝,建立了後漢。劉知遠很信任寵愛郭威,委其為樞密副使(後晉軍副元帥)。劉知遠福薄早亡,傳位兒子劉承佑,軍政大權托與郭威、蘇逢吉、楊彬、史弘肇等顧命之臣掌管。楊彬、史弘肇是老粗,桀驁不馴,專橫跋扈,對新君狂妄無禮。蘇逢吉是文官,擅長媚上,對皇帝還算恭敬。劉承佑不願逆來順受,撕破面皮,搶先下手,借皇族之力誅殺了楊彬、史弘肇,滅其九族。
郭威時任樞密使、鄴都留守,統兵在外,並未直接參與楊彬、史弘肇與新君的矛盾,卻被劃為同黨,劉承佑對其下達追殺令。郭威與劉知遠其實是通家之誼,太后稱其為「自家人」。但劉承佑卻不管這一套,他令自己的親舅舅李業秘密撲殺郭威,李業卻錯把殺人密詔送到郭威的手中。郭威豈能坐以待斃,就把密詔上的名單擴大到眾將校,全軍群情激憤。郭威起兵殺向汴梁,旗號是「清君側」,但對劉承佑留了餘地。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軍政事務,有力地支援了郭威的行動。可劉承佑卻殺紅了眼,同年十一月,將郭威留居京都汴梁的夫人張氏與兒子青哥、意哥,侄兒守筠、奉超、定哥,柴榮的妻子劉氏及宜哥等三子全部誅殺,自絕後路。戰事開始,劉承佑兵敗,途中為侍從所殺。
郭威按照事先對軍士們的允諾,縱兵屠掠汴梁城一日,久經沙場的郭威沒有通常所說的婦人之仁。其後,郭威不敢順勢做天子,宣佈迎接劉知遠的堂弟、劉崇的兒子劉贇(yun)為帝。劉崇當時是河東節度使,頗有實力。此舉一來表明自己無奪取皇位的心跡,二來是緩兵之計,暫時打消劉崇為侄兒劉承佑復仇的念頭。
大好江山拱手相讓,縱使郭威甘心,以他為中心的利益集團也不會甘心,新的陰謀正在醞釀。北部邊境急報契丹來犯,郭威率大軍迎敵,行至澶州(今河南濮陽),將士嘩變,把黃旗披在郭威身上。這次政變讓軍人們明白了,很多問題是可以用大腦解決的。十年後,趙匡胤想不出更好的創意,就乾脆照葫蘆畫瓢,也來個黃袍加身。兩次黃袍加身的時間和地點雖然不同,形式和結果卻如出一轍。稱帝后,郭威未忘寬厚節儉。對於奉命殺死自己妻兒的開封府尹劉銖,只殺掉了本人了事,沒有遷怒他的妻兒,甚至還賜予他們了田宅。
郭威在位僅三年。他輕減刑罰,廢止苛稅,散官田給佃戶,留下愛民的好名聲。郭威是一個有顧忌的人。他的顧忌,改變了先前斬盡殺絕的復仇傳統,化解了五代積聚的一些暴戾之氣,也影響了宋朝至少是北宋的性格。郭威沒有兒子和侄兒在世,接班候選人只有在義子柴榮和外甥李重進之間進行。郭威選擇了柴榮。後周沒有複雜的後宮,沒有權臣,也就沒有了圍繞權力的陰謀和殺戮,使權力過渡波瀾不驚。歷史把柴榮推到了前台。
此時,年富力強的後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可他也擔心以太快的速度統一天下,會導致功敗垂成。為此,他向精通術數的左諫大夫王樸詢問:「朕當得幾年?」王樸答道:「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後非所知也。」柴榮大喜,曰:「若如卿言,寡人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然而,柴榮在位的時間共計只有五年零六個月,看似與王樸所言不符,可也有人說五乘以六,剛好為三十這個數。也許是精通術數的王樸心裡知道,又不便直說,只好婉而言之。但柴榮卻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制定了統治進程的時間表。他勵精圖治,銳意改革,南征北戰,揭開了結束分裂,統一中國的序幕,為北宋王朝的建立和國家的基本統一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